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金秋,青稞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由自治区文化厅、医院共同主办,由自治区群艺馆、自治区门孜康制剂中心联合承办的百年门孜康藏医药文化展于昨日在自治区群艺馆开展。
据了解,在藏语中,“门”是指医药,“孜”表示历算,“门孜康”3字意译为“医学历算院”。门孜康创立于(藏历火龙)年,曾是藏医药的最高学府,为西藏的藏医药文化及天文历算作出了难以估量的重大贡献。年西藏民主改革后,门孜康医院,医院。
此次展览是庆祝门孜康建院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展览将历史悠久的藏医药文化在漫漫岁月中的发展历程清晰明朗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也展示出了现当代藏药领域取得的卓著成果。同时还展出了藏医药文化在保护传承、教育培养、研究创新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多角度全面反映门孜康在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据了解,该展览将持续至9月4日,对博大精深的藏医药文化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前往参观。
弘扬藏医药文化藏医药文化作为藏民族优秀文化中体现藏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是藏民族“五明文化”中泛属医学自然科学的重要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民族几千年来认识自然、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医学思想和文化的积淀。
门孜康老字号、《四部医典》80幅教学曼唐、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艺、藏药炮制技艺、天文历算、藏药甘露加持等是藏医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展览以20多名传承人现场讲解、多件珍贵文物、0多张历史照片、多种药材标本、多种藏药品种,以及影像资料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向观众展示藏药炮制技艺等藏医药文化,展示门孜康在保护和传承藏医药文化中取得的成果。
在展览现场,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张治中欣慰地说:“此次展览,是自治区藏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千载藏医药济世利众,百年门孜康传承创新。藏医药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我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此次展览,是我区庆祝门孜康成立周年,展示门孜康百年文化,见证我区藏医药文化在社会主义新西藏得到全面本真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认真倡导藏医药非遗保护理念的重要举措。”
说起此次展览,70岁的国医大师、国家级藏药炮制学技艺和门孜康老字号传承人占堆非常激动,他说:“此次展览的举办,体现了自治区各级单位对藏医药文化的重视。经过百年发展,藏医药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从年进入门孜康学习至今,陪伴了门孜康几十年。我衷心希望藏医药能够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为更多的人服务。”
该展览的举办,对弘扬和发展藏医药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徜徉藏医药发展长河漫步在自治区群艺馆巨大的展厅里,如同徜徉在时间的长河中,藏医药发展的历程一一呈现在眼前,令人不由自主地惊叹,折服于上千年前高原人民的智慧。众多观者流连于一件件展品间,欣赏着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展品,淡淡药香沁入心脾,惹人沉醉,让人不禁想起贾宝玉的话:“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
轻嗅着淡淡药香,人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琳琅满目的展品。展厅一角,一个古朴简单的木制配药箱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这曾是药王山医学利众院的配药器具,这样的器具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一直沿用到60年代初。另一边,19世纪著名藏医药专家达玛森格的一个药箱精致非凡,许多观众参观到这里,均纷纷低头认真观赏。这个并不太大的药箱里,被隔出30多个大小不一的格子,每个格子里装着一种药材。这样的药箱,使用极为方便,看见该药箱,不禁为制作者的智慧称叹。
展厅里,还展示了药王山医学利众院时期保存下来的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的磨药盘。近乎长方形磨药盘中间凹陷成槽,整体上光滑圆润。
展品中,七十味珍珠丸秘方称得上是极为独特的展品。该秘方为年著名藏医药学家钦绕诺布确定的仁青然纳桑培(七十味珍珠丸)的秘方手写本,当时由贴身秘书旦增扎西记录。秘方所需药材均匀地铺在展柜里,一目了然,默默诉说着藏医药文化的无私。
展厅一侧,展柜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玻璃瓶,瓶中装着用现代技术制作出的且包装好的藏药,这样的藏药携带方便,易于保存,是藏医药跟随时代步伐取得的成果之一。
展厅另一边,一个60年代门孜康设计研制的木制筛粉机让不少观众驻足观赏。一面挂满荣誉旗帜、摆满奖杯、荣誉证书的展示墙将藏医药文化的成就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多幅藏医药唐卡上,生动形象的图案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藏医药文化和藏民族的智慧。展出的多个小巧别致的携带式药包,至今有50多年的历史,曾是藏医大师巡回义诊专用药包。而一个个精巧别致的手术器械,见证了现代科技普及之前藏医达到的医学高度。
参观着琳琅满目的展品,来自西藏大学的学生朗杰卓嘎感叹道:“这是我第一次参观藏医药文化展,虽然我对藏医药很感兴趣,但还是了解得太少,参观这次展览,让我增长了见识,更加了解了我们藏民族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称得上藏医药文化大观,对于想了解藏医药文化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