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年6月份入汛以来至7月9日,降雨量达.1毫米,已超过我市全年平均降雨量的四分之一之多,其中6月20日和22日两天拉萨降雨量分别达44.8毫米和50.5毫米,均超过历史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降雨量极值,尤其在拉萨市城关区夺底沟降雨量达80毫米,创下历史新高。
拉萨河
入汛以来,拉萨河流量保持在立方米每秒到立方米每秒之间,其中主城区段拉萨河最大流量出现在7月8日,流量为立方米每秒,洪峰持续时间约12小时。从7月8日下午至今,拉萨河流量总体有下降趋势,平均保持在立方米每秒左右,防汛形势有所缓解,但截至目前,拉萨区域内突发强降雨的极端天气比较频繁,防汛形势不容忽视。
今年6月份以来,拉萨河流域主要水位站水量,和多年平均值相比:旁多站偏少4成,唐加站偏少2成,拉萨站偏少4成。拉萨河主要水位站水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旁多站偏多3成,唐加站偏多1成,拉萨站基本持平。
受灾情况
根据各区县洪涝灾害数据统计显示,受洪涝灾害影响,截至到7月8日,全市6县2区及空港新区受灾,受灾人数达多人,1万多亩农田不同程度受灾,几处堤防、护岸及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受到了损害,其中曲水县等总体灾情较重。灾情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防汛抢险,灾情降到了最低。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针对目前防汛形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紧急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出,我市现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山洪地质灾害等已进入易高发期,河流、水库和水电站水位偏高,土壤含水量增大,发生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风险明显加大,防汛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为做好防汛工作要求:
进一步加强防汛值守和监测预警。各级防汛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防汛会商,遇集中降雨要每日会商,特殊情况随时会商,提前研究各项防御应对措施。要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雨水汛情发展,滚动预测预报。要高度重视雨晴、水情、汛情、灾情等信息传递工作,确保准确、畅通、及时。
进一步加强水库和水电站运行管理。要加强水库和水电站运行管理,严格执行批复的调度运用方案,提前安排预泄,留足防洪库容,严禁擅自抬高水位,强化水库大坝等主体建筑物的巡查防守。尤其是旁多、直孔水库要加强和下游2号、3号、4号闸的联合调度工作,要统筹好全局与局部的利益,综合考虑防洪调蓄,全力保障我市防洪安全。
进一步加强安全隐患排查。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按照不漏一处、不留死角的要求,对全市防汛安全隐患点再次进行深入排查。特别是墨竹工卡县中凯、天仁,林周县西瑞德、业鑫等重点矿区及尾矿库;达孜县工业园区二标上游段、曲水县白堆段等已建拉萨河干流整治工程;拉萨河柳梧上游段、曲水县察巴朗段等在建拉萨河干流整治工程;滨河公园二期、柳东大桥等涉河建设项目;以及拉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曲水县才纳乡迁建项目等重点防洪薄弱环节,要及时消除隐患,排除险情,确保安全度汛。
进一步做好山洪灾害防御。要按照“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村级应急预案,落实相关责任人信息,细化完善应急抢护措施,进一步落实山洪和地质灾害巡查机制,尤其是城区段的夺底沟、娘热沟、支沟、协沟等山洪防御任务较重的沟系,要随时做好防御准备工作,确保度汛安全。
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国土部门
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国土部门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城乡地质灾害防治,对雨季地质灾害易发区域严密监控,防范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减少汛期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全市地质灾害类型呈上升趋势
就年全市地质灾害发生呈现出的特点,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张林介绍,首先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的影响,极端天气对生产建设、环境和群众生活影响的程度增大;其次是由于冰川融雪不断加快,由冰雪引发的冰川融水型泥石流灾害频繁;再次是、国道和青藏铁路沿线是重要交通干道,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与损失越来越大。“因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矿区地质灾害呈增多趋势。此外,因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等工程活动的影响,泥石流、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类型呈明显上升趋势。”张林告诉记者,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时段为5月至9月。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的安全,因此,需要全市各部门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当前,全市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由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各自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汛期来临之前,我市做了哪些工作呢?张林告诉记者:“汛期来临之前,我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发改、交通、水利、住建、民政等部门共同开展了隐患排查,并着力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对于查出的隐患点,我们组织工作人员设立了警示标志,向群众发放了‘明白卡’。”
提高群众灾害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由于我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一旦发生灾害,救援人员和物资设备等难以及时抵达并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更为重要。张林表示:“今年以来,我市各相关部门将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法律和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开展科普宣传,特别是面向基层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促进地质灾害防治的群众化、科学化,努力提高群众面对灾害的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针对近期连续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我市将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或处于高危险预警区的人员及时撤离到安全场所。
来源:记者孙靖宇、见习记者赵耀铁
编辑:安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