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智慧车列部分车来源/受访者供图
地铁运营成本高,公交出行速度慢,城市交通“痛点”如何解决?近期在嘉定沪宜公路正式开通的智慧车列交通系统示范线给出新的解决方案,用智能网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让传统城市公共交通资源“蝶变”成新一代中、大运量城市骨干交通系统,融公路交通灵活性与轨道交通大运量优势于一体,更安全、舒适、高效、环保。
智慧车列嘉定试行
记者近日在嘉定新城发现,沪宜公路上的公交专用车道上,与“公交专用车道”并排的还有一行字:“多乘员车道”。
与此同时,沪宜公路公交专用车道正上方的告示牌显示,早上7∶00-10∶00与下午16∶00-19∶00这两个高峰时间段,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通行的车辆,除了公交车外,乘员两人及以上的车辆均可通行。智慧车列上午9∶50-10∶50与下午15∶00-16∶00利用多乘员车道在沪宜公路开展测试运行,测试完成后,将调整运行时间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智慧车列交通系统由中国工程院总策划,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与高科技企业协同创新,德鑫智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应用。
图说:嘉定沪宜公路上的车道标志新民晚报记者罗水元摄
大数据跑路解交通“痛点”
为什么要开发智慧车列交通系统?德鑫智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旭辉说,这是为了解决现代城市的交通出行“痛点”。
莫旭辉告诉记者,根据国内调查报告不完全统计,城市道路早晚高峰期70%为私家小汽车;而这些私家小汽车中,又有70%为一个人开。由于小汽车多,堵已成常态,慢已成共性。
调研发现,虽然不少人选择乘坐公交车或地铁出行,但公交车站站停靠,速度快不起来;地铁虽然相对快但也站站停靠,且每公里建设成本动辙数亿元,建成后除了上下班高峰,乘客并不是很多,运营成本压力较大。另外,不论是公交车还是地铁,上下班高峰时,乘客一座难求,难言舒适。
新一代中、大运量城市骨干交通系统示范线路上运行的智慧车列,是一个基于车路协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由专用道路系统、道路信息化系统、智能网联车辆系统、乘客服务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维修保养系统六大子系统构成的车列,相当于把轨交列车的一节节车厢变成一辆辆单车,再用大数据编队串联,然后按乘客需求在专用车道开行,以更灵活的方式实现大运量载客。
“点对点”通行更快更舒适
目前试验显示,在全长约8.2公里、共22个交叉路口的沪宜公路上,形成车队的智慧车列,能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跑完全程,用时不到9分钟,比正常交通环境下减少10几分钟,通行效率可提升一倍多。
有了“智慧车列”,乘客可通过App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rc/1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