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努力也达不到用藏文写作的水平
在藏北那十二年,我从乡到县、再到地区,故事太多了,写一千个小段子也写不完因为我不是为了写回忆录,而是为了语言学习,所以,只能用最简短的文字,写那些最日常的事如果写长了,写多了,写复杂了,翻译成藏文就比较难,学习起来就更困难了这样,我根本没想写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想起一则就写一则,那些以往的人和事涌上心头,但我只能挑最简单的写
吴雨初
原标题:只为学好藏语文
我刚进藏时,被分配到西藏海拔最高、条件最为艰苦的藏北那里的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有的地方达到5000多米地区行署所在地那曲镇,是一个只有万把人的小镇,中间只有一条马路全地区9个县处,40万平方公里,只有20多万人我到过藏北几乎所有的地方,拉萨晚报副刊邮箱领受过风雪、扬沙、严寒和饥饿,但那时只有二十多岁,并没有觉得特别艰苦高寒缺氧是客观存在,但人际关系非常好,民族关系非常好,不同民族的同事在一起,根本就不分什么民族,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我后来多次回到过那曲,去年还回去过,现在已经颇具规模的一座城市了,有超市、宾馆、酒吧、歌厅、自由市场,一应俱全,连进城的牧民也人手一部手机,而当时连一家饭馆都没有我到那曲镇西山的墓地去拜谒逝去的朋友,看着这座新兴的城市,泪流满面一位藏族老友对我说,你们那时候多么艰苦啊!现在的条件这么好,你们受的苦也值了!如果没有今天的发展,你们那时的苦不是白吃了吗?这话让我很感动
藏文翻译央嘎玛,是我的藏文老师,也是宁波东南商报电子版我的养女她父亲次仁拉达是我在藏北时的好朋友,可惜英年早逝他临终前,我飞到拉萨,他托孤于我有关我与她父亲的故事,我曾经写过一篇《悲伤西藏》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网上可以搜索到
我的这本小书——名副其实的小书——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关注,首先我要感谢许多陌生的读者其实,我压根儿没想写什么类似回忆录之类的书我在北京出版集团当了近十年的老总,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书有那么多好书,让人高山仰止,读都读不过来,还写什么书啊?另一方面,也有那么多滥书,把宝贵的社会资源变成了垃圾,我又何必再增加一本呢?这本书正如第一则段子所叙,这是我的藏语文教材我想学藏语,一时找不着合适的教材,就忽发奇想,自己来编教材吧
写一则,就交给拉萨晚报电子版在线女儿翻译一则,第二天早上就到拉萨河边去朗读背诵藏文尽管我这么努力,藏语文还是没有学好,最多也就是初小程度学习语言是要天赋的,我没这天赋,只能靠最笨的办法相反,藏族同胞学习汉语能力很强,掌握汉文水平很高我认识的一些藏族朋友、特别是藏族诗人和作家,他们用汉语写作,思维方式和语言使用方式很奇怪,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虽然用的是汉文,可我们汉族人却怎么也写不出那种味儿来(下接34版)
写一则,就交给女儿翻译一则,第二天早上就到拉萨河边去朗读背诵藏文尽管我这么努力,藏语文还是没有学好,最多也就是初小程度学习语言是要天赋的,我没这天赋,只能靠最笨的办法我再努力也达不到用藏文写作的水平相反,藏族同胞学习汉语能力很强,掌握汉义乌商报电子版文水平很高我认识的一些藏族朋友、特别是藏族诗人和作家,他们用汉语写作,思维方式和语言使用方式很奇怪,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虽然用的是汉文,可我们汉族人却怎么也写不出那种味儿来(下接34版)
那是2014年我每一两天写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藏北往事,让我女儿翻译成藏文,然后,我跟着她读一遍,录下音来,再自己去学写到十几个小段子时,当时正在拉萨协助我筹建西藏牦牛博物馆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龙冬看到了,他说这可以成一本书我大不以为然,根本没想过要出书写到四五十个小段子时,来西藏出差的北京的藏文化爱好者英方教授看到了,大为惊喜,甚至说这简直是天才之作,嘱咐我一定要出书,而且要翻译成英文,还要配图他说,我来给你配图,让我女儿深圳商报电子版来给你翻译英文整整一个冬天,他们父女俩的业余时间全部费在这件事上“其中大部分内容在《人民文学》杂志2015年第3期上发表过还有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十月文化公司的陈明俊都比我本人更看好这些文字,如果不是这样,根本就没有这本书
的确,像很多人一样,在青年时代都有过文学梦,我也写过一些关于藏北题材的诗歌、小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涌动的文学新潮,也波及到藏北草原记得当时,在一间土坯屋子里,烧着牛粪火,就着蜡烛光,读到最新的文学作品,感受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的到来因为自己文学天赋不够,也因为命运的阴差阳错,后来离文学越走越远了这本小书,本不是为创作而创作的,也不是虚构类文学作品,出书完全是一个意外
不是为了创作的一深圳商报电子版次创作
北京中科华北中医院剖析白癜风症状乳房上有白斑怎么办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