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1日清晨,雨后的拉萨艳阳高照,天空划过一道彩虹,刚走进办公室的王义明就接到了邮递员送来的拉萨晚报映入眼帘的红色的“拉萨晚报”四字,让她激动不已她说:“西藏的首家晚报诞生,拉萨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晚报,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和新闻工作者,我怎么能不高兴呢?晚报的创刊给广大市民送上了一道精神大餐”
翻开已发黄的拉萨晚报和珍藏的在晚报上发表的厚厚五本作品,王义明心里涌动起一种说不清的情愫这位年近花甲的老大姐,不仅是拉萨晚报创刊号的第一读者,也是晚报创刊的策划者之一,并是本报第一批优秀通讯员20年间,7300个日子串连成了她最美丽的回忆
生命如歌,晚报的发展渗透着多少关心它的读者、作者、通讯员、采编人员的心血,而她——晚报拉萨晚报藏文的忠实读者、通讯员——王义明已渐渐双鬓斑白,但她仍耕耘在铅字梯田里,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拉萨晚报的成长(邓晋伟)(责任编辑:索南央吉)
新华网西藏频道2005-06-06稿件来源:拉萨晚报
眼含泪花,王义明动情地说,拉萨晚报20年的发展变化,是新拉萨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20年前,拉萨晚报是在拉萨卫生报的基础上创刊的当时,她在城关区卫生局上班,是西藏日报的通讯员,给西藏日报投了大量的新闻稿件晚报的创办人便找她和一些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为晚报的创刊出谋划策
拉萨晚报:深藏在心底最多的就是感动
从1985年开始,她便经常给晚报投稿(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新闻稿件等)那时,作为医生的她常下乡义诊,但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要把晚报带到哪里因缺电,深夜打着电拉萨晚报广告价格筒写稿件是常有的事一次,她在夺底乡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义诊,发现好的新闻事件,便骑着马将稿件送到晚报社平时,为将遇上的好新闻尽快见报,她便通过电话的形式将所写的内容传送到晚报多年来,晚报从一个婴儿成长为健壮的青年,她也在给晚报写稿的过程中,写作水平和精神境界都得到了提升
“叮铃铃……”拉萨晚报创刊20周年寻亲活动正式启动后,本报的电话响个不停6月1日,本报创刊20周年的第一读者——王义明畅谈心声她说,深藏在心底最多的就是:感动!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