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比较专业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16日(周六):晴间多云,偏西风3级,4~23℃
17日(周日):多云,偏东风3级,4~21℃
题记: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摘自《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申永彬与两个宝贝儿子。
“游侠”申永彬年10月11日,本报副刊部主任刘金忠以《无发信地址的来信》为题发文,隆重推出“游侠”申永彬。文章开头说:“每当我收到他的来信,眼前总会浮现他那熟悉的面孔,赤红脸,大眼睛,刚毅的嘴角总是挂着一丝淡淡的冷峻和漠然。他叫申永彬,是个憨厚得不能再憨厚的农村青年,4年前从驻马店来到焦作打工。那时,他还不满20岁。”
此文将这位“自年从老家驻马店来到焦作打工,从此把焦作当故乡,以焦作为圆心,以自己的文学之梦为半径,边打工边旅行,边写作边圆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文学青年介绍给了广大读者,并用将近一个整版的版面刊登了申永彬的文学作品,此事在我市甚至我省新闻界和文学界引起轰动。
记者就是在那时认识了申永彬,并帮他在市储运公司找了份工作,还同他一起策划了由该公司赞助的“沿焦作边界徒步行”新闻策划方案,但因故未能实施。后来,他“没干多久便又云游四方而杳无音信”了。
8年后,记者再次见到申永彬时,他已经是个满脸“高原红”的汉子了。通过阅读申永彬的日记,记者大致弄清了他8年来的轨迹:年年初决定登珠峰,并前往青海省西宁市打工,后辗转到西宁西边的海北州海晏县高山牧场干零活,一边工作一边写作,有了钱就继续往西走,当年年底从格尔木乘车到拉萨;年年初在西藏拉萨一位河南人开的馒头店打工,后来与人合办小吃店亏损,随后又与私人小矿主签下“生死状”进山开矿,但因大雪封山终未成行;年夏天,他攒足路费并买了一辆自行车,于7月14日从拉萨出发,经过10天的艰难跋涉,抵达了世界上海拔位置最高的寺院——绒布寺。7月25日,申永彬徒步攀登珠峰,当日15时抵达绒布冰川。当他意识到自己仅凭赤手空拳是无法继续攀登时,遂面向珠峰深深鞠了一躬,就此返回。
年4月20日,记者以《焦作文学青年登珠峰》为题,报道了申永彬的故事,其中“年春节,申永彬骑着自行车沿川藏、滇藏公路离开西藏,穿过云南,于当年夏天抵达广西,然后由广西北海乘火车返回焦作”这段文字,催生了焦作旷日持久的自行车运动热。当年5月15日,我市网友“红狐狸”等5人在没有专业装备的情况下,靠骑普通自行车完成了公里的温县陈家沟文化之旅,从此掀开了焦作自行车运动的新篇章。
文章见报后,经记者推荐,申永彬进入我市一家民营企业,专职搞外宣工作。当时,我们共同策划了一个外宣方案:由这家企业出资,赞助申永彬再次攀登珠峰,把这家企业的旗帜插到珠峰峰顶!
可是没过多久,这家企业的老板便向我抱怨:申永彬大才难用,且与同事格格不入。此后,申永彬便悄然离职,又不知去哪里了。再后来,听说他在广州一家企业当保安。
情定茱萸峰的陈芳萸。
浪漫广州城年8月一个晴朗的上午,广州市狮岭镇附近,幽静的湖畔,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子惬意地骑着单车,慢悠悠地欣赏着景色。突然,她停了下来,一副很无奈的样子,显然是车子出了问题。这时,一个红脸汉子恰巧骑车经过这里,立刻停下来,热心地帮她检查问题,并很快修好了车子。
闲聊中,他得知她是台湾人,从事电子制造行业,公司总部在台湾,生产厂家在广州。由于工作关系,她每年都会来广州几天,每次来这里最开心的事,就是一个人骑着单车在这条幽静的步道上兜风,欣赏旖旎的湖光山色。
他告诉她,他也是才来广州不久,在外甥女的公司工作。她没想到两家公司相距很近,更没想到他不仅和自己一样喜欢骑车,而且曾经千里走单骑穿越过青藏高原,朝拜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第二天,他们如约在这条步道上见面,共同骑行一会儿,便在湖边一棵枝繁叶茂的相思树下的长椅上坐下来,一起畅谈文学,共话旅游,探讨人生……
久而久之,共同的理想主义价值观,把人生经历存在巨大差异的两个人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这不是小说里的浪漫情节,而是生活中的现实故事。男主角就是申永彬,女主角是他现在的台湾妻子陈芳萸。
申永彬一家四口。
情定茱萸峰得知申永彬的故乡焦作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那里有一座和她同名的山峰,唐朝诗人王维曾经为这座山写下一首著名的思乡诗时,陈芳萸的脸上充满了惊喜和向往,眼前仿佛出现一片鲜花盛开的茱萸林……
申永彬告诉她,这座山巅之上如今依然茱萸成林,花开时节,芳香馥郁,景色迷人。
年5月,陈芳萸特意从台湾来到焦作,想看看这座以茱萸命名的山,想看看山上的茱萸。
在刘金忠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申永彬和陈芳萸登上了茱萸峰。陈芳萸被焦作秀美的山水所陶醉,被焦作朋友的热情所鼓舞,更被申永彬的真诚所感动,就在云台山最高的山顶上,在这个她梦中盛开着美丽的茱萸花的地方,她答应了申永彬的求婚。
这座自古便充满了人文色彩的山峰,曾经被头插茱萸登高望远、畅想美好未来的善男信女无数次光顾的风水宝地,再次见证了一段浪漫且美好的爱情故事。
忆起这一次的焦作之旅,申永彬心怀感恩。他说:“焦作的老师和朋友们非常热情。特别是刘金忠老师,他始终如长辈一样关心我们。从云台山下来已经很晚了,刘老师不停地打电话询问我们的情况。我们赶过去见到他时,他正站在马路边的路灯下焦急等待着,然后把我们迎进餐厅,盛情款待。还有其他很多朋友,不仅盛情款待我们,还放下自己的工作,开车陪我们去了很多地方……”
年10月,申永彬和陈芳萸在驻马店举办了婚礼。年4月,申永彬依亲去了台湾。现在,申永彬已在台湾定居,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
不弃文学梦几天前,申永彬突然从台湾联系到记者,谈及他难以释怀的文学梦。
申永彬说:“不论是当年流浪探险的游记,还是现在对台湾美景、美食的记录,我统共积累了上百万字,本来打算自己出书的,可是每当想起刘金忠老师和众多朋友曾经是那样支持我,而我如今却无以为报,内心感到非常难受。现在,我看到你不忘初心,坚持要办一份读者喜爱的报纸,就想奉献出我的作品支持你,一则向焦作的老师和朋友们表明我没有放弃当初的梦想,二则希望能够增强报纸的可读性……”
得到记者的认同后,申永彬感慨万千:“几十年的苦苦追寻后,我不知道今天的成家立业是不是我人生的归宿。当初我们都是文学事业的逐梦人,都曾经不顾一切地追求诗和远方。可是,当我身处宝岛台湾,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我却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和远方,都在故乡!”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相宜报道
本文照片均由申永彬提供
主编:王晨光/统筹:王 鹏
责编:赵晓晓/校审:陈 婷
编辑:郭子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