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贺中秋桃花坞年画月光纸尽显传统文

01:25

八月十五中秋节,民间又称“八月半”、“仲秋节”、“团圆节”,可能大家不知道,中秋的习俗不仅仅是吃月饼、赏月,在明代中秋祭月时,要焚带有桂花树、捣药玉兔的“月光纸”。所谓“月光纸”,上面绘着月宫情景,桂树婆娑,兔杵而立。

目前珍藏在苏州博物馆的“月光纸”,上面是国家级非遗桃花坞的木版年画,蓝本来自博物馆馆藏的月宫镜,上边有月宫中,嫦娥、玉兔、三脚蟾、环绕葫芦、扇子、荷花、宝剑等八种法器。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明,盛于清,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其技法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工艺,形式以门画、中堂、独幅画为主,内容有驱凶避邪、祈福纳祥、风俗时事、戏曲故事等。她凝聚着江南民间灵气,以精细、秀雅之艺术特色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康、乾年间,大量“姑苏版”精品传入日本,对十七世纪“浮世绘”版画亦影响深刻。

中秋假期,80后木版年画传承人乔麦特意向紫牛新闻发来视频,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里面的“月光纸”,乔麦介绍说:月光纸是在中秋佳节的时候用的年画的作品,她视频中所展示的这张“月光纸”就是来自于苏州博物馆唐代的馆藏铜镜的纹样演变而来。画面当中,“月光纸”的主角是一只玉兔在捣药,边上是嫦娥,他们在桂树下面,边上是暗八仙的图案,形成了一个宝镜形状。乔麦告诉读者,旧时,在中秋节的时候,这张画会和月饼一起供奉,之后焚烧。

乔麦介绍道,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技艺,主要分为画刻印三个部分,而她手上展示的这幅画的完成也是首先要进行画稿,画完稿之后,再把它贴木板上进行刻制,刻制完成以后,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手工印刷,最后成品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

乔麦,本名乔兰蓉,80后木版年画传承人,师承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王祖德,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卢平先生。从事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创作与研究十余年,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地方美术展,曾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苏州美术馆等收藏,并受邀赴海外参展和交流,屡获殊荣。曾代表桃花坞年画参加上海世博会江苏活动周和苏州日“桃花坞木版年画展演”,并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邀请,赴澳门作桃花坞年画展演。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黄彦文视频剪辑赵雨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rc/16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