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廖维放生吴海燕朗诵

      

(设计:丁简)

放生

文/廖维

渠县,我的家乡;渠江河,养育我的母亲。

父母,多年来是我在西藏的远方。

孩子,九年来挂在我心中的太阳。

今天,祖孙三代人只为放生两只螃蟹。

记得。孩子三岁那年和一个小女孩,乐此不疲给小石头洗澡,欢声笑语迷醉了整个尼洋河畔。后来,又嚷着,让我带着他们要去抓小鱼,只为装进瓶里,告诉小朋友,说,那是我妈妈,我妈妈给我抓的小鱼。

孩子。天真的孩子。把瓶子钻了星星点点的小孔,挂在屋中央,观赏,玩耍,哪知小鱼也是小小的生命。

第二天。醒来。七条小鱼变成了三条。

“妈,妈,浮在水面的几条小鱼,都睡着了吗,睡着了吗”?

“不,不,孩子,是小鱼死了。”

因为小鱼本是属于江河和大海,而你把它放在了人类的一角。

孩子愕然望着我,径直拉着我,心甘情愿的说,妈,我不玩了,不玩了!

我要带着剩下的小鱼,去找它们的“妈妈”……

后来。孩子放走了蚂蚁,放走了乌龟,放走了鹦鹉……

现在又让我陪他放走了螃蟹,嘴里还冒了一句,不放不行,要不云要掉下来。

病中的我。看着螃蟹在河中远离的身影。思考,多愁。

孩子,望着我开心的笑。幸福,暖心。

河边,又一曲诗词跳入了我心间。感恩,感动。

病能治病,因为诗;命能生命,因为爱。

放生就是放自己,救众生更是救自己。

(年9月21日)

(校对:刘爱国字)

廖维,女,80年代人,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现居拉萨,在机关工作。鲁迅文学院第五届西南青年作家班学员。笔名:陌上千禾、千禾、秋天的童话、朵妙儿。著有《醉心镜梦》一书,作品散见《华侨日报》印尼《国际日报》《纳税人报》《西藏日报》《拉萨晚报》《福州日报》《四川散文》《四川诗歌》《川东文学》《牡丹晚报》《天水晚报》《南通港口新闻报》《吴地文化闪小说》《昆仑文苑》《兴平文学》《潮头文学》等报刊及一些文学网站。年有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

在场微散文奖丙申九月主题

《聊斋志异·娇娜》:“时盛暑溽热,移斋园亭。”

丙申入秋以降,溽热不消,人畜饮食不甘。无风之夜,人月朦朦,心无所寄。你在想些什么?抑或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在场微散文年9月主题:昨夜无寄。

(《昨夜无寄》,也许是一个梦,一件事,一段情,一个故事,“昨夜”是确定的,内容是丰富的,“寄”是灵动的,关键是所思所写所寄要贴近现实,富有意义)

在场微散文奖

在场微散文群,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立的一个微散文平台,旨在宣传、交流、倡扬在场写作。

在场微散文,是在场写作的一种散文样式,主张通过在场性、微叙事、快节奏的书写,适应







































皮肤病治疗最好的医院
郑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rc/1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