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十八军老兵我还想写十八军的事迹和

白癜风是什么样的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24/5720169.html

总第-6期:雪域老兵吧,欢迎战友回家!

作者简介: 

吴微18军后代,藏二代,曾在西藏工作20多年;中共党员。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化传播促进会副秘书长、成都市作协会员、金牛区作协会员,曾任四川省文联《文艺报》副刊编辑,现为微刊《船波文艺》《在场微散文》《大洋文艺》文学平台编辑,有作品见诸报刊;出版有《奔向墨脱的灵魂》散文集。

耄耋老兵,带我走进峥嵘岁月

吴微

现年92岁的焦东海老人,曾是进藏部队18军52师团的宣传干事和战地记者,他一生跌宕起伏,从河南到常山,从东海之滨到四川,再由四川到西藏,用青春和脚步丈量了大半个中国,历经了那个时代最火热、最有激情的峥嵘岁月,一生尝到过喜怒哀乐,拥抱过鲜花眼泪,但最难忘的还是在西藏的日子,那些点点滴滴、如火如荼的往事,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失而湮灭,却越来越清晰地展示在他眼前,让他激情难抑,让他深切缅怀,我静静地等待他平复下心情,聆听他说起参与修建康藏公路西线那段回肠荡气的经历:年10月26日,张国华军长、潭冠三政委率领部队,在拉萨进行了入城式,解放军为了站稳脚跟,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改变西藏的旧面貌,让西藏人民过上好日子,军委下达了开荒的决定,发出了“学习南泥湾精神,向荒野进军,向荒山要粮,向河滩要菜”的号召,在两位将军带领下,官兵军屯万里高原,冒着刺骨的寒风,在沙砾中、沼泽地上开出农田,种上了粮食和蔬菜,并喜获丰收。这现实的教材,不仅粉碎了上层反动分裂主义分子妄图饿走解放军的幻想,也密切了汉藏、军民之间的关系,向西藏人民传播了种植的先进生产技术,影响深远。进藏部队的粮食能够自给了,但是闭塞的交通却是阻碍经济发展最不利的因素,年1月5日,毛主席亲自批准《康藏公路走南线,年通车拉萨》的方案,中央军委指示西藏军区:“军队和地方联合组成西线修路委员会,动员大量的民工参加施工。”当时西藏军区和噶厦政府联合成立了“开荒生产和筑路委员会”,年4月19日,修路指挥部在鹿马岭开展了工作,团的三营、军炮兵营已在最艰苦的险要地段紧张施工。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自然条件恶劣和施工条件艰苦等状况,又成立了“康藏公路西线修路指挥部”,指挥长苏同卿,副指挥长吞巴堪穷、程培兆;第一政委杨军;政委:乔学亭、李传恩,指挥部设在太昭(今西藏林芝的工布江达县江达区);指挥部设有政工组、工程指导组、财务组、筑路物资供应四个组和一家报社,报社由18军《建军报》驻团记者焦东海担任,既是总编、编辑,也是记者、校对。康藏公路西线由拉萨向东——四川方向修,设为三个工段:一段从拉萨河南岸至墨竹工卡,二段从墨竹工卡至敏拉,三段从敏拉山口至巴河桥,长约公里。西线修路指挥部下辖的单位有:步兵团1营、6连、军炮兵营、康藏公路第一施工局,雅鲁藏布江流域、拉萨河谷和工布塔博地区48个宗、溪的1.7万多修路民工的到来,组成军民联合的修路大军。工段长由解放军筑路部队的领导同志担任,副工段长由政府派出的官员担任;每个工段都有部队和民工参加施工,民工是由西藏各宗(即县)派来的;民工组织以宗为单位,由宗代表负责领导,下设甲本(相当于连的单位)、觉本(相当于班的单位),甲本、觉本就是民工的领导人。上级决定每个觉本均由解放军派一名战士任副班长,协助觉本工作。而一个工段有几千藏族民工,每个战士要带20—60名民工修路;工地上要用的炸药属于国防战略物资,得国防部批准才能用上。焦东海在步兵团任宣传干事,很清楚自己的团不仅以“群众工作模范团”著称,作战是主力,西线修路也是主力,还因为这支部队服从命令听指挥,部队党性强,尤其在艰苦的斗争和艰难的环境中,处处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着想,作风硬,行动快,工作实,纪律严。到了年,西线民工基本到齐,他参与西线伟大的筑路壮举开始了。施工中,因大量缺乏工具,战士们用铁锹和十字镐挖地,用木棍撬石,用树枝编筐背土,用铁锤砸碎巨石。由于运输补给线漫长和分裂主义分子制造困难,有时大家每天只能吃四两生青稞面,因为海拔高,生面根本发不起来,蒸出的馒头都是死面疙瘩,饿着肚子仍坚持8小时以上的强体力劳动。粮食不够就挖野菜充饥,团一年挖野菜几十万斤。时任团的政委是乔学亭,参谋长是刘广桐,据他们回忆,当时部队担负了全部险要地段的施工任务,条件十分艰苦,在海拔米的米拉山施工时,山上怪石嶙峋,犬牙交错,空气稀薄,高寒缺氧,使大家每走一步都气喘吁吁,再加上修路劳动量大,不少人患了高山不适症,脸上发烧,心跳加快,一般心跳每分钟都在—次;血压比在平地高30—40毫米水银柱。内地正是酷暑,而米拉山上还飘着雪花,六七级的大风卷起沙石腾空而起,连睡觉也不安稳。有一次,一夜大雪压垮了37顶帐篷,大家只有半夜起来收拾住处。刚来修路的民工有三分之二没有见过解放军,但听坏人说“修路是给解放军支乌拉,干不好解放军要打人等等”,不敢接近解放军,也不知道什么是修路,加上宗、溪一些头人不按规定给民工带足糌粑,大家情绪不高。后来,部队派了大量的解放军帮助民工,一边带头劳动,一边耐心地向民工做宣传解释工作,讲解中央对西藏人民的关怀及修路的意义,民工们耳濡目染解放军官兵不怕苦、不怕累和他们一样劳动,不打人、不骂人,处处像亲兄弟那样关怀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后,被深深感动了。部队率先在前承担修险要的路段,还要带动藏族民工一起筑路,这近万名西藏民工从没修过路,带民工的战士文化水平普高不高,又不会说藏话,靠什么工作呢?靠行动,靠感情。战士华振和是负责40个民工的“觉本”,他第一次来民工班看望他们时,50多岁的民工扎西次仁吓得弯腰吐舌,坐都不敢坐。华振和就经常给他烧茶做饭,两人慢慢熟悉了。一天,华振和看到扎西次仁在挖土,脚一踩铁锹就皱眉头,原来老人的鞋破了,他马上脱下自己的鞋要给老人穿上,老人说:“你是大官,没有鞋怎么行!”通过了解,班里还有三个藏族民工的鞋也破了,小华立刻用连队的牛皮为民工缝制了三双牛皮鞋,扎西次仁穿上鞋,拉着小华流着泪,用一半汉语一半藏语,打着手势说,他唯一的儿子索朗,是他的靠山,在家里都没有给他做过鞋穿,解放军真是比亲儿子还亲。战士们还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尊重他们的民族感情,有的要念晚经,部队就让他们提前收工,留出充裕的念经时间。在修路中遇到“神山”、“神树”、“神石”、玛尼堆等,都要先征求藏族群众和官员的意见,或搬迁、或绕道,重大宗教节日,指挥部都主动安排放假,工资照发。每逢春耕秋收,都放假发路费,让民工干完农活再回来;遇到节日也放假;民工修路中负了轻伤,找卫生员治疗不收费,若是重伤不能上工了,让其休息治疗,工资照发;对于伤亡按规定办理抚恤。伤员流着泪说:“我负伤了是自己造成的,共产党还给我治伤发工资。这世间上怎么有这样好的人、这样好的事?解放军真是菩萨兵啊!”战士们就向民工说,“为国家干活是应得的,在内地的老百姓也都这样的。这条公路修通了,大家就会过上好日子了。”大量民工的到来,增加了西线修路的力量,按劳计酬,每人每天约两块银元,有劳动好的,一个月可得80多块银元。用焦东海的话说,好像平地开了个天窗,老百姓看见了太阳。起初,给这些以支乌拉差役的农奴和奴隶民工发工钱时,他们说,我是为领主老爷支差来干活的,还领什么钱呀?有吃饭就行了,甚至不敢领工钱,就算领了晚上也交给自己宗的代、头人或者代理人,有的头人还当面收缴。指挥部知道了这个情况,找来翻译给头人和民工讲,谁劳动谁所得,修路不是给头人干活,是你为国家修国防公路给的钱,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给你的。后来发工资时,实物与工资结合,发一部分钱,另一部分钱在西藏军区设立的供应站,买酥油茶、糌粑、衣服鞋帽、烟糖等几十种生活必需品,方便了民工又避免了头人收走民工的钱。年,曲水宗的两个民工班在尼洋河畔施工,他们搭一个小便桥走过去,住在靠近河岸边的一个湖心小岛上。一天,下雨过后河水暴涨,小桥被冲得无影无踪,岛上的40多个民工乱作一团,有的哭有的叫,有的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战士阴正元和殷相尧,听到他们大声呼救,急中生智找来斧子,砍倒河边两棵大树,交叉架起一座小桥,战士一边一个扶着民工一个个过河。突然,一个叫扎西朗杰的民工,约十八九岁,因受惊过度,心一慌,脚下一滑,跌进了急流,两岸民工惊慌地喊叫起来,两位战士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奋力救助,扎西朗杰终于被拉出水面,战士却被树枝刮破了肌肤,不时往外渗血,不管身上的伤照样救人,后因体力不支昏倒在地,宗代表马上把他俩背进自己的帐篷,精心照料,直到他们苏醒。事后,扎西朗杰向两位战士磕头说:“我是死过一次的人,是你们俩又给了我一条命。”满怀感激的民工们在篝火边编了一首新民歌:“我们在西藏生来西藏长/从未见过解放军这样的好心肠/毛主席像太阳/他派的兵和佛爷一样/会看病会修路/还把我们救出可怕的汪洋。”战士们对民工队伍里的妇女也格外照顾。那些年龄老的和少的、还有12岁到15、6岁来修路的男孩,没有劳动力,让她们回去又没有饭吃,就让其在工地上做一些烧茶做饭的轻活;遇到她们生产、来例假不能干活的,就让她们休息。部队的原则是:轻松活路妇女干,重活男工干,危险活就战士干。民工累了,战士们关照他们休息;渴了,战士上山打柴给他们烧水喝;没有酥油吃,战士就自己掏钱买酥油送给民工。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就部队的医务人员,平均每月诊治病人就达人次,复诊人次。为了交流方便,战士们开始学藏语,民工也学汉语,后来彼此连比带划可以大致沟通了,藏族民工边修路边学技术,战士们也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什么是坡度、弯道、怎么挖涵洞、修排水沟、砌堡坎等。藏族民工习惯用自己带来的筐子背运土石,用不久筐子就背烂了。后经由工段长、工程技术人员、贵族和农奴等组成的筑路评工委员会讨论决定,一个筐子补偿一块,事情虽小,却在民工中间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修路时,藏族民工不会用扁担挑,也不会抬,带队的战士就让一个人挑运石子,让另一个人背运进行比赛,结果挑的是背的两倍,很快,藏族民工学会了肩挑运输。凿石的钢钎钝了要淬火,起初藏族民工谁也不干,他们认为,制作铁器等于杀生,打铁的人心肠黑,连心和骨头也要变成黑的,是下等人才这样做。战士们笑着说:“我们锻了那么多钢钎,有哪一个心变黑了?”最后,民工都学会了锻钢钎,还编了一首歌:“来参加修路的人们/已经来到了米拉山/我们啊,吃的是香喷喷的糌粑/喝的是黄油油的酥油茶/住的是新崭崭的帐篷/唱的是最优美的山歌/还有穿的呀/是冬暖夏凉的氆氇衫/这是因为解放军/发给了我们工钱。”为了提高修路进度,部队还给每个班搞月度评比,谁的班修路快修得好,就奖励一面小红旗,获得了荣誉的民工开了眼界,也感到新奇,他们高兴地说:“红旗轻,大洋重,红旗比大洋更光荣。”随着新公路进度不断延长,民工和解放军、藏汉群众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革命的、先进的新思想,在藏族民工中潜移默化。有了觉悟的藏族民工自发地行动起来,和破坏修路的行为作斗争。当公路修到太昭,有一个宗的头人不给民工吃饭,企图让民工退出修路。但民工坚决地说,“我们要修路,这是国防公路,共产党对我们好,我们不走!”他们在山上采摘野桃子,有的把嘴都吃烂了,部队去这个宗找头人做工作,后来解决了民工难题。藏族模范民工旺堆,有一次过完藏历年从拉萨返回工地时,发现民工都不上班了,他问为什么?大家哭诉道:“神要降灾,我们不敢上班了。”原来是一个降神的女巫跑到工地上装神弄鬼,边哭边喊:“修路的人把我的宫殿挖光了,把我的头发拔光了。我要让修路的全病死!”旺堆动员一番,也只有几个人敢上班。他们出工时,女巫又来了,她和仆人各骑了一头骡子,走过来又哭闹起来。旺堆走上前去厉声说道:“你到底是人还是鬼?连佛经里都说修路是好事,你为什么不让修路?”他一边让一个民工去点炮,一边对女巫说:“如果你是神,炮不会响;是鬼,炮把你轰掉;是人,把你抓起来。”民工刚要往炮眼里装炸药,巫师赶紧抽打骡子逃跑了。鬼把戏被揭穿,多民工立即上工了。第一工段施工结束后,军文工团还来演戏欢送民工,搞得非常热烈隆重。焦东海采访到一位女民工,问她得了多少钱,她高兴地说,除了吃穿用以外,还有个大洋。问她怎么花,她笑着说:“我们一家几代人,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这是共产党、毛主席给的。回去后先让父母和丈夫看看,也高兴高兴,然后再说怎么花。”由于军民同心合力,公路迅速向东延伸,年11月27日,西线修至巴河桥,与东线部队会合了。公路快修完时要总结要表彰,时任西藏军区组织部长的杨军,对焦东海说,“我们在民工中开展立功运动已经两年。光说立功,没有个证件也不好。再说康藏公路今年就要通车拉萨了,如果再不印发,以后就没有机会了。”焦东海说,“我们是蜡纸油印,又不是铅印,更不是胶印,油墨也只有红、墨两种颜色,怎能印立功证呢?”杨军和他讲的理由很急切,商量一阵说,“就用一红一黑印立功证吧。”焦东海找到印刷高手乔振基,要他用红、墨油墨套色,尽量做得美观大方。费了很大的劲,他们印出了比巴掌大一些的立功证,年底,康藏公路西线筑路指挥部颁发给了立功的藏汉军民。年山南平叛,焦东海以西藏军区政治部《高原战士》报社记者身份来到山南的拉加里县(现为曲松县)采访,见到某村子的代理村长,他说自己曾是修筑康藏公路的积极分子,还领过立功证,焦东海让他打开用红布包着的立功证一看,即认出是当年他们印制的。村长对立功证宝贝得不行,唯恐丢了。山南曾闹叛乱,叛匪规定凡是在筑路中领过立功证的必须交出来烧掉,不然一经查出要杀头。但他一口咬定立功证丢了,叛匪逼他参加叛乱,他拼着老命不参加。一张小小的立功证被人珍藏,在关键时候还发挥了巨大作用,焦东海感动地问他:“保存这个,你不怕杀头吗?”他毫不犹豫的说,“共产党、解放军把我当人看待,真心为我好,我死也要对得起他们。就作我的传家宝吧!”年12月25日,凝聚着人民解放军和藏汉各族人民的劳动、智慧、血汗和年华的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同时通车到拉萨。两条公路是国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党中央、毛主席拔出巨款来修建的,表达了建设西藏的决心和对受苦受难藏胞的关怀之情。我11万军民艰苦卓绝、战胜重重困难,在人类生命的禁区“世界屋脊”修建了全长公里、平均海拔多米的康藏公路,和全长2公里、平均海拔4多米的青藏公路,所挖路基的土方和石方有万立方,可以开一条宽15米、深3米、长里的运河;他们斩断了横断山脉,劈开了海拔3米至0多米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达马拉山、色霁拉山等14座大山;跨越了波涛汹涌的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拉萨河等十多条江河,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多名军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少人积劳成疾,负伤致残。两条公路缩短了边疆到祖国内地的距离,不仅是一条国防之路、团结之路、生命之路、文化之路,也是一条军民励精图治、改变贫穷落后奔向文明富裕,从平凡走向辉煌的康庄大道;它像两条金色的哈达贯穿西藏全境,结束了西藏长期不通现代公路的历史;又像是镶嵌在高原充满美好希望的天路,车辆走一路把幸福播洒一路。毛泽东、朱德、邓小平、贺龙等国家领导都亲笔题词祝贺。毛泽东的题词是:“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将康藏公路列为部管四条国道之一。同一天,拉萨举行了3万人参加的通车典礼。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在这见证历史的时刻,从两条公路上开来的多辆汽车,满载着筑路英雄、部队、藏汉民工、工程技术人员中的劳动模范,汇集在布达拉宫广场,人们载歌载舞,庆典的掌声和欢呼声,如暴风雨般经久不息,庆祝大会在军乐和礼炮声中开始,全体起立,向在修筑两路光荣牺牲的烈士表示哀悼。西藏军区政委谭冠三致开幕词,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王一帆、西南军区慰问团团长胥光义、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噶厦代表朵噶·彭措绕杰、班禅堪厅会议厅委员会代表台吉德来饶登及丹嘉、夏扎·甘登旺觉等先后讲话,共同祝贺两路通车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伟大胜利。年2月2日上午,在拉萨人民广场,举行了隆重的授旗典礼。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授予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全体筑路人员的锦旗,代表两条公路十余万筑路大军接受锦旗的,是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司令员陈明义,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代表毛泽东主席授旗!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两路通车,谱写了藏汉军民同心协力建设边疆的颂歌,创造了人间奇迹,也为促进西藏的和平解放,和经济社会改革的发展,起到了巨大而积极的作用。而今,许多修路的英雄、功臣、模范们,大都离世了,但他们英勇顽强、奋斗不止的“老西藏”精神,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并将永远激励着未来的开拓者、建设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放异彩,代代传承,与日月同辉。焦东海眼含热泪说道:“我活到现在,还想写18军的事迹和筑路人的传奇,但是我老了,已经看不了东西下不了床啦;看见我曾经的战友和首长,好多人都不在了,好些人也联系不上,谁再给我说话啊?战友啊,首长啊,我想你们啊!”老人悲情的呼喊回荡四周,想起我那18军英年早逝的父亲,我禁不住热泪盈眶,紧紧抱住这位睿智又慈祥的老人,想以自己全部的热忱来安慰他,用心底的崇拜砥砺他,让他沉浸燃烧的时光不觉得孤单寂寥,但是,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唯有藏一代和藏二代无声的理解、包容和欣赏在彼此的心灵交融、温暖……过去,我们可以不用语言直白感情,因为西藏的纯净,教会了我们用坚强保存柔软,即使有痛,脸上也要有笑容;因为艰苦的岁月给了我们救赎心灵的锤炼,即便悲壮,眼里也要闪光辉。现在,我们可以放开眼泪像地心的岩浆那样奔涌,不用掩盖不用虚饰,对着敞开的真诚和同在蓝天下那片圣洁的高原,还有牺牲在雪域的英灵们,哭了笑,笑了哭……最后,他颤抖着给我朗读已去世的战友赵先前写的《修路忙》,作为我采访的结束语:工具响,响叮当,同志们,修路忙。你挖、我装,你担、我扛,你打、我夯……战胜雨雪和冰雹,为了那,兄弟部队在前方!工具响,响连天,同志们,干得欢。你打锤、我掌钎……填冰河、劈铁山。为了那,巩固西南国防线!太阳红,暖洋洋,同志们,歌声响:你打鼓,咚咚咚,我打锣,锵锵锵跳的跳,唱的唱……建设个,新西藏。你看那,藏族同胞乐无疆!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评奖规则:

1、文章阅读量,实数统计;2、点赞+在看,实数统计;3、读者投票,投票分数(分别为5、4、3、2、1分)相加;4、赞赏,×5;5、发表,在平台推出后发表的,县级+,省级+0,全军(国)+1。6、作家评选(邀请5—10名作家),每名+1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ls/14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