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葛逊众声喧哗却闹词荒,亟需评

北京看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10月18日上午,由江苏艺术基金资助,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扬子晚报共同承办的江苏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第二阶段课程正式拉开帷幕。国家一级作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著名词作家葛逊来到培训班,为学员开讲《歌词创作的探索与思考》。如同一位亲切长者,结合他五十年来的创作实践经历和诸多词作家的创作故事,深入浅出地展开其对歌词写作的探索和思索。

音乐圈众声喧哗,好词却闹“饥荒”

歌曲天天唱,歌词就在嘴边,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歌词。葛逊认可现在比较规范的说法,认为歌词是音乐文学。“歌词是个混血儿,一半是音乐,一半是文学。她是音乐性与文学性相融合的一个艺术门类。无曲是诗,谱曲成歌。她离开曲谱可以朗诵,谱上旋律可以歌唱。同时,她很古老,也很年轻。”

因为歌词门槛不高,它的通道挤满了各式人群,谁都想尝试一把。一方面是众声喧哗:近年“老干体”、语录体的兴起;比如唱作人的流行,填词谱曲和演唱,一人通吃;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口水词和无感的疗伤词。另一方面,不断有音乐家站出来,说现在“词荒”,数量庞大,却找不到一个好句子。正如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老先生所说:“歌词好写但写好难”。葛逊认为,“一首歌词诠释是否准确、敏锐、深刻,切入角度是否新颖、别致,情绪与情感是否鲜活并弥漫在字里行间等等,这些都是评价歌词水准高低的因素。”

创作滋养江苏音乐家,期待培养评论人才

葛逊诚恳地表示,就他几十年歌词创作的观察和体会而言,歌词创作、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但现在专业的词作者已经很少了,江苏目前没有专业写词的编制内创作人员,而业余词作者往往更能写出紧跟时代、主题鲜明、生动活泼又接地气的歌词作品。江苏走出去的音乐家不乏大师级的,比如印青、王祖皆、张卓娅,歌唱家程桂兰;词作家贺东久、任红举,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来看,都是从业余创作起步,然后一步步走向专业创作,成为大家。

葛逊还从歌词创作层面,结合几首歌词案例,谈了几点对艺术评论人才欣赏、评论歌词有益和实用的经验,对学员们启发不小。他提到,歌词创作重点要标题新、故事美、立意深。最后以一首由他作词,朱晓琳演唱的歌曲《江南雨》,结束了整整三个半小时的课程。

葛逊满怀感慨地说:“当下中国,艺术评论和音乐文学评论,是最缺乏、最薄弱的,音乐创作需要评论家的激励、鼓舞和引领。”他由衷希望此次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里来自江苏各地的优秀艺术人才,能够担当起艺术评论事业的责任,为中国的文艺事业添砖加瓦,做出成绩!

通讯员时倩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校对徐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jj/16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