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高原古城康定是闻名世界的情歌之乡,不久前,我们终于有缘来到了这座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先一路西行,从康定沿着国道的川藏线,到雅江、理塘、巴塘——然后向北,去道孚、丹巴、泸定,再回到康定,行程公里,在高山、峡谷、河流、草原间饱览美景,更在弦子、踢踏、锅庄和古朴的山寨中领略康巴儿女的浪漫风情。1“巴塘弦子”舞藏地之风巴塘弦子表演者清晨,大雨洗过的高原,生命蓬勃,万物烂漫。在巴塘县人民小学的操场上,巴塘天籁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老师德西拉姆的指挥下,唱起了“歌儿唱在欢乐里,我们长在幸福里”,歌声是透明的,像天籁之音,藏族孩子们“原生态”般黑黑的小脸蛋上落满了幸福。这个合唱团的孩子,96%来自巴塘县的地巫、中心绒、德达等偏远农牧区,“天籁”到过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堪培拉等地,是来自藏区的第一个儿童合唱团也是藏区第一个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童声合唱团。五年级的扎西曲珍卷花头下大大的眼睛,藏族服饰外面系着红领巾,她指了指远处的大山,说家就在那个山后面,平时住校,周末妈妈来接回家,她“喜欢学校,喜欢唱歌”。在孩子们唱歌的时候,二十几位曼妙的藏族少女和英健的康巴汉子也聚集在了学校的操场上,他们是巴塘弦子艺术团的演员们。巴塘是“弦子的故乡”,“巴塘弦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5月,国家文化部将巴塘县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弦子)之乡”。这时,音乐响起了,这乐声柔中有刚,优美抒情,男女演员们开始起舞,彩袖轻拂似细风托云,漫踏舞步又如蜻蜓点水。在音乐的起承转合中,队形时而聚圆,时而疏散,激越飘逸中体现出了藏民族的不羁性格。在这俊男靓女的舞者中,领舞者是一位“大叔”,他两鬓闪着晶莹,脸上泛着血气,边跳边舞中,手里的“弦胡”像个大型交响乐队的指挥棒,舞者们在他的带领下变换着舞蹈的节奏和曲目。在这放歌起舞的欢欣中,观者感受到的是高原的心跳,是藏地原野上那一个个闪亮的日子。在那男子舞靴跺脚、女子长袖舒展之中,我们的耳边响起了《毛主席的光辉》、《洗衣歌》、《巴塘北京紧相连》那些“巴塘弦子”著名的旋律。2“骑行之家”与所波大叔理塘理塘汉语意思是“平如铜镜的草坝”,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堪称“世界高城”。县城海拔米,比拉萨还要高多米,是座“悬在高空的城市”。理塘位于甘孜西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地方。被理塘深深吸引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写过一首著名诗篇:“洁白的仙鹤,请把你的翅膀借给我,不去遥远的地方,到理塘转一转就飞回。”作为预言,人们根据这首诗在理塘千户藏寨内找到了他的转世即七世达赖喇嘛,这户人家因此被尊为“仁康”家族,其历史上一共诞生过七位重要的大活佛。翻越了米的卡子拉山后,理塘县境内毛垭大草原的浑厚苍凉展现在我们面前,非常壮观。毛垭大草原近年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我国最美、最野性的草原之一,上面温泉棋布,河流奔腾,高原牧场辽远旷达。在毛垭草原,我们采访了著名的“骑行之家”。这个骑行之家的“家长”,是网上“红人”所波大叔。所波大叔戴顶枣红色毛线帽,脸膛黝黑,身体单薄而些许佝偻,普通话十分流利。他的藏名叫索郎贡布。与他聊天,那善良和朴实就弥散开来,让人感到踏实和温暖。他已经65岁了,精力却还旺盛。他原来是理塘县禾尼乡小学的一名藏语老师,年退休,每月能领到多元的退休金。本该颐养天年了,可他不。“上半辈子教学生了,下半辈子要为别人做点好事。”所波大叔说。在当地政府为牧民改变“逐水草而居”修建定居房时,所波大叔看到来往毛垭大草原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便动员儿子在定居房中装修出几间搞民居接待。年,投资14万元、可住30多人的“骑友之家”建成。骑友们随车带帐篷不方便,住民居是出于安全和节约,所以“骑友之家”一开张就以方便、安全、干净且价格便宜吸引了不少骑友。骑游者向所波大叔咨询5年来,所波大叔陆续投资四五十万元,不断扩大骑行之家,也扩大着他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如今,骑行之家已不再是栅栏圈起的简易帐篷和粗陋小屋,宽阔的院子里,盖起了设施比较齐备的房间,电通上了,能洗澡了,日接待能力也提升到了多人。大叔的名声越来越大了,可他还是一脸的朴实和真诚。骑行之家的房费还是一天50元,还是包括早餐和晚餐两顿饭,所波大叔每个月要宰杀两头牦牛,他为骑友烹制的土豆炖牦牛肉,被骑友视为珍馐美味,在圈内的知名度就如同佛跳墙和东坡肉之于大众。在大叔的“招待所”内,我们看到如绿皮火车般的卧铺车厢,上下两铺,整洁有序。门楣窗棂上方,挂满了骑友们写着各种文字、画满各种符号和图案的T恤衫;四面的木板墙壁,写满个性分明的留言和签名,有的充满着哲理和对骑友之家的赞美。更多的是对所波大叔的感谢和祝福。我们和骑友之家的客人聊天,来自山西的王先生说:“我是在网上了解到‘所波大叔骑友之家’的,昨天从红龙乡过理塘县城骑了80多公里,有点累了今天就歇息了,一晚吃住才50元,真划算。在这里,因共同的爱好,来自天南地北的骑友不一会儿便熟络了,我们自己学做牛肉面、开篝火晚会,一起欣赏毛垭大草原,看成群牛羊悠闲吃草。这里就是骑友好汉的聚友堂。”据了解,旅游旺季,所波大叔的“骑友之家”每天基本满客,去年收入达到70多万元。3甲居藏寨和桂花三姐妹丹巴在甘孜采风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丹巴县。丹巴县坐落在川西崇山峻岭的狭长山谷间。向东可进入四姑娘山、卧龙和黄龙、九寨,向南可进入康定、泸定桥和海螺沟,往西连接大香格里拉环线。古碉、藏寨、美人是丹巴主打的旅游王牌。当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流行于祖国大部分地区时,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一种叫“藏家乐”的新型乡村旅游也在悄然兴起。精致而富有特色的藏式民居、地道美味的青稞酒与酥油茶,吸引着不少海内外游客到访,成为当地越来越多藏族家庭的“聚宝盆”。甲居寨藏式民居甲居藏寨距县城约8公里,享有“藏区童话世界”的美称。甲居,藏语的本意是指“百户人家”。我们到访的聂呷乡甲居一村有余户人家,这个村的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援,像群星散落般坐落在依山倾斜,起伏向上的缓坡上。或星罗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绿茵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若幻若真,真可谓“别有天地非人间”。甲居藏寨是独特的藏式楼房建筑,一户人家住一幢寨楼。寨楼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远离群楼,孑然独立。寨楼占地约平方米,高15余米,石木结构。甲居藏寨的现存形式,完整地保存了嘉绒民居的基本特征,如使用原始的材料,采用原始的技术,保持传统而古朴的风貌。虽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藏寨在局部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一点也没有影响其传统风格和藏族风韵。甲居藏寨的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在二层以上的墙体刷白色或墙体原色与白色相间。整个建筑外形犹如虔诚的佛教徒盘腿正襟危坐诵经姿态。造型独特、别致,极富层次感,且色彩明快、鲜艳,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等互为衬托,与自然环境浑成一体。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中,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三姐妹客栈中午我们来到了村长桂花家,听到了桂花三姐妹的创业故事。桂花的藏族名叫夏加格玛,还有二妹卓玛、小妹拉姆。“我们三姐妹客栈是从3张床开始做起的。”回忆起创办客栈的过程,桂花告诉我们,那缘于一次偶然的因素。有一次,桂花在丹巴城建局实习,回家路上遇到香港的一个摄影团要找住宿,她一时联系不到旅店,索性把他们带到了自家村里。就这样,她成为了丹巴第一个把汉族人带进藏区的人。三姐妹客栈于年成立,至今已走过16个年头。桂花直言,小时候家里很穷,创办这个客栈,不仅让她们三姐妹翻身过上了好日子,还有力地回击了村里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三姐妹客栈的影响与带动下,当地农户纷纷将自家住房改造成客栈,走出了一条以民宿接待为特色的致富之路。桂花介绍,目前全村旅游接待户达50余户,并辐射带动甲居二村、三村等周边兄弟村搞起了旅游民居接待。由于自己的客栈名气最大,客源自然较多,但桂花总会无私地把部分客人介绍给其他客栈。桂花坦言,她以前的梦想是将自家的客栈开成连锁店,但现在却希望带领全村村民一起致富。在桂花心里,现在是个“美好的时代”。特别是现在乡里、县上的干部经常来村里,到群众家里开展工作、提供帮助,都是全心全意的。“我们甲居的未来一定会更好。”桂花满怀憧憬。重重草原叠叠山,总有一种召唤在心间。沿着川藏南线一路走来,我们在祖国最美的康巴藏地采风,既感受到她的古老厚重,她的广袤神奇,更为她的热情,她那敞亮的歌声和奔放的舞蹈,为她的欣欣向荣和与时俱进的变化,以及藏区越来越美好的生活而深受鼓舞。图文来源:北京晚报图片源自网络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统筹监制:许兴旺责编:李鹏臻制作:马永审校:赵琳供稿:赵琳
白癜风能治了吗白癜风中医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