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背后的老板藏不住了曾是上海白领,到西

那里,曾有过他火一样的青春。

本文授权自:貮條(ID:thisistwo)

之前,我们还以为丁真的老板杜冬就是个“普通国资基层干部”,但在一番搜索之后发现:杜冬才是真正的“宝藏男孩儿”!

如果搜索引擎没有出错,那么我先简述一下杜冬的故事:

70后的上海白领、文艺青年杜冬,偶然踏上了他的川藏线“朝圣之旅”;在理塘一次赛马会上,偶遇康巴少女曲西;此后,他用4年时间为她写下15万字情书。但,杜冬拿到的不是甜宠剧本,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年,这15万字结集成册出版,取名《康巴情书》。

年11月,“文青”杜冬(又名杜冬冬),作为国企“理塘文旅”的总经理,以超级网红丁真“老板”的身份,重新回归公众视野。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杜冬这段非常传奇的人生轨迹。

1

摸鱼的上海白领年,杜冬出生于江苏南京,汉族。年,杜冬从河海大学毕业,学的是水利工程。毕业后,他来到上海宝钢做英文翻译,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白领。在宝钢,他一定和刘慈欣一样很会“摸鱼”。那期间,杜冬翻译了小说《黑暗之劫》,艺术史《波西米亚:迷人的放逐》。据说,他还曾学习了日语和西班牙语。他的这两本译著,均可称经典:《黑暗之劫?空间三部曲3》,是奇幻文学之父、《纳尼亚传奇》作者C.S.刘易斯的经典巨作。《黑暗之劫》是C.S.刘易斯“空间三部曲”的终结之作,亦为兰塞姆博士无与伦比的探险之旅画上句号。在《沉寂的星球》和《皮尔兰德拉星》中被击退的黑暗力量集结起来,打算在地球上发动一场毁灭性的攻击。据传强大的巫师梅林在沉睡上千年后将重回大地,他拥有巨大的秘密神力,而黑暗力量能找到他并使其听命于自己。一个邪恶的专家技术组织打着“社会改革”的旗号,正日渐在欧洲掌权。是兰塞姆和他的朋友们用古老的智慧来压制这个威胁的时候了。随着正邪双方的斗争逐步达到高潮,也将“空间三部曲”推向了一个精彩非凡的结局。这本由杜冬翻译的巨著,豆瓣评分7.9。《波西米亚:迷人的放逐》作者为伊丽莎白·威尔逊(ElizabthWilson)。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波希米亚开始在西方艺术界崭露头角,并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主角。它披着多种外衣,关乎天才、魅力与死亡,袭击了那些最富激情的年轻人。波希米亚人既是天才又是骗子,既是清教徒又是流浪汉,既是工作狂又是浪荡子。他们用口号、音乐、聚会反抗当时的权威社会,用不拘一格的装束凝聚起爱与和平的团结象征,用各种形式的艺术创新领导了文化先锋,用叛逆的生活方式传达着放荡不羁的人生态度。他们,就是我们曾经错失的波希米亚人。时至今日,波希米亚的影子无处不在。杜冬翻译的这本艺术史,豆瓣评分8.2。根据网上可查的碎片信息,杜冬目前仍然在泡豆瓣,是个十足的“文艺大叔”。

2

一见钟情的背包客13年前,也就是年,还在上海宝钢集团当英文翻译的杜冬,以一名背包客的身份踏上川藏线的“朝圣之旅”。年8月2日,杜冬抵达川藏线上最高的县城、海拔四千米的理塘。其时,正值理塘一年一度的赛马节。“草原火热,小伙子长发飘飘,姑娘窈窕。”草原上,一个跳舞的姑娘让杜冬一见钟情。这位姑娘名叫曲西。“她有着水晶般深邃的眼睛,油亮的辫子垂在番红底金花的藏衬衣上”,仿佛古代壁画上的仙女,杜冬看得入迷,“我像螟蛉一般飘飞着,沉了进去。”杜冬本计划在理塘休息一日,然后就去巴塘,跨过金沙江去西藏。曲西让他留了下来,一番打探之后,杜冬未敢贸然打扰,然后满腹心事地去了拉萨。但10日后,他终究被内心“打败”,又回到理塘,敲开了曲西家的门。曲西是父母最小的女儿,上面有两个哥哥,还有一大群“浩浩荡荡”的表姐表妹堂哥堂弟,一大家人住在一起。曲西的母亲拉姆是这个大家庭里的权威,但只会说藏语,这让原本就内敛的杜冬无从表达,在曲西家盘桓几日后,杜冬不得不向这个特别好客的一家人告别,回到当时的工作地上海宝钢。这次草原上的邂逅让杜冬从此情牵理塘。他不断和曲西电话联系,希望能在对方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而且自从年之后,几乎每一年杜冬都要去理塘看望一次。杜冬用各种方法向曲西示爱。曲西生日时,虽然远在上海,杜冬还是设法想给曲西一个惊喜。他想到了送藕,尽管高原之上就没几个人吃藕、尽管当地餐馆都少见这一食材,但因为曲西爱吃,杜冬费尽心思准备这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年,杜冬请假3个月,带了一本英文书再次上高原,住进了曲西家。一边翻译,杜冬一边享受着曲西家的温馨。曲西八成早已感受到这位汉族大哥的爱意,但这位害羞的藏族姑娘却一直不肯接纳,曲西对他的情感若有若无。杜冬很是苦恼,3月假期行将结束时,他萌生出一个浪漫的创意,在他住过的房间内,给曲西留一幅壁画。他设想曲西将来可能的惊喜:“希望我走后的黄昏,曲西打开我住过的空荡荡的房间,会看见正对面有一幅精美的壁画,画的是她在水井边,眼睛晶莹如水晶。”但杜冬显然低估了藏式画艺的难度,学习了很久,连画一朵小花他都很难掌握,最后这个浪漫设想,只能遗憾作罢。年到年间,杜冬6次从上海、南京赶到理塘。曲西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藏族同胞古典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结构,让杜冬迷恋,他喜欢上西藏的一切。年,这位年轻人甚至辞掉了在上海的工作,只身定居拉萨。杜冬开始习惯喝甜茶、学会了说藏语。在南京朋友的眼中,如此痴情的杜冬已是一个异类;而在藏族朋友的口中,6年多“单相思”的杜冬也常常被“取笑”。康巴人无论男女,皆是直爽表达爱意。杜冬介绍,他的很多藏族朋友,在理塘的大街上,看见漂亮姑娘后,都会直接上前,堵住她的去路,或者摘去她的帽子,一定要对方的手机号码。*以上内容据年《扬子晚报》童话故事最终还是未能在现实中上演,美丽的一见钟情最后成了难以释怀的遗憾。据说,直至杜冬向曲西递上自己长达15万字的《康巴情书》,姑娘也仍未所动。故事的结局是,曲西嫁为他人妇。杜冬在他的书中写道:“康巴之前,我没有信仰;此去经年,我懂得了忧伤。”据说,杜冬后来与一位同样对高原文化有兴趣的研究人类学的姑娘相恋结婚;又据说,再次提起《康巴情书》中的曲西,已经结婚的杜冬表现出“满满的求生欲”,强调“是当时心仪的姑娘。”杜冬说,自己并没有对现在的爱人隐瞒当初的故事。

3

定居西藏的记者年,杜冬前往西藏拉萨定居,担任《西藏人文地理》杂志记者和翻译,同时在西藏大学攻读宗教史。从年正式入藏生活之后,出书的光环逐渐退去,西藏以其真实而自然的面貌展露在其眼前。他喜欢当地的生活。他开始享受和当地人打成一片的世俗生活,听藏族老人讲述故事,品尝闻所未闻的食物,以及在行程中发现意外的风景。杜冬最喜欢西藏林芝的错高村。这个村庄位于西藏林芝“巴松措”湖的东北端,背倚雄奇陡峻的雪山,有一座雪山在当地被称为“燃烧的火焰”。这个村子所有的房子大概都建了二三十年,全部由木头搭建,呈现一种冷淡的色调,天气也令人觉得舒服。杜冬在一篇描写错高的文章中写到:“错高本身就是一台木闹钟,从来没有走过准点,活门会定期打开,表演错高人的时间形态和生活活剧:狗从洞里爬出来叫,马在地上打滚蹭痒,男人别着腰刀走上台阶,女人擦洗供佛的静碗,整整齐齐如鱼鳞一样放在阳台上。”他也喜欢错高的食物:“藏鸡蛋个头小,蛋黄却很大,有少见的油香味,还像绿豆酥一般有韧性,甚至有淡淡的甜味。酥油茶中规中矩,错高村并不以好酥油出名。还有一样东西让早餐的平淡无奇变成舌尖的惊喜和冒险:手工打制的辣椒。辣椒的确具有神奇的力量,缺乏个性的、中庸的面饼,在涂抹了玉珍姐的红辣椒之后,突然具有了刀一样锋利的口感。昏沉沉的夜晚就这样被一刀割开。藏黑猪滋味最足的部分来自于那有灌木丛、坚果和松茸气味的脂肪,初步的熏烤之后,脂肪的中部有些透明,边缘依然洁白并有红晕,仿佛玉兰花的花瓣,对着炉火能看见猪肉中的纹理。阿佳玉珍解开放“退”(臭奶酪)的塑料袋,顿时感觉这坏脾气的奶酪长出了手指,猛戳你的鼻头。初入舌尖,你像是一脚踢开了一扇久已关闭的锈铁门,闯入了久已荒芜的花园,野草、苦葱、剑麻和蒜等植物疯长,爬满花园,在你脚下破碎,摇曳出令人晕眩的气味,这花园就是你的舌。你不由自主地向草丛深处走去,直到野草及腰,看到女巫在野草丛中跳舞。荷兰作家Nootboom说,食物是距离邪恶最遥远的。”(摘自《西藏的味道》,作者杜冬)令杜冬记忆犹新的,还有噶托寺。他记得一年夏天他和摄影师大刀出门去看噶托寺,走了很远,开车从县城出发个小时,到达米高度,路越来越不好走。忽然一个急转弯,杜冬看到远处一个金塔出现在夜色中。“晚上噶托寺开着灯,有种希腊剧场的感觉。”*以上内容据《界面》。据公号作者“遇言姐”,定居西藏的杜冬,甚至曾经为全球第一的旅行指南《孤独星球》撰写过西藏卷。这本对西藏描述得事无巨细的旅行指南,至今仍然是最经典的“旅行圣经”,没有之一。

4

回到理塘的“官员”杜冬是什么时候回到的理塘,又是如何从一个“文青”变身成为了“基层国资小官僚”——国资企业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理塘文旅”)的总经理,可能只能由他本人来讲述了。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只是显示:理塘文旅成立于年6月30日,法定代表人为“杜冬冬”。他终于还是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理塘,回到了“他当时心仪的”康巴姑娘曲西所在的那座高原小城。杜冬,终究还是逃不掉“上天的安排”。他,才是上天赐予理塘最珍贵的礼物——一个深刻理解藏文化、懂英语、懂汉语、懂文学、懂旅游、懂网络、懂传播,更懂得珍视并深爱那座高原小城以及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文艺中年大叔”。年11月的一天,一位名叫丁真的康巴小伙,出门买方便面,偶遇一位摄影师。丁真纯真的笑容被拍下,火爆全网。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杜冬和他的团队,迅速意识到其中的价值,果断与丁真签约,让他成为了“理塘旅游大使”。丁真没能和其他一夜爆红的网红一样,被拖去直播带货,而是被拉去“扫盲”。杜冬说,“丁真是上天送给理塘的礼物,我们应该去认真地保护和培养。”说出这番话时,杜冬就像是在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丁真,也爱护理塘。祝福丁真,祝福理塘,也祝福“丁真背后的高人”杜冬。希望杜冬能好好守护理塘那片属于他心中的圣地,也守护丁真和他的小马珍珠,守护曲西和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可爱的人们。那里,曾有过他火一样的青春。——END——*参考资料:*豆瓣读书*年5月2日扬子晚报《南京小伙为藏族姑娘写15万字情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rc/13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