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甚至传染世界,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和损害。此次因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始爆发初期(1月23日后),官媒报道称,引发此次疫情的病源或中间宿主,先后指向了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传统上认为安全的野生动物,也可能带来新的致病风险。
早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先后下发紧急通知和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间实施最严野生动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场所野生动物转运贩卖,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月24日上午在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草案提请审议。
▲央视报道:禁食野生动物
当今78%的人类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
1月27日凤凰网公布的由中科院院士许智宏、方精云等人联合签名,呼吁改变以往“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为了利用”的狭隘观念,呼吁野生动物主管及执法部门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公共安全,尤其是公共健康,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
▲由19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学者联名签字倡议:《从源头管理野生动物利用的具体建议》来自国家疾控部门和专业研究者的初步信息都表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和年SARS疫情一样指向了野生动物贸易市场。
专家们在联名建议中指出,科学研究表明,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例如亨德拉、尼帕病毒,H7N9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等,都和动物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当今78%的人类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有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
这些病毒本来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者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危及公共卫生安全。加之交通的便利和人口的流动,使得流行病爆发的几率大大增加。
专家们表示,控制甚至杜绝野生动物的食用和相关贸易,已经不仅仅是生态保护的需要,而且对公共健康的风险控制意义重大。
2月10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工业革命后,由于人类社会对野生动物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对野生动物生境的不当干预,出现了区域和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现代国家纷纷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并共同签订动物保护方面的国际条约。其中,禁止食用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成为国际通例。
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导致传染病还感染寄生虫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吃野生动物吃出问题,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导致传染病还感染寄生虫,这些年来此类新闻报道不胜枚举,医院就曾遇到这样的病例。
24岁小伙脑中取出十余个活虫
24岁的小晨(化名)七年前被诊断为脑部“胶质瘤”,他奔波济南、医院治疗无果。病情时好时坏,并多次癫痫发作,让他饱受折磨,他的未婚妻也因此打掉孩子离他而去。一家人为了他治病已花光了积蓄,小晨也曾因此绝望过,欲轻生。最终在医院被确诊为寄生虫感染,小晨为此被耽误了七年。
“由于这个病属于罕见病,医院都避开了化验环节,直接通过片子就给诊断为胶质瘤。”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表示,他们当时看到片子上的阴影,也是感到可怕,如果说那是瘤的话,这么多年下来,肯定早都扩散了。他们对比了前后几次片子,发现小晨脑部病灶竟然在移动,尽管专家会诊的结果有三个,但把握性较大的是小晨脑部有寄生虫,而最有可能是“曼氏裂头蚴”。
为了能更准确地把握病情,医生决定提取小晨大脑内的血清抗体进行检验。1天后,检验结果出来了,那个巨大的阴影就是曼氏裂头蚴。小晨开始接受为期一周的治疗,当天就取出了十余个绿豆大小的透明颗粒物质,经检验,正是裂头蚴的幼虫。
▲曼氏裂头蚴病是我国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曼氏裂头蚴是最常见于青蛙、蛇等野生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当人进食未煮开、含虫卵的水或含有原尾蚴(继续寻找宿主发育后即为裂头蚴)的野味后,虫卵被进食者的肠壁吸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安家落户”至眼睛、口腔、颌面部、脑组织、内脏等,原尾蚴也可穿过肠壁入腹腔,移行到其他部位。裂头蚴一旦进入人脑,不仅代谢的产物会对大脑带来损害,更可怕的是随着它不停游走,会对大脑带来不可修复的破坏。猪肉绦虫等其他寄生虫也会以囊虫或卵的形态进入血管,从而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内生存。脑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可造成阵发性头痛、喷射状呕吐、癫痫、瘫痪甚至昏迷,而癫痫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专家提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蛙、蛇、鸡、猪、马肉,不喝不洁净的水。此外,南方农村历来有用青蛙肉槌烂生敷贴在皮肤伤口患处,以治疗局部溃疡等疾病的习俗,还有生吞蛇胆、生饮蛇血,这些都是感染裂头蚴的主要方式。野生动物并不具备更高营养价值
野生动物的肉类与养殖的确实有差异,但哪种口感更好,很大程度受进食者主观感受的影响,不能说哪种更好。而且,口感也不决定营养价值。就算偏好野生动物的口感,不在乎营养价值,野生动物带来的健康风险却是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