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开学之际,南通市民不仅关心着家门口的集团化办学教育改革,还心系千里之外有着浓郁南通元素的学校。在高原、在河谷,来自南通的校长、老师们在忙什么?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他们在生活上还习惯吗?记者近日连线了云南、西藏、新疆三地的南通支教群体,他们对生活条件方面的顾虑很少,而是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他们把教育之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边远地区,变输血模式为造血模式;他们把根深深扎在边疆,书写出浓浓的两地情。
记者朱蓓宁龚丹彭军君
支教地点:云南宁蒗,宁海民族中学
教育扶贫缔造出民族情谊
“8月30日之前,我们的老师已经全部到位了。”8月29日晚10点,我们通过电话,联系上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宁海民族中学副校长蒋伯森时,他正忙着在宿舍区查夜,他抱歉地与我们打招呼:“明天给你们回电话吧,这里要忙到12点才结束。”
9月1日,是宁蒗宁海民族中学开学的日子,早在8月中旬,18名海安支教的老师就已经结束了短暂的暑假生活,回到学校,开始新一学年教学工作。这18名支教老师中,有17人在宁蒗宁海民族中学给高一至高三的学生授课,另有一人在当地宁蒗县职业技术学校负责相关工作。
蒋伯森告诉记者,11月底云南当地因为民族节日要放假,所以当地高三提前到8月10日就开学了,身为副校长的他在8月初就已启程返回宁蒗。让老师们欣慰的是,在不久前的高考中,学校成绩不错,其中全校分以上的有6名学生,比往年多。
宁蒗俗称“小凉山”,这里山高坡陡、气候寒冷,教育事业曾较为落后。从年开始,先后有名海安老师,分8轮在这里群体支教,用赤诚奉献,谱写了东西部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为南通教育赢得崇高荣耀。
26年悠悠岁月,公里的迢迢旅程。这些年,海安支教队伍带去了沿海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又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经验。年首届两个班学生参加中考,宁海中学一举夺得人均总分和升学率全县第一,轰动了全县。到年,第一支海安支教队伍凯旋时,不但宁海中学在全县始终领先,宁蒗地区的中考平均成绩在丽江地区也由倒数第一一跃成名列前茅。宁海中学办学模式的巨大成功,使两县教育合作在进入第二轮时拓展到高中领域。
金秋九月,新一年教学工作又开始了,对于坚守在宁蒗的老师们来说,这或许只是他们支教生涯中另一个平常而不平凡的一年。漫漫支教路,绵延着海安支教老师们无悔的执著,浸润着教育扶贫缔造的民族情谊。
支教地点:西藏拉萨,江苏实验中学
帮助高原雏鹰学会展翅飞翔
作为一名拥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李明生每年9月都满怀欣喜地看着孩子们重返校园。今年,他的身份变了、地点变了,但迎接新生的惯例没有变。作为江苏省在拉萨援建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校长,看着西藏的孩子走进学校,南通教育的“使者”李明生心情格外激动:“来到西藏支教,这里的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不能也不会让孩子们失望。”
李明生所在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前身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后来增加了初中部。今年9月正式招生,有名初中生和名高中生入校就读。李明生介绍,江苏实验中学的校长、副校长和教务主任、教研主任都来自教育发达的南通市和扬州市,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南通团队共有8人,其中3人担任学校管理人员,还有5人是一线教师。
为提前适应支教节奏,今年6月,李明生在支教大部队抵达前便来到了西藏。李明生向我们描述,从拉萨市中心向东,沿纳金大桥一路驶下,经过大约15分钟车程便来到拉萨教育城,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便坐落在这里的才集路上。“新学校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具有浓郁西藏风格的教学楼虽然和家乡南通的学校有所不同,但我能感受到,这里的学生一样渴望知识、渴望通过在这里学习实现心中理想。”李明生说,“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南通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这里生根开花。”
如今,平静校园已经热闹起来,李明生和他的支教团队开始了在西藏的教学生活。千头万绪、工作忙碌,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责任教育贯穿始终,努力培养师生的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意识,成就学业、事业,这既体现出学校追求更好更快发展的志向,更体现出责任教育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的追求。”李明生说。
对于支教老师来说,支教生涯是短暂的,如何留下一些宝贵的财富给当地的孩子们显得十分重要。在李明生的心中,有个愿望:“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成长、如何生活!”
支教地点:新疆伊宁,伊宁县第二中学
在伊犁河谷播撒希望的种子
整整一个暑假,伊宁县第二中学校长周云旗因招生、贫困学生入户调查等工作脱不开身,都没能回通休假。8月27日,因为推进伊宁优秀学子到南通就学一年的落实情况,周云旗回到了家乡。
周云旗笑称自己是个非常害怕坐飞机的人。但从今年年初援疆开始,就注定要克服这种恐惧。每一次漫长旅程中,与他同行的,还有4名援疆教师。
有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作为积淀,周云旗成为伊宁县二中掌门人后,思路清晰。“当地人特别渴望能把孩子送进知名学府,我希望通过把南通先进教育理念与伊宁当地教育实际科学结合,实现本科上线率翻一番,整体办学水平在伊犁河谷进入前三甲。更具体点,就是要在年,帮助当地学生实现清华、北大的突破。”
对亲人的思念、独处的寂寥,种种困难都需要南通教育人克服。孤独是援疆生活的一部分,但与这孤独相伴而生的,竟是一种强大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来自南通市三中的数学老师冯浩,除去吃饭、睡觉,基本上每天都待在学校。每一名学生的作业他都认真批改,碰到个别现象,他会当学生面边批改边讲解。晚自习他也会出现在教室,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在冯浩的带动下,全校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利用早、晚自习课辅导学生。“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周云旗说,援疆教师的示范课讲得特别好,尤其是冯浩的数学课,不仅本校数学教师听,而且其他学校一些数学教师也常常出现在他的课堂上。
“我们援疆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是当好学科带头人,辐射其他学科,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但我更愿意看到两地教师思想的碰撞、文化理念的交流,从而激活受援地教育发展的内生活力。”在周云旗的争取和协调下,伊宁县二中22名高三骨干老师来到南通中学、启东中学、通大附中,与名师零距离接触,参加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文化建设、名师培养计划等研讨会。
再过几天,周云旗要把伊宁30名高二学生送到南通,经过一年南通教育的浸润再重返伊宁,在伊犁河谷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无线南通,城市在你我手中”
欢迎安装南通报业“无线南通”手机客户端!
方法一
苹果手机Appstore搜索“无线南通”下载。安卓系统手机可通过手机助手下载。
方法二
登录南通网鍗椾含鏈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鍖椾含閭f不鐤楃櫧鐧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xinjia.com/lswbfz/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