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人韩模永
(作者系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基层,是一个广大的物理概念和群体概念,是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其主体多元、内容繁杂、直接面对民众,关于对基层的思考和书写亦不胜枚举,而吴建昌所著的《基层》一书却呈现出别样面貌。其作者系大连市金普新区三十里堡街道党工委书记,该书凝聚了作者多年来对基层和基层工作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其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开创了基层干部写基层的先例,以基层视角写基层,朴实的语言、真诚的姿态、鲜活的事例、独特的观点使得该书成为一个有认知价值的特殊文本。而在笔者看来,《基层》又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工作感受和总结,它折射了作者基层工作的种种创新之处,在这个意义上说,该书更是一个基层治理的独特样本。
会说老百姓话
会唠老百姓嗑
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作者在基层治理中对基层话语的强调。一方面,基层话语构成了《基层》一书贯穿始终的独特表达。本书共收录了作者62篇文章,分为“让百姓不上访究竟有没有可能”、“扶不扶”、“经典是怎么炼成的”、“小红花”四辑,主要内容包括基层工作、基层民意民生、基层文化等,还选录了作者的一些时事评论、经典批评和人生感悟等,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在表达层面上却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基层话语,即用老百姓的、“接地气”的语言来讲述或呈现,如“活儿是给自己干的”、“说说‘官司匠’”、“饥饿的老母猪走进了白菜园”、“人为什么爱发牢骚”等,通俗易懂、生动鲜活。另一方面,作者在该书中也多次明确谈到基层话语是基层工作中的必备基本功,如此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如作者在《杂感》一文中谈到:“用老百姓语言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工作万万不可省略的基本功……就是讲话‘接地气’。所谓的‘接地气’,不过是将语言表达方式和做事的方法转换成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而已”;在《好招未必,但至少不是坏招》一文中,作者也明确提出基层治理要与百姓语言系统融合对接,会说老百姓话,会唠老百姓嗑,领导力的从容始于语言的从容。这些见解颇有见地,是基层治理的必要手段和基本功。更加可贵的是,作者在书中是如此提倡的,其行文风格也印证了他的主张和态度,相信把这种风格带到基层工作中,一定会与群众更加亲近,工作也会有更大的进展和突破。
渗透在全书中的文化情怀
这种基层治理的独特之处还表现在作者渗透在全书中的文化情怀。其一,这种文化情怀体现为作者清晰的基层文化管理和建设方针,使文化治理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从无到有靠谁人》一文中,作者明确提到“用文化思维文化手段加强地区管理是一个基层党委很重要的选项”,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治理手段,更要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把文化纳入基层治理之中,空间很大,有很多奇妙之处;在《消除沉闷》一文中,作者也提及了诸多文化活动的尝试和建议。在实际的基层工作中,作为党工委书记,作者也确实做了诸多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贯穿全书作为插图的《三十里堡周报》,作者在辑三中连续四篇文章谈到周报的情况,即《为什么要办三十里堡周报》、《周报怎么办》、《周报一岁了》和《周报50期有感》,指出了《周报》的办报方向,即“小城镇大文化”“办老百姓爱看的报纸”“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种办报理念足以见出对文化的强调和重视。当然,办报也出现了“隐隐约约的质疑”,有些人认为这不是乡镇街道干的活,作者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回应,他认为办报是引导社会风气、争取民心,是满足百姓知情权,百姓表达话语权的重要渠道,并为基层“动起来”“乐呵起来”呐喊助力,可见,这种文化建设和文化治理已切实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补充。其二,这种文化情怀也最能打动人心,其核心是诗性精神和善良有情。应该说,《基层》一书少见华丽的词藻、深厚的抒情,但同样充满诗性的力量,其根源在于作者心系百姓,正如他在《“不忍心”是一种善良》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基层干部未必需要什么高深的素质,只要具备了好心眼、好心肠,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就行了”,“大家都善良起来,有情有义起来,整个社会风气必然焕然一新”,我想,这正是文化治理的根本方向和目的之所在。
基层治理必须富于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是该书所体现出来的关于基层治理的一大特别之处。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基层群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基层治理必须富于创新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治理的效率和能力。读完《基层》一书,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待工作有很多自己的创新反思,诸多观点也有其独特之处。印象颇深的《事情大概分为三种》一文,谈到世上大概分为三种事情:合规又合情、合规但不合情和虽合情但不合规,文章接着结合基层诸多实际发生的事例说明要多干“合规又合情”的事,少干“合规但不合情”的事,可干“虽不合规但合情得民心”的事,对待基层工作绝对不能简单化,要不断反思创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样的创新也体现在书中很多新颖的观点表达,包括对一些社会现象作者也不人云亦云、有独特立场,如“逃离不是逃跑”、批评“开门红、双过半”为代表的简单式思维、抢红包并没有毁掉春节等等,令人耳目一新。
应该说,基层治理只是《基层》一书所呈现出来的一个侧面,作者对此作出了生动、深刻而又独特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基层话语、文化情怀和创新精神三个方面,基层话语是形式手段,文化情怀是重要内容,而创新工作则是能力要求。当然,笔者的概括难免挂一漏万,真正的基层治理远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这份工作永远在路上,而《基层》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客观鲜活的样本,并将成为基层治理之路上一道美妙的风景。
普湾发布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复方骨肽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