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个段子:
生病了,去看医生……
我:医生,我的病怎么样?
医生:放心吧,你来到我这,很快就会好的。
我:那我该吃点什么药呢?
医生:不用吃药啊,买个包吧。
我:生病了买包有什么用?
医生:买个包,包治百病啊,你肯定很快就好。
看了这个段子是不是笑喷了?笑话归笑话,不过包包在女人生活中的确占据着重要位置,时尚包、休闲包;真皮包、帆布包,各种包搭配各种衣服,各种包出席各种场合。包包就和女人衣柜里的衣服一样,总要缺那么一款。
洛扎县洛珠藏式包,将传统氆氇和现代皮料相结合,经过剪毛、纺线、染色、编织、缝制等数十道工序,完工的成品包既有氆氇的结实耐用,又有皮料的朴实质感,美观大方。而这巧妙的搭配,精彩的设计,都出自次仁卓嘎之手。在刚过去不久的第三届藏博会上,洛欧藏式手工包获得民族手工艺参展作品一等奖。
洛珠藏式包,从原料的采集到成品的推出,有着众人手手相传的温暖和感动,一针一线的缝制更是将手工艺人的技艺传递。
独具慧眼农家女梦想起航说起自己的创业之路,次仁卓嘎感慨颇多!
出生于洛扎县一户农民家庭的她,小时候家境不好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小小年纪就去山南泽当投奔亲戚,到十五、六岁,她就自己学着做生意、开餐馆、卖旅游纪念品等,这样的从业经历积累了与外界打交道的经验,也了解了大多数游客的需求。“当时,我售卖的旅游纪念品都是从拉萨进货,并搭配一些尼泊尔饰品等。在这几年里,我渐渐心生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自己制作一些特色商品呢?以本民族文化元素为底蕴,再用上藏族传统材质,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这样念头的催生下,次仁卓嘎想到了制作藏式手工包,以传统、时尚为定位。
“氆氇历史悠久,在藏族百姓的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如今的氆氇,俨然已经成为象征着西藏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将西藏最传统的氆氇制品与时尚元素相融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让人们在展示时尚的同时,也展示出西藏浓郁的民族风情。”年,次仁卓嘎毅然关掉了自己在山南的几家店铺,回到了老家洛扎镇嘎布村。
一切从头开始,梦想从这里起航!
可刚开始的困难是意想不到的。可是一旦认定了目标,再多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没有场地,找政府扶持;没有资金,就以村民入股的方式筹集;没有经验,请教有制作经验的师傅和自己到内地学习考察。就这样,次仁卓嘎的梦想之旅起航了。年9月,次仁卓嘎带领当地村民在洛扎县县城成立了洛扎镇嘎波民族手工业加工专业合作社。其厂房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由国家投资、自筹和村民共同出资。
一开始的产品人群定位就是面向国内外游客,主要经营项目为具有原生态民族特色的旅游手工艺品。有纯羊毛制作的各种款式的休闲包、休闲衣物、藏式门帘、卡垫等几十种藏式纺织品。可是,最初的产品却没有取得成功。“当时,我们的产品颜色做得非常花,就好像大妈上早市买菜的手提包,不上档次。在逐渐的摸索中,我们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次仁卓嘎回忆那一段历史时,有笑,有泪,但语气坚定、透着满满的自信。
经历了市场的检验后,如今,嘎波民族手工业加工专业合作社以洛珠藏式包为主打产品。
合作社走上正轨后,次仁卓嘎不忘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以入股的方式参与进来,无论盈亏,首先保证工人工资和承诺的百分之十五的年底分红。“哪怕我自己亏了,也绝不能亏待村民。”正是这样的胸襟和担当,这些年次仁卓嘎收获了“自治区文明户”、“洛扎县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洛珠藏式包也荣幸参加了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并在自治区级旅游商品展中获殊荣。
原创藏式包传统加入时尚在洛扎县采访期间,洛扎县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是一大亮点。小城虽小,可总有惊喜等着你。当媒体一行来到主街嘎波路的一家小店里,更是惊艳不已。色彩斑斓的藏式包包呈现在大家眼前,斜跨、单肩、双肩等各式背包,钱包、旅行提包等应有尽有。拉萨生产的包包拿到这里来卖了?众人皆疑惑。“这是我们本地产的,已经注册了商标。”陪同工作人员给我们纠正道。
惊讶之余,大家开始有了更多的深入了解。
一只只藏式手工包款式绝不雷同,同款则颜色多样。有纯羊毛编织的,颜色则斑斓丰富,横条的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等依次重叠,仿佛如一道道彩虹亮丽耀眼。细细摩挲,表面细密平整略微扎手,这就是羊毛的特质。大多数的包,则是皮料和氆氇相结合,皮料的质感、沉稳的色调,搭配氆氇的艳丽与柔和,相得益彰,时尚中散发出传统的民族韵味。有的款式设计更是独特,一款普通的皮包,在正面镶嵌如衣领对称的氆氇条,显得与众不同。特别是那钱包,无论是外在的手工还是内里的功能,都可以和大商场里的钱包相媲美,一包在手,定能吸引不少眼球。看得久了,你就会生出一种感觉,包包的功能绝对不是简单的收纳功能,而更起着装饰、提升品位的作用。
在我们的等候中,洛珠藏式包的原创设计者次仁卓嘎隆重登场了。
次仁卓嘎个子高挑,身材窈窕,这形象气质果然和所生产的产品很搭啊。在大家的赞叹声中,次仁卓嘎的开场语把大家都震住了,“我们是将传统和时尚结合做藏式包的第一家原创品牌。”
第一家、原创?这两个词汇让大家半信半疑。是的,次仁卓嘎非常笃定地告诉我们,“年洛珠藏式包在市面上销售的时候,当时拉萨市场上完全没有同类产品。一年之后,才陆续有了别的品牌和同类产品的门市。”这点,后来记者在自治区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处也得到了证实,”虽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同类的产品,但他们的产品进入市场较早。”
有着强烈市场经济意识的次仁卓嘎已经申请注册了产品商标,“每一只包的不显眼处都有一块红色为底的商标,主体是一只腾跃的龙,龙的尾部有一朵祥云,而下方,分别用藏文、中文和英文标着“洛珠”。“洛,就是洛扎的意思,无论这个包包跟随他的主人走到哪里,别人一看到一打听,就知道它的原产地在洛扎。而珠在藏语里是龙的意思,龙是我的属相,所以将这二者巧妙地结合。而龙还有另一层含义,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朵祥云,则象征着吉祥如意。”一个小小的商标,蕴含着一位藏族姑娘的巧思,以及她对本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的吸纳融合。
不过,次仁卓嘎还有着小小的烦恼,“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比较多,相似度较高,是因为在西藏氆氇制作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别人变着花样来模仿,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靠着新颖的设计和高要求的质量标准,再有实体店加微商的销售模式,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洛珠牌藏式手工包目前占据市场不小的份额。谈及未来的前景,次仁卓嘎还是信心满满。
亲历制作见证手工技艺魅力洛扎采访期间,由于正值当地的文化旅游节,所以工人们大多过节去了,几次联系之后,采访制作过程约定在傍晚,记者亲历见证了一只包的制作过程,工序之繁多精细,让人体验到手工的不易,所以一只藏式包所传递的温度、情感更让人久久留念。
一台台织机摆在窗边,在金色阳光的沐浴中安静地等待主人的到来。几位妇女端坐在氆氇机前,手中的木梭上下翻飞,脚下一踩一停,手里一推一送,动作娴熟而灵巧,看得人眼花缭乱。随着机杼之声轻轻响,一条条颜色鲜艳、花纹别致的氆氇逐渐展现在大家眼前。那些缤纷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如同天边美丽的彩虹。其中一名织氆氇的妇女名叫普布拉姆,先天患有耳疾,她在这里工作已经有四五年了,虽然听不清我们的交谈,可她偶尔抬头的羞涩一笑,粲然如天边的彩虹,非常动人。
在裁剪工作台,朗杰加措正准备裁剪一个氆氇钱包。一把剪刀、一个直尺、一块划粉就是全部工具了。先拿过一块氆氇,比好尺寸画好线条,用剪刀剪下两块。为防止羊毛氆氇的边缘脱线,朗杰加措拿起一把融胶枪给氆氇边缘上胶,小伙子动作熟练而专注。次仁卓嘎介绍,朗杰加措初中毕业后,学过画师等工作,后来加入她的合作社工作已有五年,由于有知识头脑又灵活,如今已成为合作社的业务骨干。“今年年底,公司要派一批人到内地学习,其中就有我。”朗杰加措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接下来就是裁剪衬布,衬布上同样印有商标,“消费者一打开包,就知道它是我们的产品。”次仁卓嘎笑着说。
接下来就是缝纫的工序了。缝纫师傅扎西尼玛和普布拉姆是父女俩,同样是工厂的老员工,父女俩不仅上班领一份工资更是以入股的方式可在年底分红。只见扎西尼玛先取过一条拉链,将其分开,和氆氇边缘对齐,再用缝纫机缝合。双脚踩动机器踏板,嗒嗒的机器声传来,不一会一条边就缝合完整了,再进行下一条边。有时某一个缝合处只有几厘米的宽度,要想缝合得细致均匀,还真是个技术活。在昏黄灯光的照映下,扎西尼玛不时调整角度,不时捻捻边线,那双粗糙的大手,显得如此灵巧。
一个小时过去,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包包成型,几双手的温暖传递,多次拆了缝缝了拆,只为做到把每一个线头都隐藏起来,让每一条边缘都整齐平整。记者不禁感叹,这手艺活还真是不容易,也感叹于手工制作的情怀,在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还有很多人在坚守着传统技艺,因为是手工,所以独一无二;因为是手工,所以才有瑕疵;因为是手工,所以才有温度、汗水和灵性。
次仁卓嘎还说:“氆氇包结合皮料结实耐用,平实贴合,可以使用很长时间。而且氆氇不仅色彩鲜艳,图案丰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可辨识性,用来赠送亲友,再好不过。”
第三届藏博会上,来自全区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齐齐亮相,洛珠牌藏式包获得“第三届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民族手工艺参展作品一等奖。未来,相信洛珠藏式包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它,也许会成为你衣柜里的一款。
记者:缪英
编辑:何军
白颠疯白癜风医院天津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