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都靠胰岛素控制血糖。从道理上讲,胰岛素降糖天经地义,无须质疑。但科学有一个特点,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前提和量化范围,离开了这个前提,超过了量化范围的度,事情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结果超出你的想象和预期。胰岛素降糖的前提是:第一,你身体胰岛素抵抗不严重。第二,你没有分泌大量升糖激素对抗胰岛素。胰岛素降糖的量化范围是:胰岛素剂量没有过量,适量的胰岛素会降低血糖,过量的胰岛素会导致低血糖和诱发反应性高血糖。胰岛素导致的反应性高血糖,在医学上有一个专用名词:苏木杰反应。很多人会说,我没有过低血糖,怎么也发生了反应性高血糖?在他们看来,必须有低血糖以后,人体才有反应,才会发生反应性高血糖,这显然是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知过于浅显。人是生命体,是生命体就会有一整套机制保护自己。我们没有一个人会笨到从山崖上掉到深渊底以后才开始有反应,如果你家族遗传的反应能力是这个水平,还传不到你这代,早就死光了,到了深渊底才反应过来,也太晚了。所以,在你第一次走到悬崖边缘时,有恐高症的,早就哆嗦害怕的不敢往前走了,没有恐高症的,看到别人从悬崖边掉下去摔死了,就知道不能走近那边缘了,以后每次快到悬崖边缘时,提前就会小心翼翼,不再靠近边缘。我们通过先天遗传的恐高症(一种遗传下来在悬崖边上的自我保护机制)和后天习得的感觉提前做出反应,避免了我们真正会掉下悬崖的这件事。我们身体对血糖的控制,也是这样。反应性高血糖绝不是仅仅发生低血糖这一个条件导致的,这是身体绝地反弹的最后一招,不到万不得已,身体是绝对不会让低血糖发生的,因为高血糖不会马上对身体造成伤害,但低血糖有可能迅速夺走一个人的命。因为食物和药物控制不当,导致的反应性高血糖,至少有以下4种情况。第一,胰岛素使用过量。我们人体血糖控制本身,就是胰岛素和升糖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体内胰岛素和升糖激素一直有着相互量化对抗的关系。当我们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身体会多分泌升糖激素与之匹配,同样,升糖激素分泌过多时,我们也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与之匹配,身体不仅仅对血糖高低最后的结果会做出反应,也会对体内升糖激素和胰岛素的分泌水平提前做出反应。通过两种激素的量化匹配,我们的身体可以很精确的把血糖控制在一个狭小的波动范围,避免血糖大幅波动,维持我们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当我们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或者注射胰岛素过量时,我们就会导致体内胰岛素量远远超过生理需要水平,这种人为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会持续刺激身体多分泌升糖激素与之对抗。糖尿病人本身对胰岛素不敏感,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但对升糖激素敏感,结果呢?你吃药越多,刺激胰岛素分泌过度,或者打胰岛素过多,结果都可能会诱发反应性高血糖。比如,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fz/1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