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听说,拉萨实验小学东城校区有一位

来源:西藏日报

月9日上午11∶00,拉萨实验小学东城校区一年级三班的教室里,一排排花花绿绿的绘本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书架上,魔尺、魔方等益智类玩具簇拥在书架上;教室的天花板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千纸鹤,教室的文化墙上贴着字迹工整的作业。电脑屏幕中,小熊、河马、兔子、猪等卡通图片,生动有趣,吸引了全班小朋友的注意力。“同学们,你们看,手电筒一照,这些小动物会形成什么影子?记得要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一位瘦瘦高高的老师绘声绘色地问班里的学生们。“可以形成伞。”“可以形成水龙头。”“可以形成一只手。”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孩子们稚嫩的声音让课堂充满生机,好不活泼。这位瘦瘦高高的老师,叫韩冬,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小学首批组团式援藏教师中的一员。出生在辽宁的韩冬,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全国“创新杯”教学大赛上获得十佳一等奖和魅力金奖,也获得过北京市教育“园丁奖”的殊荣。13年的教学经验让他已然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今年8月从清华附小到拉萨实验小学,汉语教学的难度超出了韩老师的想象。他想起,可以把清华附小一直以来对于阅读的重视带到拉萨实验小学。在班级里,努力建立“语文立人”的理念。他把清华附小书单中的必读和选读书目在3个校区进行推广,力求老师们能努力创造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汉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下午2∶30,拉萨实验小学城关区道德讲堂里,3个校区的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听教学讲座,主讲人还是韩冬。“汉语是对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同类扩展,创设情境,使学生实现对汉语的运用。”韩冬在讲台上充满激情地讲解。此外,韩冬还讲了清华附小如何运用学习工具撬动学习方式的变革,如利用思维导图、表格、识字卡等工具撬动学生的思维生长,让学生的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实现深度学习。台下听讲座的教师王慧娥听得很认真。有21年教学经验的她告诉记者:“韩老师和其他组团式援藏教师来到实验小学,让我们的教学思维开阔了,原来死板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方法灵活了,整个课堂也灵动了。比如今天听了讲座,我们对学习工具的理解和使用方法肯定会更合理。”周末,韩冬和同事还要到墨竹工卡县的小学指导当地的语文教学。援藏的工作并不轻松,因为区内与内地汉语水平的差异,城市与农牧区汉语水平的差异,语文教学着实不易。但是能走进西藏的课堂,与西藏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发展这里的教育事业却是乐在其中。而拉萨实验小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小学首批组团式援藏的首站,也是幸运的。

本期编辑:央金胡蔼莉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白癜风初期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xinjia.com/lswbfz/8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