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原》年第7期
(总第57期)
目录
实力派/王怀凌的诗(八首)
新创作/谢国民的诗(十首)
青年榜/田鑫:草木之心(六首)
论评谈/税清静:诗歌天堂的幸运鸟
——读邓太忠诗集《天堂鸟》
实力派/夏川主持
王怀凌的诗(八首)
须弥山
那场风起于北魏,那场风盛于隋唐
须弥。须弥
一棵菩提树,独一无二的
绿出了西海固干山枯岭的奇迹
一棵菩提树,能活下来
也就活出了神话的意境
一棵有佛心的树。菩提树
须弥大佛目光慈祥
表情暧昧一成不变的表情
他可能被北魏的风灌醉了,被盛唐的风灌醉了
忘记了该换一种姿态或一种表情
他就那样表情暧昧着
接受历朝历代信男信女的顶礼膜拜
和游人的瞻仰
祖先们完成了他们的奇迹
现在,他们躲在一朵叶子后面窥视
——菩提树的叶子
风从黄河以北刮来,从历史的高峻之处刮来
丝毫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意思
我再次写下柠条
我再次写下柠条,黄土高原一种耐旱的小灌木
在六月,一场淋漓的暴雨之后
土地温润。我小心地剥开她枝头的秘密
把小小的种子播在沙土上
只七天,她就发芽了
在燥热的风中抽搐、挣扎、呼叫.酷暑不为所动
她长她的,我过我的日子。
如果在四月,她的母亲和姐妹们
富贵着一身金黄的盛妆,把浩瀚的荒凉芬芳
那艳丽的花朵,迷乱了飞舞的蝴蝶和蜂群
五月,把籽粒当秘密一样包裹起来,佩带一身
风中作响的铃铛
而后,绿出一片片汪洋
多少次我从《辞典》里抄下:柠条,豆科饲用
植物,根系发达,耐旱,生命力顽强,
适生长于海拔-米的阳坡......
多少次我把父亲沧桑面孔上的胡茬误认为柠条
多少次我看见灌木丛中跑出的兔子和野鸡
就心跳加速
在西海固,开门见山,山上不长草,柠条绿着
一山连着一山的柠条,是人们给荒山穿的衣服
朴素,艳丽。
它在一天天的茁壮成长
而我一天天快乐地变老
山梁上的人家
起先是几丛芨芨草和几棵老杏树
眼睛幽暗的窑洞,玻璃窗明亮的红砖瓦房
一条羊肠小道连着农舍
又被一缕炊烟扶摇直上抵达天堂
“白云在天空放牧,天堂的海水瓦蓝如镜。”
有人手握羊鞭,把太阳往远处赶
有人手遮凉蓬,把日子往近里拉
房前荞麦,屋后胡麻
洋芋在拐弯的地方藏而不露
然后,有赶集的人披一身风尘,散涣的路过
或讨一碗水喝。有放学回家的孩子和蝴蝶结伴而行
唱着羊们草们都熟悉的歌谣
歌声戛然而至时,一阵阵心跳填满了沟壑
这时,你能看见门口做针线的母亲
已走进一片梨花的回忆
更多的时候,山梁是寒鸦和荒凉的巢穴
是一首西部诗歌中宁静寂寥的抒情
有一场暴雨也好啊!虽然灾难,也是盛宴
山梁上的人家,一户占一个山头,广种薄收
房子建在避风向阳的地方
牛羊同圈,猫和狗相安无事
日子总是四平八稳,像一个垂暮的老人
走过干旱的年份和福音降临的梦境
与已故的亲人共同守护着一道山梁的宿命
昼伏夜出的羊们
也就那么三五只或十头八只
组成一个温暖的群体
为一个个贫寒的家庭贡献着柴米油盐
这是一群群被封山禁牧政策约束的羊
从它们凄凉而焦躁的叫声中
我能听出对草场的呼唤
和过往岁月的追忆
这些昼伏夜出的羊们
白天只能在充满膻腥味的圈舍里等待日落
只有在夜晚,在法规和文件熟睡的时候
偷偷溜出圈舍,在黑夜的掩护下
回到青草的怀抱
也就是这样的夜晚,牧羊人的烟头是唯一的灯盏
它们怕光,怕光亮暴露出贪婪的吃相
——灯光所到之处
它们跃动训练有素的四蹄
瞬间被巨大的黑暗吞噬
生在西海固,作一只羊也是罪孽的
因为是偷牧
这些温顺的动物,与青草和野花共舞的主角
也有了贼的称谓
在深秋
我有足够的理由停下来。在深秋
当糜谷回到仓廪,土豆储存在地窖里
草虫的喧闹已渐渐阒寂
我停下。看一片片枫叶由绿变红
燃烧回光反射的魅惑
——说好了,把所有的叶子都吹拂成蝴蝶
这一片片不甘寂寞的生命
在寻找自己的途中走失
现在,只好停泊于一池半明半暗的秋水
一簇簇野菊,繁华着金黄的盛年
它只为在秋风中绽放。过路的人视而不见
白露为霜啊!铺天的霜降笼盖四野
秋风已为大雁清扫出一条干净的道路
从银川平原到西海固高地
那天空的确是一张纸,云轼擦过
巨大的空白。让大雁把最简单的象形文字
用哲学的笔锋书写在上面
我停下与已逝的或即将发生的事物保持遥远的注视
而六盘山背后,一朵雪花正随风起舞
或许在一个月光清冽的夜晚,风如美酒
但我的每一次仰望
都将会是一次苍凉的祭奠
回头看看那些旧时光
时间走在路上。不是一个人走在路上,一群人走在路上
善良的人们还在惯常的思维中过着朴素的日子
偶尔停下来看看天,看看云,看看渐渐长大的儿女
和沟壑纵横的老人
新年的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投向旧年的墙壁
有些拖沓、有些重叠、甚至有些扭曲
但他们仍在路上,把新日子当旧日子过
那么从容、淡定
对于路边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枝头叽叽喳喳的麻雀
视而不见或充耳不闻
他们并不关心走在路上的时间,只关心一场雪走在路上
一缕瑞气走在路上,丰年的好兆头走在路上
皇天在上,厚土在下
回头看看那些旧时光:春天的桃花晕
夏天的青纱帐,秋天的车矢菊,以及
白雪皑皑中的点点红梅
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油盐酱醋
我喜欢在他们缓慢的行走中得到滋养
一个中年男人掌握着有限的词汇和观点
用半生的时间思考、写作。他的孤独溢于言表
而对于一个口吐莲花的女子
叹息,仍是枝头雾凇高挂的美丽
黄卯山:清明写意
桃花含蕊,青草吐绿
这不是西海固的清明。寒
从午夜的一缕料峭开始
清晨拉开大风扬沙的序幕
天始终阴沉着脸
这是我的祖国在这一日一成不变的表情
早清明,晚春风
上坟的人,踏着农历的节拍,行色匆匆
奔向不同的荒芜
在一堆堆隆起的黄土堆前,虔诚地跪下
燃起一烛烛念想
我看见有人在默默地流泪,有人低声啜泣
风不停地刮,吹动枯草和思绪
旋起的纸灰,像黑色的蝴蝶
飞向迷蒙和混沌
不远处,一个牧羊的老人
用麻绳紧了紧腰间的荒凉
雨夹雪,就从黄卯山背后漫漶了过来
我不喜欢西海固的春天
我不会对持续的干旱说我爱
不会对沙尘弥漫的天气说我爱
风和日丽或花红柳绿,适宜于温婉的江南
西海固是粗砺的
从一捧干燥的沙土里能听出春天的渴望
我首先说到风
一定是病了:疯
有病的风目空一切
它的恣意妄为、它的妄自尊大以及破坏与颠覆
如果不半闭着眼睛,不侧着身子走路
我是否会身不由己的迷失和倾斜
春天来了,其实是坏天气来了
司空见惯的干旱,突如其来的沙尘暴
是西海固特色的春天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大风扑面,细小的沙尘无缝不入
我在春天里行走,变得多么形迹可疑
我还要说到那些非虚构的小花小草
她们是我的姐妹和儿女
白天遭遇黄沙蔽日的十面埋伏
夜晚惊骇于风高月黑的刀光剑影
一场爱还没有抵达彼岸,激情就夭折了
剩下的只是面对
从盛开到凋谢的距离比恐惧还短
她们面目枯涩,生命斑斓,呼吸悲壮
却一春又一春完成季节的交替轮回
那些逆风而行的鸟儿
肺叶里积存了过多的咳嗽
没有一眼清泉能够飞向它们的歌喉
我必须在这个干旱少雨的季节,向一棵草学习
向一朵小花致敬,或者跟一只鸟练习飞翔
才能抵御内心的寒冷和荒凉
我把自己安放在风中,我就是一棵草、一朵花、一粒沙......
我必须对这些生活中微小的闪光说出
心中日渐复苏的强大和爱
王怀凌:出生于宁夏泾源。历任原州区清和镇镇长、政法委专职副书记、交通乡镇建设局局长等。年开始创作,诗作发表于《诗刊》《十月》《青年文学》等,入选《年度最佳诗歌》《新世纪十年诗选》《星星50年诗选》等。荣获宁夏第五、第六届文艺评奖三等奖,个人荣获《诗选刊》中国年度十佳诗人奖。著有诗集《大地清唱》《风吹西海固》《中年生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理事,宁夏诗歌学会副会长,固原市作家协会主席。
新创作/安奇主持
谢国民的诗(十首)
故乡
走在春雨刷过的路上,在月光下
啊,多像故乡五月的天
行人匆匆,泥泞的路,踉踉跄跄
不时有灯亮了,灭了
大巴东去的方向,赶着牛羊归来的是我的乡亲
那是我远在祖厉河畔遥寄在戈壁一个小镇的黑夜
三三两两,行人;车,生生地经过
窗外,有几声鞭炮响起,谁家有喜事了
一杯白开水在我的手上,晃来晃去
和我一起捉摸着这难熬的长夜和小镇的忧伤
还有爱,哭泣在这无人知道的小屋
长面
粉红粉红,满院子,羞答答的,像姑娘的脸
牛娃端着母亲擀的长面
大口大口,吃得很香,三年了,没有吃过母亲擀的长面
父亲抽着旱烟,嘴里念叨着,几年不见五谷似的,小心噎着
牛娃一个喷嚏,饭洒了一地,几只小鸡叽叽喳喳地围了过来
爸,部队上的伙食好,四菜一汤,两晕两素,我都胖了
牛娃说,可一想起妈妈做的长面,总有擦不完的哈拉子
有那么香吗,妈妈嘟噜着。一家人笑了起来
幸福,在院子里,在农田里,在父亲弯曲的背上
和母亲,那慈祥的脸上
喇叭花
村里人听说牛娃来了,一阵子,院子里像过年似的
花花绿绿,姑娘的头巾,挡住了太阳
大姑娘,小媳妇,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
吃着牛娃从南方带来的水果核桃,枣,糖
那个甜啊,在心窝里,转来转去
几只麻雀飞过,放牛的小孩把响鞭一甩
林子里静悄悄的,和我一样
还有那一朵喇叭花,娇羞的似开非开的样子
躲得远远的。走路的声音轻到没有
走过田野一片一片的麦浪
新娘
山坡上的豌豆花开了,诱人的姿色,在心头缭绕
绚烂成晚霞,在田间尽情的簇拥着,露水滴答滴答
像沐浴少女发梢上的水滴,在光滑的肌肤上滑过
父亲望着别人门上的喜字,抽着老旱烟
村里的女子在田埂边走过,田野里,热热闹闹
炊烟缓缓地升起
迎亲的唢呐响起,你给我的鞋垫,停在车队走过的路上
那个痛啊,撕心裂肺。我在村子的另一头熬到天亮
一夜的雨,淋湿了我的眼睛
门口的黄狗汪汪地叫个不停
有谁,做我美丽的新娘
遥寄
雷声响起,穿过我的心墙,又是一个多雨的季节
我把思念放飞,遥寄在故乡的天空
在田野,树林,河流,在故乡朗朗的天空下
欢快着,和童年的小伙伴一起,在涝坝里
是故乡春天里最热闹的一个
透过小镇的夜空,我看见母亲在灰暗的灯光下
编织着一家人今冬的温暖,一针一线
春日
迎着呼啸的寒风,踩着满地的白雪
我在山野间探寻梦中的春天
风拂动衣角,抹一缕暖暖的阳光
掀开石块的背后躲藏着色彩斑斓的春意
踢开林中枯黄的树叶,探出一丛丛生命的绿
冰凌散落的河面,候鸟拨开了春天的画卷
随风漂绿的水生浮莲,伴着碧水在一起亲吻
河畔柳枝绽出的新芽,说着春的故事
横跨两岸的石桥,一起笑得弯下了腰
扛着犁一路欢笑的老农和牵着的老牛一起交谈
夹在手指上的老烟斗在晚霞的归程中闪烁
田埂上的那条大黄狗,摇着尾巴迎接晚归的主人
翻过的日历像树的年轮,时光转着圈慢慢地走来
山丘树林的鸟鸣和着杜鹃飞过的声音
落在古寺的飞檐寻梦,一群雀鸟呢喃的歌
唤醒了水渠冬眠的蛙。细雨绵绵和着云中的雷
催开了含苞的花蕾
感谢阳光送来的温暖,闻不尽四野散发的芳香
走累了就坐在田埂小憩,让举起的相机去追摄
四周孕育的自然美景,凝在眼眸的快乐一刻
恍惚间又似一首长诗,每一行都写满春的歌谣
剪一段绽芽的柳枝,我把春天带回家
拎一根柳条插在河边,等待明年变成一道风景
对着天上的太阳高喊
走在时间的前面,走进绿色的土地
与春天一同聆听世纪的声音
七月
七月,行走在原野,漫步于公园
看,星星羞答答的,仿佛有说不完的情话
月下的情人,在馥郁的七月成双结对
如梦,醉了
七月,我站在花瓣上写诗
月圆的瞬间,我纵有豪情万丈
也走不出你馥郁的世界
乡村和原野在七月里舞蹈
有人在花海中谈情说爱,衷诉着柔肠温情
我迷恋在馥郁的七月
静静地聆听花开的声音
诉情花语
穿越了一年,是谁的诗歌
静坐山涧,那颗石头
我走遍所有山沟将你寻找
偶有风拂过,不见你的秀发飘起
蓦然回首,害羞的你却躲在云后
六月,在雅鲁藏布
穿越你丰满的瀑布,在雅鲁藏布江
我跌落在你蓝色的眼里
用月亮剪成的一艘船,在你的海里靠岸
你是漂泊在高原的孤雁
故乡的原野青草馥郁
你时刻在眷恋着,眷恋着祖国的白云蓝天
就连空中飘过的片片白云
也都是你深深的牵绊
在布达拉宫的上空
我虔诚叩拜洁白的哈达
看落花轻轻抚琴
你是否看到我目光里的千句诗篇
大峡谷的急流
带不走草原白云半片
在烟柳弥漫的六月
折柳一枝,走出阳关
河西写意
秋天,天山深处云海飞扬
看和田枣树,红满大漠,醉了游人心房
人间四季有花香,看,枣树又长
俏玉枣,大漠染红,丝路飘香
天高,问秋爽,点点浓意,洒满芬芳。
喜庆日,枣品尝,举杯共饮佳酿
遥对枣香抒醉意,把酒写下诗两行
看,秋正浓,收割一筐一筐,枣农痴狂
谢国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甘肃会宁人。先后在《中国西部文学》《人民文学》《飞天》《诗歌大观》《女友》等报刊发表诗歌近二百余首。数十篇作品在全国诗歌大赛中获奖。中国化工文联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甘肃金昌。
青年榜/李壮萍主持
田鑫
草木之心(六首)
秋风吹
秋天已深。这风,越吹越猛
先是吹红了东山的一地高粱,接着是
把西山的一地苜蓿吹黄了。
抽完一支烟,父亲
就开始磨镰刀。先割高粱,还是先收苜蓿
一时拿不定主意
祖父说:走到哪个地里
就先收哪个吧。风不等人,迟了
高粱和苜蓿,就成了土
在贺兰山看落日
这氤氲,沉得让人喘不过气
林子里有风,再大
也吹不走一个在傍晚之前
还没下山的人——
灌木林中,不时有鸟的叫声
兽的叫声。我要是愿意,一张嘴
这山,就会热闹起来
我是个安静的人。这热闹
终究没有出现,而落日却已经斜过去了
在山的一边,它厚重的黄
像一场盛大的葬礼
收留一切。而山的另一边
只剩下些暗,一层接着一层
向我涌来……
偶遇一只喜鹊
我看到的那只喜鹊
在不远处,抬着头。我走近它
它从树梢上离开
叫了一声,贴着地面
朝远处飞去。春天
便从它的叫声里
开始,一寸一寸爬上
它站立过的树梢。
那星星点点的绿
像它的倔强和小欢喜
留在枝头。在贺兰山
我庆幸于和一只喜鹊相遇
它飞起,我在原地;
它落下,我在原地;
它一点一点,把自己
隐藏起来的时候
我还在原地——
看着它,用一小点的黑
慢慢将我内心的空虚,填满
然后,变淡、消失
搁浅的船
搁浅的木船停在草木之间
它有斑驳的光,有苍白的叹息
以及苦。我只是个过路者
并不去理会这些。在横城
许多美好的事物就这样,被我忽略
比如,隔着氤氲的那些水鸟
迅速地将嘴伸进水里,又迅速地离开
在水上留下一个小小的漩涡
当这漩涡荡到岸上的时候
黄昏的光影中,另一条搁浅的木船
正直直地,立在月色里
被风追杀的蝴蝶
很明显,在我眼前的
是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蝴蝶
它的双翅还承受不起露水
这是秋天,时光布下迷局
风的速度大于草木收紧的速度
而那些红的、绿的花朵
还来不及理解死亡,就一一枯萎
与土为邻
这让一只蝴蝶感到恐惧
因为秋天降临之前,它并没有掌握隐身之术
它只能用仓促而无力的飞翔
躲避风的追杀
永逝的时光
再不去山上,就秋天了
白杨收起翠绿。黄昏前乌鸦
衔回最后一根树枝。
它的窝,是林间最高的建筑
安放雨水和种子,以及足月的幼鸟
它们,还没有学会飞翔
再不去山上,草木就枯了
马兰花开,香味里有盐,和闪电
风趁人不注意,带走了花蕊
草低下去的时候,我看见
黑色的蚂蚁,正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向洞穴
那里,藏着永逝的时光
田鑫(—),宁夏隆德人。就职于《银川晚报》社。年开始创作,诗作发表于《诗刊》《西湖》《诗潮》等,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散文诗选》《诗选刊》等。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诗歌学会理事。
论评谈/唐晴主持
诗歌天堂的幸运鸟
——读邓太忠诗集《天堂鸟》
税清静
邓太忠这个人,我从部队转业到四川省作协工作就认识了,他长期在文化部门工作,是个地道地道地诗人,被誉为“啤酒诗人”、“爱情诗人”,因其名字中有个“太”字,诗友们私下更喜欢戏称他为“太太”、“邓太太”。
“邓太太”这些年很是活跃,作为中国作协会员、南充市作协副主席、南部县作协主席和省作协南部县升钟湖创作基地负责人,他每年都会想方设法利用很多关系整合各种资源开展多次文学活动,为培养当地文学人才助推本土文学创作生产,增进周边市县作家联系交流,扩大南部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和知名度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在搞好文学组织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创作水平的提高,这些年连续出了好几部诗集,在全国也得了不少奖,《天堂鸟》就是其最新力作之一。
拿到《天堂鸟》时,就这个名字立刻深深地吸引我。《天堂鸟》?好名字,这让人想起那华丽的天堂鸟,由于它的羽毛鲜艳无比,体态华丽绝美,鸣叫婉转动听,似乎永远充满欢乐;它们爱顶风飞行,人们又称其为“天堂鸟”、“太阳鸟”、“女神鸟”等,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鸟。此鸟还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鸟,在他们的国旗、国徽甚至航空公司、电台、宾馆、商店、邮局、钱币等地方都有极乐鸟的标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天堂鸟与巴新就是同义词。
在诗歌的国度里,一定有许许多多的天堂鸟在飞翔,其中一定有一只幸运的天堂鸟,这只鸟就是邓太忠。诗歌的道路极其艰险,然而对于他来说却如履平地,因为他很幸运地掌握了通往诗歌天堂的动车票,这张动车票,就是他的诗歌最吸引我的G点,就是他的审美、就是他的语言、就是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还有精心营造的意境,正如著名诗人梁平所说那样:《天堂鸟》是一部人诗合一的孜孜不倦的爱情诗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的真正的爱的真谛,是诗人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邓太忠把大山、大树、大江、大河、春雨、秋月、贩夫走卒、一星一叶以及他眼内的整个世界都作为他的情人,他为他的情人们努力吟诵着一首又一首动人的情诗。这些诗歌凝聚了诗人的全部性灵和心血,不仅有其浪漫和诗意的一面,更有其对纯洁与美好生活的代言及颂扬。“小桥下的溪流不想远去/以回旋的身姿/特写期待的表情”诗人在《等待》里呈现给读者一幅生动的图景画面,把文字中的意象铺排开来,然后告诉读者“远方还是没有你的消息/天下着春雨/如冬天的雪/冰冻了心房的檐脊”,充满希望的等待,结果是一场雨一场如冬天的雪一样冰冷的结果,等待给人的感受是痛楚的、刻骨的;而雪,最是诗情画意,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同时也是纯洁的、易逝的、恶势力的环境之象征,这一重要的意象是双重性的——既是浅显凡俗的,又是深厚而超越的,这两者联系到一起,就不难理解到作者所要诠释的内涵:孤寂才是这个季节的浅唱低吟,孤寂才是生命的回声,但明知如此,还是要继续等待下去,就象邓太忠对诗歌的追求,只有坚守永无休止永不停息!他一口气接连在《诗刊》、《文艺报》、《中国作家》、《四川文学》、《星星》诗刊、《绿风》、《剑南文学》、《鸭绿江》、《朔方》、《中外文艺》等纯文学刊物上发表的一系列诗歌就是最好的佐证。
真正的诗歌不是诗人对生活的简单描摹,也不是诗人机械的内心表白,而是发自诗人灵魂深处的内心情感的真实独白。爱情是诗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邓太忠这只幸运的天堂鸟正是掌握了爱情诗歌的密码才能够在诗歌的天堂飞得这么高飞得这么远的。这个作为一个响当当的爱情诗人,邓太忠用诗歌即吟诵着《丈夫》也褒奖着《妻子》,望着情人的《背影》同时还《想一个女孩》大声疾呼《你在哪里》,在品尝着《思念的感觉》的滋味中喃喃自语《心情的独白》,最后庄严地《承诺》:“承诺不是绽放在脸上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百转千回的祈祷/经历风雨的过程/才是一首百唱不厌的歌谣//承诺不是冲动时疯狂的热吻/是摔倒后扶起时的又一次拥抱/领略坎坷的苦难/才懂得爱的旅途崎岖遥遥//承诺不是相聚后甜蜜的倾诉/是牵手在岁月里慢慢地变老/共同淋浴夕阳的礼赞/才是今生今世生命的美好”。诗人对爱情的《承诺》既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状语,平平淡淡而又真实可信、温热持久,让读者始终有一股暖流涌动心间。
一个诗人的成功,离不开生养他的故乡的哺育和滋润,邓太忠出生在人杰地灵的三陈故里南部县,陈氏一门三状元和南部的历史人文对邓太忠的影响应该是巨大的。作为大地的情人,邓太忠对故乡的依恋和吟诵可谓孜孜不倦。他在《川北》中写道:“一碗盖碗茶/泡出许多古往今来的故事/老大妈的针线里/到处都织着山歌的影子/入醉的大小山/灵魂点化成每年三月的小雨……川北最挚情/挥动着嘉陵江这张手绢/把你呼唤/把我呼唤”。又如《故乡的小河》中,他写道:“在大山心里/你只是一行孤寂的眼泪/想大浪淘沙/却只能在梦里演绎/一生一世的经历……只有风读懂你的心思/万水千山/想到的不是今天的秀丽/向往大海/渴望的追寻万苦千辛//你呀,只是个孩子/有浪的生动/没有滔天的豪迈/千回百转/走不出生命的困惑”。在故乡面前,谁都只是个孩子,对家乡对故土的依恋便是连接孩子和母亲的那根脐带,所以习近平主席提出,要让我们的家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要我们的孩子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那《原野孤树》“清风摇一朵绿云/擦拭掉原野阵阵孤寂/”故事结不结尾/枝叶一个劲敲问四季//远望似舟,近看如帆/原野也有一条彼岸延续追寻/记忆是那条小路/谁涉足谁拥有生命的真诚//风雨之中生繁茂/固守位置也是一种收获/原野年轻成一位牧童,拨弄一直爬高的年轮”,乡愁就是那幢《乡下老屋》,乡愁就是那个《街头小贩》,乡愁就是那段《蝶舞》,乡愁就是那一片《枫叶》,乡愁就是那满天的《繁星》,乡愁就是美丽的《桂花城》……跃然于笔端的是诗人把自己对家乡的爱恋,对人生的感受,对生活的感受,从感知的角度,把自己源于生活而得出的深切感受,用诗歌的语言写出来,真挚地,真诚地与读者共鸣。
古往今来,寄情山水都是文人骚客们的不二选择,邓太太亦不例外,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如《雾灵山》、《莫高窟》、《布达拉宫》、《天安门》、《可可西里》、《叙永》《石厢子》、《星星峡》、《宁夏行》、《在康定》、《阿坝行》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只有走出去,用行走的方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才能为读者展现其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眼界。诗人在《夜过唐古拉》中写道:“星星低垂着一丝惬意/解读流云的漂泊/风沙掠过车窗/撕裂的声音从心坎上滑落/高原的情绪/一直就这样渊博”这让我想起了那年我们一行十人去拉萨与西藏作协交流的情景,我们也是坐着火车进藏,翻越唐古拉山口时我怎么就没有找到这样的文字语言来表达当时的心情?接着是“缺氧,脑海一片空白/激情失去寄托/领略不了你传说中的诱惑/蹲在车厢一角——/回味四川老家的火锅/念想孙女喊爷爷时的快乐”也许这才是诗人当时的真实感受——缺氧、难受、高原反应,但在他的笔下这些感受却变成了美丽的诗篇,所以说文学就是美学。然而诗人的真正境界却并未止步于美的表达,而是发自灵魂的一声呐喊:“告诉我,过客/经受不起生命的寂寞/留不下难忘的生活”。
总之邓太忠或寄情于事,或者托情于物,他的诗歌让人读到的是浪漫,是厚重,是振奋,是呐喊,是一种不屈,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告白也是一种深思,更是诗人情感、意绪、心志与外在物象之间电光石火般的撞击。通过诗意化的诉说,折射出执着的信念,流淌在心底不变的理想,以及坚守的情怀。大气而鲜润的文字,读后令人感觉余味无穷,思路瞬间开阔。这就是诗人邓太忠的诗歌特点,是源于诗人对物质世界、对生命个体的感与悟,诉诸视觉的意象和诉诸听觉的节奏于诗句中,充实诗歌的内涵与厚度,达到启人哲思的目的。人心百态,邓太忠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面虚实相间的镜子,至于领悟与感受如何,还需靠自己的理解力去挖掘了。
税清静,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
《诗原》——宁夏诗歌学会主办
共建家园,丰富心灵,提升境界
伫立塞上,辐射西部,影响全国
公众订阅号:ishi-yuan
投稿邮箱:nxsgxh
.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