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晚报记者:靳立阳、缪英)尽管已经干枯的柳叶还坚持着不肯落下,竭力维持着秋天的尊严,但毫无疑问,冬天已经统治了大地。气温越来越低,人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厚,对于严寒,人们唯恐避之不及,更遑论在冬天选择出行游览。其实,四个季节各有各的风采。从日多乡的米拉山口到尼玛江热乡的直孔水库,从扎西岗乡的斯布沟到门巴乡的直孔梯寺,冬天的西藏处处彰显着冷峻简静之美。
前几日,记者前往墨竹工卡县采访,沿路风光和该县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深深吸引着记者。
邂逅黑颈鹤
清晨八点半,我们准时出发,汽车沿着临拉萨河而筑的公路向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墨竹工卡县驶去。早起的人不是很多,辛勤的环卫工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由于一路上一些路段正在施工修整,所以路面坑坑洼洼,汽车在颠簸中前行着。疾驰而过的车辆扬起阵阵灰尘,弥漫在曲折崎岖的路上。初冬早晨的空气依然清寒,双腿冻得不停地颤抖。还好,太阳出来了,刚刚翻过山头,已经将灿烂的光芒洒在大地上。温暖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在身上,驱散了身上的寒意,更带来了心理上的暖意。
同事说,她之所以喜欢西藏并留在西藏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西藏的阳光。它让人觉得很温馨,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她说,因为有了阳光,西藏的冬季并不像成都那样阴冷,天上罩着厚厚的云层,太阳都很难见到。太阳即使出来了过几个小时就又隐没在云层中了。穿过厚厚云层已经有气无力的太阳光芒白惨惨的,不足以驱散人们身上和心中的寒意。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没有一个地方的阳光像西藏这样热烈和纯粹,仿佛太阳把所有的热量都蓄积在这片圣地上似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吝啬和保留。不管多冷的天,只要太阳一出来,一切寒意顿消。只要看到太阳,即使身上还冷着,心里已经暖洋洋的了,西藏的阳光给人的温暖是从心灵开始的,直至身体。可以说,阳光是居住在西藏的人们冬季里最重要的精神依托,是阳光坚定了人们在西藏过冬的决心和勇气。
车行驶在南北向延伸的山脉之间的道路上。从车窗中向东边望去,山腰处的薄雾还未消散,山脚处村庄上空已升起缕缕炊烟。在逆光位置上观望,这些物象构成的图画光彩氤氲,完美地诠释了朦胧之美,透着几分印象画派的名作《日出·印象》的味道。再顺着阳光向路西边的山脉望去,土黄色的山体沟壑纵横、棱角分明,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被阳光清晰展示出来。由于阳光斜射角度的关系,山脚下的河流也在阳光照耀下形成了一条细长的白练,银亮夺目。
秋风带走了全部的树叶,留给冬天一棵棵铁干虬枝在瑟瑟寒风里呜咽。静悄悄、光秃秃、灰蒙蒙的景象和色调加剧了人们心头的寒意,让人怀念夏日的花红柳绿。凄清荒凉的景致落在人们心上就酿出了孤独和寂寞,所以冬天就成了人们最不喜欢的季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大自然驾着节序的车在天地之间循环往复。冬天虽然凄凉,却是一个孕育着希望的季节,一个养精蓄锐、开启来年生机勃勃春天的季节,短暂的萧条终会过去,欣欣向荣的春天值得等待。一路上景色单调乏味,车在平稳和颠簸的交替中前行。忽然到了一个地方,同事端起相机猛拍。向车外瞧去,只见一大片芦苇出现在视野之中,白色的芦花绵绵密密地开在植株上头,一阵风拂过后纷纷飘落。然而吸引同时注意力的不是芦苇,而是芦苇旁边田地里的几只大鸟。它们形体高大,双腿细长,脖子和尾巴均呈黑色,悠闲地在空旷的田野中低着头觅食。同事告诉我,这些大鸟就是黑颈鹤,它们低着头是在捡拾散落在地里的青稞吃。
走进斯布沟
在吸了一路的灰尘之后,上午十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墨竹工卡县城。稍事休整后,我们便向着斯布沟奔去。
去斯布沟的路我们不太熟悉,不过有墨竹工卡县旅游局工作人员央宗给我们做向导,所有的担心都解除了。去斯布沟的路还是不错的,比较平坦。从墨竹县城到扎西岗乡的斯布沟有38公里,车沿着公路直行约五十分钟后拐进了一条土石路。
不知不觉之中,身上已经冷了很多,寒风扑面而来,我冻得直流鼻涕。这时才发现,阴面的山坡上积了厚厚一层没有融化的雪。山坡上高矮粗细如一的林木昂然站立,从远处望去显得很整齐。洁白的雪层匍匐在黄褐色的草木根部,像给寂寞萧条山坡上铺了一层白色地毯,煞是好看。这就是斯布沟了。
据说,从前斯布沟里有条巨大的毒蛇,经常出来毒害当地群众,人们为了镇压毒蛇建造了座白塔,堵住了毒蛇的道路,从此斯布沟得到了安宁,再也没遭受过毒蛇的侵害。再往前走,大片大片的牧场展现在眼前,牧草茂盛,呈现出明亮的黄色。央宗告诉我们,斯布沟有个非常有名的班禅牧场就在这里。由于斯布沟的气候好,牧草丰美,这里出产的牦牛肉质特别细腻,打出的酥油非常纯正,堪称极品。所以历代班禅、达赖、活佛所用的酥油都是从这里供奉的,甚至有些家族从古至今都只用斯布沟的酥油。
继续往斯布沟深处走,溪流从破碎的岩石间流过,靠近岸的地方已经凝结成了冰。一层叠一层,层层累积的冰已经把溪水稍浅处的石头淹没,只留下石头方圆长短的轮廓。而溪流中间流速较快的水则摆脱了严寒的阻滞,喘息着向前流去。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想必这小溪也坚持不了多久了,总有一天会被严寒冰封的吧。央宗告诉我们,夏季来斯布沟是最漂亮的,花红柳绿的景象让人沉醉,还有许多可爱的野生动物。听过介绍,心中承诺,夏季时一定还要再来一次斯布沟。
探访直孔梯寺
过了尼玛江热乡,汽车在乡村公路上行驶了约40公里后,我们便远远地望见前方左侧的山腰上矗立着一大片朱红色和白色组成的建筑,蔚为壮观。同事告诉我,那便是赫赫有名的直孔梯寺了。随着距离的逐渐拉近,直孔梯寺的面貌也清晰出现在眼前。只见一群寺庙建筑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半山腰上,灿烂的阳光将它们镀上了一层熠熠的生辉,从山下望去恢宏壮观。直孔梯寺海拔米,位于墨竹工卡县门巴乡的直孔沟内,山下的这条河就是雪绒河,直孔梯寺是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直孔噶举派的祖寺。据历史记载,直孔梯寺建于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属于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平整的台阶往上走,一行四人早已累得气喘吁吁,无奈只得走两步歇一步。在不懈努力下,我们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才到达该寺最大的殿:灵塔殿。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坐在台阶上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才缓过气来。
站在高处往下望,风景果然不同一般,河流变成了小溪,房子也成了火柴盒的模样,一块块拼在一起,本就不宽的乡村道路像一根白线一样延伸向远方。直孔梯寺由经堂、佛殿、藏经楼、坛城、护法神殿和修禅密室组成,分散在整个山坡上。据说,直孔梯寺在宗教史上曾经有非常辉煌的地位,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衰落。但当我们站在这悬崖峭壁上的寺院前,仍能从那些略显褪色的壁画和斑驳的墙体上揣想出这座寺院曾经的辉煌岁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