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新青年”为新华社团委官方 ——学习贯彻好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首先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而坚定理想信念正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对党和国家有高度的认同,要认同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这种认同不是高高在上的,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亲身经历过一个场景——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公布后,我中国海监编队第一次在钓鱼岛海域度过国庆节。当天,中国海监编队在钓鱼岛海域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作为现场唯一的记者,我见证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当时,并没有音乐伴奏,但当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所有人用发自内心、近似于怒吼地声音唱起了国歌。国歌的每一个词句、每一个音符都雄壮有力地飘荡在钓鱼岛海域。那一刻,所有人眼眶里都是湿润的,所有人的内心中都是火热的;那一刻,就是我们心底里对党和国家最高的认同。 ——学习贯彻好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其次就是要紧密联系历史去学、联系现实去做。这次“七·一”庆祝大会上,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碰巧的是,“七·一”前夕我在《青年记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作“一个记者的十年记忆”,回忆了十年来的从业经历,而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就是“不忘初心”。对于记者来讲,“不忘初心”就是要从我们党近一个世纪的接续奋斗中,找准今天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实践方向,践行好一个共产党员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继续前进”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通过新闻报道反映党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看望一线采编播人员。在新华社,我向总书记汇报了到河北正定塔元庄村“走基层”的情况。当我拿出一张村民照的全家福照片时,总书记仔细看照片,回忆起当年扎根基层工作时的情景。总书记详细了解了村子的发展情况,并叮嘱记者要继续深入一线,采写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闻。总书记在随后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之于我们,动力应该来源于坚持党性原则,来源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来源于切实用提高业务能力来克服“本领恐慌”。然而,如果没有理论素养的日积月累,没有紧密联系历史去学、联系现实去做,无法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新闻作品。 ——学习贯彻好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如何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我理解,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是标准化的要求,更是具体化的要求。我们常说:“好新闻是用脚走出来的”。从“5·12”汶川大地震、拉萨“3·14”事件到乌鲁木齐“7·5”事件,从钓鱼岛巡航宣誓主权到南海“”钻井平台护航,从湄公河复航到“4·20”芦山地震……十年来,作为记者我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
这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不论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既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勇于攻坚克难,敢于用自己的新闻职责与使命,维护公平正义、坚守理想信念,这才能让新闻工作者这支队伍,上对得起党和国家的重托,下对得起于父老乡亲的厚望。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回顾历史,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个95岁的政党始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气质”!做合格党员,需要传承“红色气质”;筑复兴伟业,需要高扬“红色气质”。因为,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有“红色气质”的共产党人,总能开辟红色道路,稳固红色江山,实现红色梦想。放眼未来,作为一个年轻共产党员,也只有将中国共产党95年来积淀下来的“红色气质”融化在血液里,才能正能做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新华社团委长按识别左侧北京中科医院爆光权威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