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飛虹中文網攜手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特別策劃推出《中山先生的一天》,紀念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週年,緬懷中山先生的歷史功勳。
年1月,中國國民黨改組,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正式展開第一次合作。年6月,北伐前夕,國民黨出版的報刊有近百種,其中大部分是由共產黨人主持,以國民黨機關報刊名義出版的統一戰線性質的報刊《政治周報》就是當時較有影響的報刊之一。
《政治周報》的創辦《政治周報》
年12月5日,《政治週報》創刊于廣州,主要是為了反對以西山會議派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而創辦的。當時,國民黨中央委員鄒魯、馮自由聯同中央執監委委員林森、吳稚暉、張繼等人乘孫中山先生逝世,竟在北京西山龍雲寺孫中山靈前召開秘密會議,公開反對「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通過「取消共產黨員在國民黨中之黨籍」等議案,並在甘海另立「國民黨中央黨部」。這些國民黨老右派形成了所謂「西山會議派」,並以上海《民國日報》、《江南晚報》為喉舌,進行反革命宣傳。
同時,國民黨右派理論家戴季陶又先後發表《孫文主義的哲學基礎》、《國民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等小冊子,反對國共合作,試圖改變國民黨的性質,為國民黨右派奪取革命領導權作輿論上的準備。
年9月,毛澤東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持宣傳大計。為了打破其聯合進攻,反擊「西山會議派」的反共宣傳,鞏固國共合作統一戰線,促進國民革命,他主持創辦了《政治周報》並任主編,擔當了這一歷史重任。
毛澤東與《政治周報》《政治周報》創辦之初,毛澤東同時擔任主編和編輯,執筆寫了《〈政治週報〉發刊理由》:「我們現在不能再放任了。我們要開始向他們反攻。『向反革命派宣傳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傳』,便是政治週報的責任。……政治週報的體裁,十分之九是實際事實之敘述,只有十分之一是對於反革命派宣傳的辯論。」
另外,毛澤東在《政治周報》中以「潤」、「子任」等筆名發表了19篇文章,其中《三三一制》、《楊坤如的佈告與劉志陸的電報》、《如果討赤志同,仇讎亦吾良友》等短評十二篇,《革命派群起反對北京右派會議》、《國民黨右派分離的原因及其對於革命前途的影響》等文章五篇,以及《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傳報告一篇。這些文章均以事實和語言對國民黨右派勾結帝國主義及軍閥的反共陰謀活動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在毛澤東的主持下,《政治周報》在這場反擊國民黨右派的鬥爭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在編輯方面,毛澤東採取了以事實為依據的辦報編輯方針,確立了無產階級報導宣傳必須遵循的原則,即忠於事實。而且,毛澤東更先後找來沈雁冰(茅盾)、張秋人等著名共產黨人擔任主編、副主編,以及許多著名共產黨人和國民黨頭面人物為它撰寫文章和報告。《政治周報》在北伐戰爭前夕的具體歷史條件下影響十分廣泛,成為進一步鞏固國共合作,反對國共分裂的重要輿論陣地。不過,由於毛澤東兼任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政治周報》從第五期起,先後交由沈雁冰主編。
年5月,蔣介石看到自己的勢力漸厚,便提出限制共產黨的《整理黨務案》,逼迫在國民黨中央擔任部長職務的共產黨員離職,毛澤東也被迫辭去「代理宣傳部長」的職務。在毛澤東離開後,《政治周報》也正式停刊。
《政治周報》共出版14期,除創刊號發行2萬份外,其它各期印數均為4萬份,故其影響力是其它報刊不能比擬的。縱觀其歷史,在教育國民黨左派、反擊西山會議派、維護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等方面,均有重大貢獻,達到了毛澤東說的:「向反革命派宣傳反攻」的目的。
編輯:章文君
讀史使人明智點擊以下關鍵詞查看近期精彩內容有趣:民國女子參政
民國若有朋友圈
中山大學的由來
執信中學
史實:紀年方法
南京建都
清帝退位風雲
人物:宋慶齡
陳炯明
吳稚暉
孫中山元配盧慕貞
袁世凯
孫中山:名字
學歷
國學功底
基督教信仰
江湖往事
倫敦被難
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屢遭驅逐
三份遺囑
发白癜风论文二十多篇北京中科医院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