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上
方
关
注
文
明
和我们一起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
“翻山越岭”这个词,自有人类以来便被不断实践着……60年前,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位中国登山队队员登顶珠峰,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留在了世界之巅。这一壮举,也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夙愿。这一刻,人类攀登的不仅仅是世界最高峰,更是永不服输的信心和决心。然而,这一实践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也就是年5月5日才达到它光辉的顶点——这一天,中日尼三国登山勇士在经过长达两个多月、历尽艰险之后,向地球上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冲刺,争取实现由北到南并由南到北的双跨越。今天,我们来重温"伟大的跨越"。
伟大的跨越
“翻山越岭”这个词,自有人类以来便被不断实践着。然而这一实践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也就是年5月5日才达到它光辉的顶点。这一天,中日尼三国登山勇士在经过长达两个多月、历尽艰险之后,向地球上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冲刺,争取实现由北到南并由南到北的双跨越。百年梦想 “珠穆朗玛峰,你们能不能从北坡上,而从南坡下?”那还是年,当年轻的中国登山队首创人类从北坡征服珠峰,当时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曾这样问登山勇士。虽然当时没有人回答,但人们却记在了心里。 也许从今而后,在人类的文明史册上,会经常出现跨越珠峰的字眼。但人们不应该忘记从贺龙当年设想的提出,到最终凝结成本文的“跨越”两字时,又过去了28个年头。 年,中国登山协会向日本、尼泊尔登山界提出,中、日、尼三国联合组队,南北同时双跨珠峰。这一建议很快得到热烈反应。 年元月7日,万里等转批了国家体委、外交部、总参共同向国务院递交的《关于组织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的报告》。 翌年,2月24日,中、日、尼三国登山界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穿梭往返于北京——东京——加德满都——香港之间,经过14次密切磋商,最终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紧紧握手了。是日,《中日尼珠穆朗玛/萨迦玛塔友好登山议定书》在北京签字。现代登山二百年史上伟大梦想的蓝图被明确勾画出来了。 是的,28年过去了,这个蓝图以及现实的跨越都和那最初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 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直接向世人展现征服自然的过程,当年未曾想过;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登山勇士们携手并肩,共同实现这登山史上创时代的跨越,当初也未曾想过。 28年后,中日尼三国联合的这场地球之巅的首次大跨越,为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写下了更具深意的一笔。梦绕魂萦珠峰路 双跨珠峰是人类勇敢同大自然的搏斗。那前进、撤退、再前进,为冲击顶峰实现最后跨越而奋斗的六十多个昼夜已经成为梦绕魂萦的难忘回忆。 年3月3日,三国登山队北侧队率先进入海拔米的北侧大本营,并于3月16日开始第一次行军,拉开了现代二百年登山史上跨国界联合的大规模跨越珠峰的序幕。 自年珠峰首次被征服以来,人类曾数十次踏上珠峰之顶,然而珠峰并没有因此变得驯服。至年两年,世界上20多支登山队试图征服珠峰,但只有一支从南坡获得成功,其它均告失败。 这就是世界最高峰。16日,北侧行军一开始,珠峰就以其不同寻常的暴风雪开始了它对人类这次也非寻常征服的顽强抵抗。风魔不断撕毁着一、二、三号营地的帐篷,队员们甚至几天被困在帐篷内无法活动。 “那风吹得人烦躁不堪,简直要发狂,怒不可遏。”有不少队员这样回忆说。 不过,风终究没有挡住他们。3月22日和23日以中方队员次仁多吉、加拉、嘎亚、达穷为前驱的三国修路队抓住大风减弱的机会,奋力打通了北坳第一险关——北坳冰墙,赢得了第一个胜利。但是,接着在向北坳顶运输的战役中,三国队员又在高差四百米、令人晕眩的北坳冰墙上与大风雪展开了严酷的拉锯战,不时有人败退下来。3月27日,三国所有的运输队员都在离冰墙顶部只有78米处被风雪打了下去。 为了不致延误整个登山计划,3月28日,北侧第一队长曾曙生向山上中方队员发出要坚决完成任务的动员令:“大本营是汽车能达到的高度,前进营地(海拔米)是牦牛能达到的高度,北坳冰墙对登山队员来说,考验才刚刚开始!” 考验的确才刚刚开始,但这个考验是这般严峻。3月29日,当北侧终于完成第一次行军任务时,三国登山队中已有五人因病下撤了,五人中包括中方主力之一的小多布杰。任务完成得很艰难啊! 4月1日,北侧以到达米六号营地为目标的第二次行军开始。这天,三国登山队南侧队大部经过长达9天的步行军,终于到达设在危机四伏、冰雪崩频发的孔布冰川中部的南侧大本营,营地海拔米。中方南侧攀登队长仁青平措头一天到达后即率队员小齐米、杨久辉上山侦察行军路线,南侧行动就此开始。 双跨珠峰,三国联合的南北大行军从此全面展开。在这次跨越中,三国队员的联合、他们各自独特的技术和经验的结合,毫无疑问为这次行动的成功提供了更多的保证。但各队在登山中的协调、战术思想上的统一,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4月2日,北侧向海拔米至米的冰雪地带和大风口发起挑战。中日尼各派出一名主力,但是由于中日双方在战术上发生分歧,北侧第一攀登队长重广恒夫没有采纳中方“早行军、早宿营,尽可能快速穿过大风口避开强风区”的建议,结果由小加措、山田升、那旺永旦三人组成的修路队只到达米便被狂风击退。为此,当晚在中日尼三方指挥人员的会议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中方列举了年和年两次登山中的血的教训,日本队第一主力、曾登过七座八千米以上高峰的山田升也从前进营地发回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没想到大风口的风如此之大,而且是永无休止地吹着,早出发也许会主动些!” 事实终于说服了重广恒夫,翌日清晨9时,小加措、山田升、那旺永旦再次向大风口进军,下午1时,他们终于突破了大风口,但这天出发还是嫌晚了。为打通大风口立下主功的小加措因强冷风而冻伤。 也许这是为认识自然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吧。有幸的是,又一难关终于被打破了。分歧也终于消失。4月7日至9日,北侧相继打通了米的五号营地和米的六号营地道路,紧接着便开始了北侧道路最为漫长、最为艰巨的运输。艰苦的攀登 “我背上沉重的装备站在北坳顶上,看着遥远的五号营地,就像站在马拉松起跑线上。是的,当时我每走一步都在想,扔掉背上的东西算了吧!”孙维琦,这位中国队身体素质训练教练,在初次尝到负重走向大风口,通过残岩密布的陡峭山路的滋味后说出了心里话。这次登山本没有他的任务,但因他再三要求,终于成为北侧队的一员。 在登山运动中,险恶的地形、漫长的道路、缺氧和极度的疲劳等等,这些都不难想象,但要想象登山队员有时的孤独情状,就不那么容易了。 李致新,这个登山开始之前北侧中国队中的未知数人物,在第二次行军中只身一人完成了北坳顶至五号营地、六号营地的运输任务。在长达七八个小时只有风雪为伴、身处缥缈云间的艰难行军结束后,李致新抑制不住感情,当着攀登队长宋志义的面哭了。“只有我一个人。”他说。然而李致新终于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北侧第一攀登队长重广恒夫的称赞,这也为他最终入选第一批突击顶峰名单奠定了基础。 正当北侧队执行最为艰巨的第二次行军运输任务时,南侧队也遇到了巨大障碍。 4月7日,南侧一号营地附近道路被冰崩摧毁,架在冰裂缝上的许多金属梯被砸进冰缝之中。是日,中方队员罗申失足掉进冰裂缝,幸亏他机智地一挥冰镐钉住了冰壁,才免遭灭顶之灾。 4月11日,在距三号营地米处,一名尼泊尔队员也在一个深达40米的冰裂缝处遇险,幸得中方南侧攀登队长仁青平措及时相救才脱险。 本来比北侧要少建两个高山营地的南侧队由于不断的冰雪崩袭击,不得不频频待机,形势越来越不乐观了。仁青平措急了,4月11日,他率队直驱米三号营地后,为打通南侧最后一道难关——海拔米的南坳路线,他在山上一呆就是13天。4月19日,南侧出现恶劣暴风雪天气,狂风卷起冰块砰砰砸在帐篷上,队员们被迫用睡袋挡住头部,熬过了一个惊险漫长的夜晚。当天,南侧队长王振华考虑山上人员的安全,曾命令仁青平措带队下撤,但仁青平措拒绝了。为此,那一夜王振华彻夜不眠地守在报话机旁。 4月23日,南侧天气出现转机。仁青平措又带着中方队员小齐米及尼方队员安格·瑞塔上山。这天,他们终于一气打通了南坳,一天完成了两天的任务。 仁青平措,当我们在拉萨第一次和他握手时,发现他的双手只剩下四个手指了。就是这样一位指挥者,在到达大本营的第一天就率队上山,侦察行军路线了。在南北所有攀登队长中,始终走在开路前列的只有仁青平措一人。 正当南侧为打通南坳而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战时,北侧队已于4月17日结束了第二次行军,全体人员撤回大本营休整。 “勇士们,辛苦了!”写着红色大字的黑板面朝珠峰、面朝勇士们。分别一个多月的队员和营地工作人员见面后,抑制不住感情,握手拥抱,许多坚强的男子汉们的眼泪流在了一起。勇士赴征程 假如有人问,什么事可以用“战争”两个字作比?我们想,那就是登山。因为它意味着风险、牺牲,但它又因此而具有荣誉感和使命感。 一、二次行军归来,队员们焦虑思索的几乎是一个问题,现代登山史上这个伟大梦想就在眼前,谁能进入突击顶峰的名单之列?谁不想亲手在人类征服自然的编年史上写下精采的一笔,哪怕是用血、用生命。 队员们在猜测,记者们在猜测,登山指挥部更是慎之又慎地百般权衡。因此,最后一次拍板会也改在汽车里。 “汽车会议”之后,紧闭的大幕拉开了。4月23日上午,中方举行全体队员会议。不出所料,中方北侧头号主力次仁多吉被委以第一跨越的重任。这位以六个半小时的惊人速度完成从至米运输任务,从而震惊北侧的藏族队员在掌声中站了起来,并挥了挥拳头。和次仁多吉同组担任支援的是汉族队员李致新,但是宣布时,全场一片沉默。 “李致新,你是要登顶还是要脚趾头?” 曾曙生问,那声音、表情和全场的气氛一样冷峻。 问题的焦点正在这里。前面两次行军,李致新左脚拇趾冻伤感染,据医生诊断,再次行军就有坏死要切除的可能,并有可能影响其它脚趾。 “李致新,到了米突击营地时,走不动了怎么办?”曾曙生又问,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爬上去!”李致新从牙缝里蹦出了三个字。 需要咬牙的不只是李致新,许多人都在为李致新咬牙。前几天,北京总指挥部史占春总队长向大本营传达审批突击队名单意见时说,“现在是一级战备,一切按特殊情况办,该咬牙的就要咬牙!” 李致新笑了,但笑得非常沉重。并不是因为脚趾,而是因为这个决定说明队友们对他的期望。 “突击顶峰的第二组人员是达穷——跨越、罗则——支援!”话声未落,小加措掉泪了:“为什么不让我上?到了8米我就不下来了,死也要上去!” 这就是我们的队员——被称为世界上真正的一流硬汉。风吹雪打,可以冻伤他们,可以吹裂他们的嘴唇,但他们不曾为此诉过一句委曲,而现在,为了那登顶的夙愿,他们却像孩子般地哭了。 “那么多的兄弟把机会给了你们,你们就是代表小加措、大齐米他们上去的。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啊!”曾曙生对入选突击队的四名队员说。 “我很难过,齐米、加措、加拉、开增,他们都为这次登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登顶的人却是少数,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他们。”几天之后,次仁多吉看到中方记者后这样说。 4月27日,北侧全体中方队员出发了。 天空湛蓝,三国国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大家依依而别。什么也不用说,只是一双双手紧紧地相握。 天空中飘着缕缕淡淡的白云,似乎是队员们留下的话:“对登山运动员来说,也许明天就是归宿,所以,我们格外珍惜今天!” 人民日报记者 张抒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王玉泉 新体育杂志记者 曹玉春 北京晚报记者 娄晓琪 西藏日报记者 刘新平 中国新闻社记者 王平 体育报记者 邓学政来源:北京晚报北极,被破坏的脆弱生物链北极,这片远离人间烟火的纯净之地,这片美丽而脆弱的极北之地,正沦为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的荒冢野墓。海洋酸化的悲剧,愈演愈烈。
汉阳陵裸俑:霓裳褪去的真相文景之治,一个被后世称颂了两千年的和乐盛世,而景帝阳陵以大量裸体陶俑的出土震惊了考古界——这些裸俑在告诉我们景帝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者是另有隐情,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棋盘上构筑的人生版图:大富翁游戏一张图纸,一颗骰子和一摞摞面额不等的“钱币”,就能让三五玩家扮演不同角色,暂时忘却现实世界,搭建另一个图版人生……
版权声明
《文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