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30年辽宁法制报的三个十年

10年之年~做一张具有法律权威的报纸

《辽宁法制报》,从创刊伊始,就力争做“一张准确、通俗、生动、健康,具有法律权威的报纸”。

创刊号

创刊之初立下使命

在西方,有个古老的习俗:在重大活动发生时,会埋入一些物品,用来向不确定的未来发送某种信息。

今天,打开三十年前《辽宁法制报》创刊时埋下的那颗时间胶囊,我们发现,里面放进的,是一种信念。

“它的办报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政法工作,向人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

彭真同志题写报头

年,元旦。

作为崭新一年的开始,这一天出版的《辽宁法制报》正式启用了新的报头。新报头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同志题写。

时任司法部部长邹瑜为本报题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便利人民群众”。

也是在这一天,本报第一次发表新年寄语。寄语中写道——

“创办一张报纸并不难,而办好一张报纸绝非易事。本报深感任重道远,在我们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亟需改进。但是我们坚信:《辽宁法制报》这株刚出土的法苑幼苗,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在人民群众辛勤浇灌和精心培育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越发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并将深深地扎根于人民之中,开出鲜花,结出硕果。努力把《辽宁法制报》办成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坚强阵地,办成一张准确、通俗、生动、健康,具有法律权威的报纸。”

为普法开设专栏

在共和国的法制编年史上,年是一个值得记录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一项在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规模宏大的全民普法工程,拉开了序幕。

这一年的《辽宁法制报》,也将普法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向经历了十年动乱、渴望着民主和法制的人们的心中,播撒着法律的种子。

翻阅这一年的《辽宁法制报》,处处可见普法的报道。从年初开始,报纸在一版开设了题为“普及法律常识”的专栏,宣法、讲法。此外,还用大量的篇幅向读者普及《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兵役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试行)》等基本法律。

省委书记带头订阅法制报

时间回溯到年1月1日,这天出版的《辽宁法制报》头版,一则消息和一个专访引人瞩目,这些都与一个人有关——时任辽宁省委书记全树仁。从创刊伊始,作为省内唯一的省级法制报,《辽宁法制报》就担负着向全省公民普及法律知识和法制建设的宣传报道任务。

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党的十三大召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指导政法工作,当时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辽宁法制报》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从报刊订阅以来到12月17日止,省委书记、副书记、常委、秘书长;省长、副省长、省政府顾问、省长助理、秘书长;省人大主任、副主任;省顾委主任、副主任;省政协主席、副主席;省纪委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秘书长等领导同志,都带头订阅了《辽宁法制报》。这对进一步办好《辽宁法制报》是很大的支持、鼓舞和鞭策。”

周报改为每周双报

也是年,《辽宁法制报》从原来的周报改为每周双报。报纸将以什么面目呈现在读者面前?思索了许久后,辽宁法制报人给出了回答——服务改革,服务读者。

这一年的本报编辑部新年寄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事业的发展,广大公民的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如何满足广大读者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反映他们的愿望,成为我们的一项迫切任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努力和读者靠得更近些,努力和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些,反映群众呼声,回答提出的问题,真正成为广大读者的益友和知音。”

10年之年~年根植辽宁深入普法

时间的脚步迈进年,《辽宁法制报》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十年。这段时间,《辽宁法制报》紧紧围绕各个时期全省政法工作中心任务,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普及法律常识的宣传教育,他的根系,更加饱满。

创刊10年收获荣誉

年10月1日,《辽宁法制报》迎来创刊十周年。这一年,《辽宁法制报》收获“全国十佳法制报”的荣誉。

时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振华在题为《祝贺与希望——为辽宁法制报创刊十周年而作》一文中写道:“十年来,《辽宁法制报》由小到大,茁壮成长,如今报社已经培养起一支能打硬仗,富有竞争拼搏精神的编辑记者队伍,报纸从形式到内容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象,因为受到千家万户的喜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良师益友。”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为本报题词:“普及法律常识,宣传民主法制”。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为本报题词:“创刊十周年,改革谱新篇”。

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部长肖扬为本报题词:“办好地方法制报刊,为民主法制建设服务”。

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顾金池为本报题词:“扬善驱邪,普法施教”。

时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全树仁为本报题词:“办好法制报,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

时任辽宁省人民政府代省长闻世震为本报题词:“铁肩道义,语铸华章”。

时任辽宁省政协主席孙奇为本报题词:“宣传民主法制,维护社会稳定”。

《消费者投诉台》助力百姓维权

年,《辽宁法制报》开办《消费者投诉台》专栏,当年共收到消费者投诉起,见诸报端41篇,为众多消费者讨回了公道。年,依据上一年度的报道评出年四大“消费者卫士”。为消费者维权旗帜飘扬,站在公义的一方,《辽宁法制报》收获了读者的真心美誉无数。

记者节里倾听民声

年11月8日记者节。这一天,《辽宁法制报》与辽宁电视台“法制时空”栏目、《辽沈晚报》在沈阳兴隆大家庭共同举办了“记者与您面对面,记者帮您解疑难”大型现场法律咨询活动。

当天,律师、记者与众多闻讯前来的百姓零距离接触,有相当一部分百姓是从外市赶来的,他们带着一肚子烦心事,希望听到一些“知心话”。一时间,律师答疑解惑,记者收集材料,大家都想为更多的百姓服务。

活动后,记者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归为“五个最”:最关心房子和饭碗;最焦急天寒未供暖;最担心打官司“两眼一抹黑”;最痛恨“特殊任务”和“衙门作风”;最希望法律武器能真正“管用”。

这次活动,本报派出了最精干的人员,面对面为弱势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并对一些百姓反映的典型问题进行追踪报道;对那些“有理无钱”的求助者,本报还联系了法律援助律师,助他们一臂之力。

解开行政执法的“死结”

年5月,沈阳行政执法频发血案。5月8日19时,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铁西分局局长被3名男子枪击受伤;同月12日,皇姑区行政执法分局执法人员与某都市报的卖报员发生冲突,当该报记者到皇姑区行政执法分局采访此事时,也与执法人员发生激烈冲突,记者被打伤。与此同时,关于行政执法人员野蛮执法和行政执法相对人暴力抗法的事件屡有发生。

面对这种不正常的执法环境,本报独家策划了“行政执法为何频发血案”的系列报道,并于年5月27日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省内多位知名法律界人士和省人大代表,深入分析了行政执法困境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并连线我国著名行政法学专家马怀德教授和张树义教授,解析行政执法的“软肋”,对执法冲突追根溯源,指出执法冲突源于“官民不睦”,而解决执法冲突必须先解决三个法律缺位,即执法者头脑中的法律缺位、立法中的法律缺位及执法环境中的法律缺位,为规范执法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执法冲突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解决之道。

目睹收容遣送的曲终人散

年8月1日,就在沈阳市收容遣送站将变为沈阳市救助管理站的前一天,本报记者造访了这里。

年10月1日,沈阳市收容所成立。年这里正式更名为沈阳市收容遣送站,开始收容非法行医、离家出走及乞讨人员。

20世纪90年代末期,按照相关法规开始清理“三无”人员,配合有关部门收容传销者、影响城市形象的流浪人员。随着《收容遣送办法》的废除,《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沈阳市收容遣送站也完成了它的使命,以救助取代收容遣送,体现了法律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10年之年~突破创新超越

进入21世纪,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被集体唱衰。是坐以待毙,还是迎难而上?辽宁法制报人作出了铿锵的回答。

走,到基层去,全省百余个县区没有遗漏,在基层,我们读懂了需求,读懂了服务。报道更加深入,针对性更强,也更接地气。

这个十年,除了报纸,我们又多了网站、官方微博、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rc/6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