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来风姚洪双贪恋故乡七芯莲藕的味道

贪恋故乡七芯莲藕的味道

姚洪双

年三十,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去吃遍故乡七芯莲藕的各种味道,去寻找儿时年味的趣事。

我的故乡——乐至,是开国元勋陈毅元帅的家乡。

众所周知,一提到乐至,大家都绕不开“七芯莲藕”和“天池藕粉”。说起乐至的七芯莲藕,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相传北宋名相寇准年轻时曾在乐至做县官。有一年,天干数月,百姓生存危急,寇准也忧虑成病。青城山修道的陈抟老祖在返乡普州的途中,看见寇准一筹莫展,就托梦去安抚点化他,许愿“一池清水见分晓”。

梦醒五更,病魇的寇准就吆喝三班衙役,向南门走去。只见荒地变成了一片大藕塘,花红叶绿,荷香四溢。拔叶带藕,香脆可口。寇准吃了一口,病痛全消,更觉蹊跷。细心的人发现,这藕和其他莲藕不一样,只有七芯,“七芯”,“齐心”。寇准蕃然醒悟,立即班师回府,号令全县官民齐心协力,兴修水塘,抗大旱,遍种“七星红花藕”。并把这神来的藕池称为“天池”,把这香脆可口的藕制成色泽鲜亮,味道清香,生津补血的藕粉,上贡朝廷。因此,寇准步步青云,官至宰相。

乐至七芯莲藕,不仅是因为它细嫩、清香,而且藕质肥厚,是藕中上品。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蒸、煮、炖、炒、拌均可。小时候,每逢春节,妈妈都会在乡上去买点猪肉合着七芯莲藕慢火细炖,那香味飘满整个小屋,惹得我们早早地守候在炉火旁。妈妈看到了,慢慢结开锅盖,挟一块给我先尝一尝。

莲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不仅吃起来脆脆的,同时口感也是非常的好,深受人们的喜爱。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补脾、开胃、止泻等功效。莲藕有这么多好处,也深受很多人的喜爱,不仅仅是出于它香美味,同时也由于它出淤泥而不染,在中国的很多诗词之中,莲藕都是属于高洁的象征。

而乐至的七芯莲藕,它的根茎粗壮,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人们均爱食它或赠送亲友。

在故乡整整呆了六天,天天吃七芯莲藕,总感觉还是没有吃够式的。

在我们即将返程之时,我的老母亲,指着堂屋的一个大包,对我说道:“老二,你们就要回成都了,把这个包带上吧。”我走过去,一掂量,我的天,好沉喔,“这是装的什么啊!”妈妈告诉我说,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七芯莲藕、天池藕粉和我亲手凉晒的红苕干。

看着妈妈亲手为我们装满带着故乡妈妈味道的行囊,我知道,这是妈妈对我们最具温情的牵挂,让我倍感温暖,真实的体会到了:春节,是爱的加油站。

我是吃七芯莲藕长大的孩子,每年带着妻儿,匆匆回家团年,心里老是惦记的,还是妈妈亲手烹饪的七芯莲藕宴,它饱了我这个游子所渴求的浓浓亲情和故乡永远不变的味道。

文/姚洪双

图/来自网络

编辑/别院主人

作者简介:姚洪双,四川乐至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政工师。从年10月在西藏拉萨服役时在《西藏公安报》发表处女作《我的第二故乡》至今,已先后在《西藏青年报》《拉萨晚报》《西藏日报》《人民武警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评论等文章。四川省散文协会会员,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家乡》杂志签约作家。出版有《勿忘我》和《秋光里的风筝》散文诗集,《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爱》诗歌集,《时代足迹》长篇报告文学集,《生活潮》长篇小说。

回音壁

一节莲藕,一寸爱

是亲情是故乡的味道

别院主人:刘小芳,四川省双流中学语文教师,全国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年封面人物,年四川省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荣获“区十佳青年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学科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市优秀班主任”“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优秀工作者”“双流第九届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说课特等奖,荣获成都市赛课第一名。主攻记叙文、议论文写作研究,和诗歌、散文阅读及写作研究,追求诗意地行走,在《散文诗世界》《青年文摘》《四川日报》《四川文学》《草堂》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四百多篇(首);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世界》《新课程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十几篇。出版有关诗化语文的诗集《长成一根苇草》(著),出版有关地震的诗集《震星》(合著),出版教学研究专著《概括与反概括——语文思维的双翼》(合著),有散文作品被选编为中考阅读练习题。

还没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bbfz/12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