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普,一场穿越万水千山的重逢
文/梅朵
我一直相信因果,即使看起来毫无联系。
比如,萨普雪山。
最初的梦想只是因为想亲眼目睹一下那个砌满人头骨的骷髅墙,然后知道了比如,知道了嘉黎,知道了夏拉山,知道了神山萨普,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就像有时候一眼就喜欢上某个人的笑,毫无征兆,一见倾心。上路。你见或不见
我就在那里
你念或不念
情就在那里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
1享受在路上的感觉
启程,赴一个半生等来的约。
早上六点的拉萨,不能叫晨,还是夜。灯光桔黄隐约,不见人影,偶尔有车驶过,估计是上下夜班的人。我们从回见小客栈出来,过宇拓路、北京中路,一直走到罗布林卡的边上,才看见一个河南人开的小吃店,清冷的灯光彰显着中原人的勤劳。
诱人的胡辣汤可惜太咸了,远没有我们小城武安的好喝,突然又直接联想到我们六街的黄油糕,和胡辣汤简直就是绝配,而且每次回到家,果姐都会给我买两大兜10个,让我解馋。一碗粥,几个小笼包搞定肚子。12月的拉萨早上温度达零下12度左右,很冷很困,困却又被直入心底的冷刺激得很清醒,极不舒服。我也常常想,自己这么辛苦倔强的坚持,到底为了什么?四十不惑才渐渐想明白:有的人,注定就是属于路上的。而我们这些选择以各种方式行走在路上的所谓驴友,敬畏着脚下正在走过的大地,经历着探险的刺激、未知的诱惑和体验着流浪的快乐,路上的美景,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向往,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憧憬,或许是因为我的行走,无论到不到达目的地,它们都将在我们的心里变得更美。更何况,我们还从不轻言放弃。此去山高水长,关键先补充能量。
一行4人一路向东。一直就很奇怪,那曲在拉萨的东北方,从拉萨市启程,总是一路向西过堆龙、德庆、当雄到那曲,不知路过多少次,这种错觉就是改不过来。拉萨市区的东西方向也是如此,三年了老是感觉东就是西,西就是东,整个的调了一圈。不止一次被藏族同事取笑,在拉萨,5毛钱卖了我,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过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过那曲界,一路睡到那曲市。此段路途这是第三次,第一次火车第二次自驾,都是一路扒着车窗看,去程看左边返程看右边,不能说背上来,但一眼就能感觉是曾经走过的路曾经看过的山。我真正感兴趣的是那曲到比如,比如再到萨普的路上风景。常常听同行的人说,哎,走5天的行程,3天在路上。对此,我却不能苟同。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特点就决定了就是这样的特色,地广人稀,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去个两天的日喀则,一天在路上;去一天的普莫雍措,就能玩1个小时,去3天的纯珠峰,除了晚上11点拍星轨,早上8点看看日出,剩下的全在路上。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常常在路上才能遇见未知的景陌生的人,当我们一次次行走在路上时,才能经历从细微到壮丽的景致,体验从琐碎到伟大的瞬间,不知不觉走着走着就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工作之外,身体和灵魂,都舍不得闲着。如果说前半生是了家庭为了孩子,那么后半生要为自己而活,四十不惑,逐梦余生。
6个小时的车程,路上遇美景拍照逗留等7个小时抵达,到那曲市,川菜馆午饭。
对川菜一向是敬而远之,那种辣掉舌头的辣让人望而生畏。开始对藏餐念念不忘,最爱甜荼,如果茶和糖的比例恰到好处的话,简直是唇齿留香!选好的茶砖和奶粉,温火熬4个小时,奶的醇和茶的香浑在一起,喝一口咽了还想piata几下嘴,让人回味无穷。也常常在周末,一个人爬上惹萨的楼顶,要一壹甜茶两碟小菜,一恍惚多半天就过去了,在茶香里醉生梦死,一缕魂魄牵着浪漫、自由、恬静与空灵,我想就此沉沉睡去不愿醒来。
饭毕上路,必须在天黑前到达比如,那曲到比如也是6个小时的路程,还要翻一座高海拔近的江古拉山雪山,高海拔的雪不易融化,12月的高原太阳一落山,气温会骤将,路面结冰打滑是很危险的。还要路过梦寐以求的达木寺骷髅墙,时间预算上,最早也是8点到比如县城。
好在正好是下午1-3点,气温升高雪会因轻微融化而变得松软,司机师傅说不用上防滑链。安全他来负责,而我换到副驾驶,只需要扒着车窗,与美景度无缝对视。每当此时,我那行走天涯,四海为家的天性就得到最完美的释放,我少年时的梦想,远足、探险、小木屋、野花、传说一下子就会全部涌入脑海,每一次上路,都是重读我自己,重读那些在陌生的远方奇遇那一个个温暖美丽的梦想。
可惜的是,一吃午饭就瞌睡,过了江古拉山就在车上睡着了,等到昏沉沉醒来时,那曲到比如的路过走了四分之三,怎一个难过了得!简直要抓狂。
有一种痛,叫完美擦肩。
我只能幻想返程时再补上,可是同一处风景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有人能懂我的难过,只是很少罢,想哭。
2骷髅墙,参悟生死的法门
晚上7点赶到了达木寺。
天色已经有点暗了,从经度上讲虽然拉萨和北京都用东8区的时间,但实际时差近2个小时了,按说拉萨用乌鲁木齐时间更合理。可是达木寺距离很近的比如县城已经离青海西部的玉树和西藏东部的昌都很近了,西藏的东部和后藏的时间差不多有一个小时的时差,而我们工作的拉萨正好在中间。也就是说,如果在冬天拉萨7点半才天黑,而达木寺7点就开始黑了。
最早知道骷髅墙,是年左右新浪博客偶然刷到芝麻绿豆姐姐的博客主页,有图有文。图片上的达木寺还只是独立的两进小院,掩映的青山绿水之间,像一个农家小户般怡然自得。(现在一直怀疑是不是不远的热登寺,也是一个天葬台。)那时对高原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当看到图里一面黄黑的泥土里,整齐地镶满白色的头骨,在傍晚的暮色下更凸现出头骨的煞白,一股凉气由心底蔓延开来,阴森森,仿佛一下子就从天堂跌进地狱。
拉萨生活整整两年半,都没有机会到达木寺,因为山高路远常规旅行社根本没有这个线路。也因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没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有4-5天的行程来挥霍。这又远又偏僻的地方,时间和行程都是硬伤,而对于援藏的我们,机会也是稍纵即逝。于是选择寒假刚始,在12月极致的深冬雪景里来拜见,天时地利再好不过,虽然有雪天路滑的危险,但这海拔-米的高原雪景不是谁都有机会看到的。
其实直到回来,我才敢说我去了萨普。开拔的那个早上,我给我家相公发了我自己平安 梅朵,原名刘变琴,字文心。神钲书院社员,武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武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作品散见邯郸晚报,牛城晚报,榆林晚报,燕赵散文,洺河源等,曾用笔名儿袖儿,梅朵。性格开朗活泼,为人热情爽快,个性洒脱不羁,做事认真负责。热爱旅行,喜欢民俗风情,热衷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一个不断行走在路上的女子。神钲书院由作家、地方文化学者安秋生先生创办,世通传媒承办。神钲,是武安的别称。神钲书院即武安书院也。神钲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梳理、传播武安历史文化为己任,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时尚为导向,愿为武安文化的发展和武安影响力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神钲书院举办如下活动:1、地方文化沙龙和论坛;2、为社会提供地方文化方面的咨询;3、开办大讲堂,面向社会举行国学和地方文化报告会;4、受邀为学校、企业等举办地方文化讲座;5、接受有关单位、机构、个人委托,编辑、撰写、出版村志、厂志、自传以及其它地方文化资料;6、面向社会开展艺术培训。神钲书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bbfz/1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