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读书都成和他的十卷本文集青藏高原

都成十卷本文集《青藏高原的歌》出版

我院都成的十卷本文集《青藏高原的歌》近日由西藏藏文古藉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作者年首次进藏以来,不同时期的诗歌集。都成本名周勇,年发表处女作诗歌《别了,十四岁》,在全国报刊杂志及国际媒体发表过作品多篇(首),著有《我们的中国梦》、《在西藏建设我们这个家》、《小镇,村里的城市》、《县城里的中国城乡节奏》、《回家过年》、《笔尖上的高原》、《墨水浇灌的青稞》、《由太阳放牧的高原》、《诗行只是高原驱动的步伐》、《成都的歌舞厅》、《让我们这个民族歌舞起来》、《歌舞人生》、《泡在茶馆酒巴里的春天》等诗集,《快乐城》、《大美拉萨》等散文集,《化石年华》等小说集。其作品往往围绕一些重大的情感性事物分专题展开,以散文化的语言见长。

《回家过年》。从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从祖国的西南到中南,再到华南,再由南往北,再由北往南,最后又由珠江三角洲平原回归青藏高原。作者一路回家过年,和千千万万远方的人一路回家过年。又一起过年,亿万炎黄子孙一起过年。最后,过年回家的人各自又告别家人,一列列火车,一趟趟飞机,远方的人又复归远方。写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年,向世界散发千家万户中国年的气息,尽情品尝这个时代五味杂陈的年味,全面展示中华大地大江南北的年画。这是一本专门写中国年的诗歌集,以诗意解读中国年,以诗情弘扬中国年,以诗境铺陈中国年。

英文,反面

《泡在茶馆酒巴里的春天》。为爱而去茶馆,不管是私人之爱,诸如人生之爱、工作之爱、男女之爱、亲友之爱、邻里之爱等,还是社会之爱,诸如祖国之爱、民族之爱、社区之爱等。为情而去酒吧,不管是爱情、激情、豪情,还是温情、柔情、亲情。作者品味茶馆,感受酒吧,以拉萨、成都、昆明、广州、长沙、北京等地为舞台,以茶馆泡时代心灵,以酒巴淌世情人情。这是一本专门写新时期中国茶馆和酒吧的诗歌集,以诗意解读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以诗情弘扬中国茶文明和酒文明,以诗境铺陈中国梦背景下的茶馆和酒吧。作者笔写的是个人经历,透的是社会之爱,人生之梦,国家之想,和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活。

英文,反面

县城里深藏着中国的城乡节奏,由此作者写下了《县城里的中国城乡节奏》。小城之美往往不为身居大城市的很多人熟悉,即便身居小城之人,大多也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以全面明晓小城的可贵之处。小城故事多,小城的美更多。尤其是中国新世纪的小城,充满了时空的变幻,是传统和现代的交接点,是大城市和农村的交汇处,是中国大好河山,改革新气象展示的基点。要全面而深入地感受当代中国,不能仅仅停留于一些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附近地区。一定要听听小县城的呼吸,探探小县城的脉搏,尤其是边远地区。中华美不能仅仅中心地区美,更要边远地区美。事实上,中国无数的所谓小地方,比如以县城为代表的小城市,也确实美了。作者对中国小城的抒写,主要以四川简阳为蓝本,还有因工作出差机会去过的许多县城,兼及游历过的许多小城。这是一本专门写中国当代小城的文学作品,作者力求用诗歌的形式把中国新时代小城里藏着的真、善、美挖掘出来,以诗意解读中国小城文化,以诗情弘扬中国小城文明,以诗境铺陈中国小城万象。同时将人生际遇、个人感觉与小城情怀紧密融合在一起。

小镇是中国农民们村门口的城市,由此作者写下《小镇,村里的城市》。住大城市,往大城市跑,忙着出国的人仿佛忘记了小镇的好,忽视了小镇的美,背弃了小镇的爱。看不到小镇作为中国千千万万村庄的中心,是几亿农民能够做得起的城市梦,也是无数农村人曾经或者即将跳出农门的第一块跳板。作者试图复原中国历史小镇的往昔,全面展示中国现代小镇的状况,把小镇深含的各种文化,寄托的各种理想,赋予的浓浓恩情挖掘出来。这是一本专门写历史变迁中中国小镇的诗歌集,素材取自作者游历的中国众多小镇,重点包括四川简阳贾家镇,湖南浏阳社港镇,河北三河燕郊镇,还有西藏拉萨周边的许多乡镇。

《诗行只是青藏高原驱动的步伐》。神奇的青藏高原,有它的蓝天白云大美风光,有它的裸山叠嶂坦荡情怀,有它的藏歌通透激情飞扬,还有它安祥无边的高原生活,一座中华民族最富特色的民族文化高地。人在高原不写诗无以展露自己的情怀,不歌唱无以抑制自己的豪迈,不手舞足蹈无以回报高原的恩情。作者身居西藏拉萨,把多年的情感点滴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诗集。作为点的描写,作者还专门抒怀了和藏族群众在一起渡过的一次沐浴节。从区域上看,作者的感悟既包括西藏,也包括内地,是一部以西藏为舞台的时空穿透之作。

青藏高原大美,引无数游客前往游历,折天下无数人之心,也引无数的文人墨客前往抒怀,作者的笔尖上也撑起了《笔尖上的青藏高原》。可惜徐霞客没有去过西藏,否则就不是“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而是“青藏归来不看岳”了。还有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果去过西藏,此句话应是,“藏路难,难于上青天”了。蜀是天府,而西藏更是天堂。随着交通条件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拉萨,前往西藏。但青藏高原是永远写不完的,岂是一笔所能穷尽。作者写青藏高原,并不全部站在高原上看高原,为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误解和局限,作者更从云南昆明的角度,从陕西咸阳的角度,首都北京的角度,广东深圳的角度,还有其它区域角度写高原。这是一本专门写青藏高原的诗歌集,作者尽其所能,畅写青藏高原的大美、大善,以及其所流露出来的大真。

以墨水浇灌青稞,是作者在青藏高原上的日常生活,由此作者写下了《墨水浇灌的青稞》。拉萨河畔,拉萨的大街小巷,山南、灵芝、那曲、日喀则等地市,都处都留下了作者的身影。每有动情之处,感悟之处,作者便会停下车,放下随身的行囊,展开纸笔,有时甚至当街而立,随时捕捉这些难得的,高原饱满,时时赐予的灵感养分。所谓的车,大多数时候是一台自行车,所谓的行囊,除了日常生活用品,还有一把折叠椅子,便于作者随时停下来,坐下,抒写和记录。在高原的抒写,就是笔墨的耕耘,诗歌首先是写给作者自己的,只有先感动了作者自己,才可感动自己的朋友和其它读者。作者只有先真诚了作者自己,才可真诚感知他人。青藏高原是真诚的,进了高原的人不得不真诚,由此写出的东西也应该是真诚的。青藏高原满地是佛,佛无时不刻,无处不在的看着人,进入高原的人不善都不行,由此写出的东西不善也不行。青藏高原是美的,进入高原的人无不由外在美而净化心灵美,由此写出的东西不美也不行。

作者以“墨水浇灌的青稞”命名本诗集,是为了感谢少年时代湖南湘潭韶山车站学校初中班主任老师杨年春先生的激励和帮助。13岁时,作者在杨先生的带动下开始诗歌生活,14岁时公开发表第一首诗歌《别了,十四岁》。

《在西藏建设我们这个家》中,作者强调,写诗就是写心,读人之诗就是读人之心。想作一首诗,想读一首别人的诗,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心。我的诗是否跳动着心灵,别人的诗中是否有一颗心在跃动。而不应面对一首诗首先就捉摸语言是否优美精炼,诗歌语言再不优美精炼,再粗糙,如果能托出一颗心灵,也是一首好诗,起码是一首有价值的诗,能动人的诗。也不应面对一首诗首先拿某种写作程式和技巧来套,即便没有任何章法,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了,能够让人读出那颗活动的心灵,这首诗也是一首好诗,起码能让感同身受的诗。所谓诗歌的全部就是心灵,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觉来支撑的心灵。作者以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为背景,抒写高原之爱、事业之爱、生活之爱,个人的心与青藏高原的心紧密相连。也不是仅止于在高原写高原,而是通过祖国各地写高原,通过往事写高原,通过各种人情风物写高原,既有个人之感,也有社会之意、民族之爱、国家之情。对于诗歌,外行写或者读其语言或者外在形式,内行写或者读其内在的感觉和心灵,这是作者一贯以来对诗歌的主张。而且越简易,越直截了当通达丰富内心世界的诗更可能成为一首好诗,因为诗歌首先要传情达意。传真情,达深意,在当今诗坛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首诗,关键是如何发现这些诗,发掘这些诗。正如作者写道:如同见到高原/心情多么豪迈/诗其实就在山川原野播放/但他不知道这些都是诗/诗其实就是那心中奔放的一切。诗人如果只写自己的诗,就写不出他人的诗,这样的诗就会得不到社会的拥护。

中国梦适逢其时,也相当迫切,所以作者写下《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需要好的形式推开,作品以文艺的形式,从学理的角度,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立足于普通老百姓,既有诗情也有政情民意,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以人民群众都能读得懂的语言,从“我们要什么样的梦”、“为何要做中国梦”、“我们的国家梦”、“构造我们的中国梦”、“践行我们的中国梦”、“我是一个做梦的人”、“我们的城乡社会变迁梦”、“对梦的一般探讨”八个方面,对中国梦进行阐发,这些梦包括国家梦、省市梦、地市梦、县城梦、小城镇梦、乡村梦、富裕梦、安全梦、尊严梦、自由梦、经济梦、社会梦、政治梦、国防梦、环境梦、民族梦、宗教梦、团体梦。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工程,《我们的中国梦》是一部专门抒写中国梦的诗歌集,把个人的小梦与国家民族的大梦联系起来,发挥了作者学者兼诗作者的优势。正如作者写道,有诗情/能成好诗/但有诗理/照样成得了好诗/情之所至/便成道理/以理成诗/可在情之上/而理之所至/却又要以情来化/最好的道理/往往含有最大的情怀/特别是于社会、于民族、于国家/感情往往化为大道/大诗需要大情/大情必由理来归之。作品感情洋溢,别具一格,强调以理入诗,语言生动,将诗歌艺术与中国梦的阐释有机结合,既有诗情又有画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力作。作品问世后受到了有关部门的推荐。

在《我们的歌舞厅》中,在作者看来,歌舞是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的文化,在青藏高原,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而且一般从民族发展的早期歌舞就有,甚至盛行。但现代的中国,歌舞,尤其是舞蹈,全民有衰落之势,很多人失去了祖传的能力,不会跳舞了。作者采风了中国各地仅存的一些歌舞厅和歌舞广场,包括四川、云南、湖南、广东、河北、陕西、北京、重庆等地,肯定了歌舞的积极方面,全面阐释了现代歌舞文化的内涵,抒写了歌舞厅在现代生活中的真、善、美。作者抒写的是歌舞厅,其实说得更多的是现代生活的调适,普通老百姓的精神困惑和遣解,寄望更多的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复兴。

这是一本专门写歌舞文化的诗集,发挥了作者学者兼诗作者的优势。形式非常新颖,内涵丰富,哲理深刻。足见作者用功之深,用情之专。被认为是一部写歌舞生活的浩瀚之作。

  此外,都成的《快乐城》、《大美拉萨》、《西藏随笔》等散文集,《化石年华》等小说集也将陆续出版。

都成,男,年12月生,湖南人,本名周勇,大学中文系毕业,博士(后),早年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工作,担任编导。现为西藏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年第一次进藏。年发表处女作诗歌《别了,十四岁》,在《西藏日报》、《拉萨晚报》、《中国社会科学报》、《长江文艺》、《小作家》、《年轻人》等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及国际媒体发表过作品多篇(首),在国内出版有《我们的中国梦》、《在西藏建设我们这个家》、《小镇,村里的城市》、《县城里的中国城乡节奏》、《回家过年》、《笔尖上的高原》、《墨水浇灌的青稞》、《由太阳放牧的高原》、《诗行只是高原驱动的步伐》、《我们的歌舞厅》、《泡在茶馆酒巴里的春天》等诗集。《快乐城》、《大美拉萨》、《西藏随笔》等散文集,《化石年华》等小说集即将出版。









































治愈白癜风偏方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rc/6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