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援藏 党旗飘扬在雪域高原

教育援藏 党旗飘扬在雪域高原

6月14日《拉萨晚报》头版“援藏三年巡礼”栏目刊发《新人新校新面貌承前启后新航程——江苏省组团式教育援藏综述》,对江苏省政府援建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的办学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我市有8位教育工作者在该校工作,占江苏援藏教师的7分之一,李明生、徐夕锋、蒋汉林分别担负该校校长、副校长、教学处主任。本报摘录该篇报导有关内容以飨读者,题为编者所加。

媒体聚焦

南通教育人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

打造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

说起拉萨教育,旨在打造全国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综合教育城区的拉萨教育城数一数二。在教育城内才集路的尽头座落着1所充满着生机和生气的学校——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由江苏省政府投资2.63亿元于年建成投入使用。作为1所新成立的学校,在江苏省教育援藏团队的带动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在年的中高考中获得优良成绩,高三年级上线率到达了79.74%,普通本科上线率到达了51.15%,重点本科上线率到达了18.63%,普通本科及以上上线率位于拉萨市同类学校第一名,初三毕业班总分平均分超自治区平均分92.61分……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学生人数人。经江苏、拉萨两地教学班子共同研究,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把学校的核心文化定为“教育”,努力培养师生的个人、家庭、社会意识,实现学校健康发展,铸就学校品牌。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校长李明生介绍,学校以“打造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为办学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增进藏苏文化融会,加强两地教育交换,本地教师和江苏援藏教师在工作上团结协助,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相互鉴戒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让江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模式贯穿苏中教育全程,构成苏中特点教育。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援藏领导团队分工明确,深入一线,打造和谐而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以学校管理团队为榜样增进团队建设,以科学的管理机制推动团队建设,实行领导干部蹲年级蹲班蹲备课组制度,强化进程管理,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援藏团队撑起了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发展的大梁。

南通援藏教师在课堂上

“增进藏苏文化融会,加强两地教育交换,构成苏中特点教育。”这是李明生校长常常提到的一句话。3年来,拉萨江苏实验中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师资培训方式,每一年派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生等到江苏南通、扬州等多所名校进行跟岗学习和交换,归来后给全校老师做汇报讲座,分享跟岗心得,把江苏教育结合西藏实际融汇起来,构成具有一套苏中特点的教学理念。大力推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造实效课堂。“学案导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53位援藏教师是江苏教育的骨干,学校以此为依托不断探索“送教下乡”,将内地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到西藏,更新了西藏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助推了其专业成长。

现在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已成为有口皆碑的拉萨名校,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学校将秉持“教育”的理念,为拉萨现代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全西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材。

援藏党员说

(左至右:陈勇、徐夕锋、李明生、蒋汉林、王慧娟)

李明生:

援藏是一种选择、一种奉献、一种、一种胸怀、一种历练,更是一生的情缘和财富。两年援藏路,一生西藏情。

徐夕锋:

两年的援藏工作,对伟大的西藏来说可谓是微不足道,但对我而言却是生命中最为神圣和宝贵的一段经历。援藏带给我的不只是高原工作的艰辛,更多的是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夺取成功的信心。两年中,失去的也许只是些氧气,得到的却是比之更加珍贵的勇气和志气,这一切将使我受益毕生。

陈勇:

援藏是一种缘分,援藏更是一份,援藏是一次历练,援藏更是一生的财富。奉献在雪域高原,我的人生因援藏而精彩!

王慧娟:

选择援藏,也就选择了奉献。援藏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援藏是对我心灵的一种净化和升华;援藏使我的生命得到历练和成长。

蒋汉林:

在西藏,自然是美丽的,生命是坚强的,教学是艰辛的。为了西藏的教育事业,我坚守西藏,坚守教育。两年的高原锤炼,让生命铸就成雪域高原独特的品格——坚韧、坚毅、顽强、豁达和忍受,我毕生受益。回首援藏工作的点点滴滴,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怨无悔!









































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治疗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rc/1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