“百舸奋楫”百书百画百壶艺术大展
——第七届扬子晚报艺术节
展览时间:年7月17日-23日
开幕时间:年7月17日下午14:30
展览地点:南京图书馆负一楼展厅
本期推出的,是山水画家祁恩进先生。
☆★☆参展艺术家:祁恩进
祁恩进
年生于南京
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
☆祁恩进参展作品
祁恩进:古法·今体·雪境
文/樊波
一个时期以来,我印象中的祁氏山水总是和青绿重彩相联系的。在当今画坛中,一般来讲,工笔人物花鸟妙品居多,重彩山水要想画得好,摆脱匠气俗态并非易事。但祁恩进青绿山水尽管也是重彩繁丽,然与同类作品相比,总是蕴含着一种勃勃真气而有超拔之感。所以我每次都会在他这类作品面前逗留下来多看几眼。后来细细思量,觉出原因在于——一是他的山形结体交错合理,千层万叠的丘壑安排往往能有一种意料之外的别构灵奇;二是他能于重彩之中依然贯彻着貌似沉凝但却内蓄劲健的写意笔调,这就使他与一般的工笔画风区别开来。我想说,这时祁恩进卓越的才情似乎还被华丽的外衣包裹着,他那激越的性情似乎还缠绵于堂皇富丽的绮思。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妥,其实他凭此已然高人一筹,不过我总是隐隐有一种新的期待……
仿佛感应似的,我终于在画展中看到他的水墨山水。进入我视野中的祁氏水墨似乎一下子就成为与他的青绿世界俨然并峙的双峰,繁密松茸的笔墨,更为奔纵、扭转多变的山形结构,意气奋发的画面节奏,使人不禁想起今人已不大提及的水墨大家贺天健,又使人想起清人梅清以及更加邈远的元人王蒙。如果说真的有人能把古法的三昧真火斡执在手的话——依我看,祁恩进就是一个代表。
传统在祁恩进笔下,没有“方巾气”,没有刻舟求剑的迂腐标记,“古法”仿佛从其身上自然生长出来似地服从于他机体和骨骼的运行本能,或者说,他是那样天然地合乎古法而又能使之服从于他内心的节奏,听命于他审美性情的调遣和召唤,因此似乎无需加以人为的革命和痛苦的改造,“古法”就变成“今体”,变成了充满活力的新的艺术语言,变成极具表现力量的风格载体。
他与古法的亲缘关系在这次西藏写生创作作品中得到进一步的展示。以大块的铺墨与大段的留空映衬着皑皑的雪之白,以宛转的流云和汩汩奔涌的山涧暗示着森然冰凝的雪之意,更以辛辣的、如篆的、笔意迸溅的皴法宣示着无处不在的雪之魂。其“古法”的法则分明与客观的山川逻辑相统一,分明与新的审美表现逻辑相统一,也分明与他驾古驭今的激越的心胸逻辑相统一。
由此我想,西藏的风物可以开拓山水新境,亦可扩展人们常年流连平原之地而形成的固有胸襟,但同时又是对古法表现活力和能量的一种检测,是对将古法运乎一心、随机而化的画家才性的一种考验。而祁恩进就是其中的翘楚。如今能将传统的正龙正脉真正承接下来化为己有,并进而创为今体新境的艺术范例也已不多,而祁恩进的水墨山水及他的西藏写生创作则是这种范例的一个很好确证。
我师造化
多年以来为了不断给自己的艺术感觉充电,我几乎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外出写生,登山临水,搜奇探胜,古人所谓“师造化”是也。
最让我心灵震撼当属近年来的西藏之旅。第一次进藏是五年前的川藏之行,记得早晨从成都出发时还是艳阳高照,半夜时分到达藏区后却已是大雪纷飞了。第二日漫山遍野,银装素裹,煞是圣洁。上苍仿佛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昨日你还在消夏图中纳凉,今日已让你穿越到了雪景寒林中行走了,真是不可思议啊。
这以后我又与画院同仁好友一道两次进藏写生,可以说每一次西藏之行对我们都是一次身心的洗礼和灵魂的荡涤。有人可能会问,不去西藏难道就画不出好画吗?当然不是。也没必要解释这一问题,你不身临其境感受那从视觉到心觉的震撼再解释也是多余的。你没有伫立在四五千米高的雪域高原之上仰光俯察,怀着虔诚之心拜谒那云中时隐时现的神山,你当然是无法体会其中的神圣和神奇的。一个艺术家的经历、见识通常是与他的思想、境界、胆识、审美成正比的。在西藏日哈则吉隆县境内,当你放眼雄浑、苍茫绵延不尽的雪山和广阔无垠的原野,你自然会由衷地感慨天地造化的博大和神奇,以及生活其中的生命物体的微弱;感慨人世间名利、荣辱、争斗的可怜与可笑……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和升华,真仿佛有醍醐灌顶之悟醒。
作为山水画家,我们自然会搜寻和留意自然山水中相应的各种绘画素材和元素符号,在西藏山水这一秘境之中可以讲传统绘画中的各种元素符号、笔法、墨法、色彩,包括各种山石的皴法,树法,水法,无奇不有,各种传统符号在此都能得到卯证。每一次的西藏之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超强的充电和空前的饱游沃览。祁恩进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