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治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来源:保定日报」
□本报记者宋文雅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年5月11日,保定晚报首次挖掘报道了“油条哥”刘洪安的故事。在全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良心油条哥”爆红全国,并在全国掀起一股诚信经营的食品安全新风。
年11月24日,记者再次跟刘洪安坐在一起,听他讲述和保定晚报的故事。
一夜走红
经过晚报挖掘,“油条哥”走向全国
一根良心油条,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一份干干净净的免费小菜,在干净温馨的店内,一切都让人觉得那么踏实又舒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刘洪安对油条店经营的执着坚守。
“年5月11日,《保定晚报》第一次刊发了我的事,也改变了我一生。这个日子,我记得太清楚了。”说起第一次的报道,刘洪安脱口而出。
年,刘洪安第一次上了报纸,拿着晚报看关于自己的报道。
作为“油条哥”新闻的首发媒体,在“油条哥”系列报道中,保定晚报牢记社会责任,强力跟进系列报道,让刘洪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经营理念在保定市、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餐饮行业内叫响并得以推广。
这一新闻的发现源于偶然,而记者的采访却经过精心策划。在刘洪安不知情的情况下,记者以食客的身份在刘洪安的早餐点蹲守了三天,还暗访粮油公司,查清其进货渠道正规与否。
“我是后来才知道,记者一直在店外默默观察。”刘洪安说,第一次接受采访时,自己心里更多的是紧张和害怕,“我就是炸个油条,不用复炸油是件我认为特别正常的事情,不知道他们采访这个做什么。说话更是小心翼翼,紧张得手都哆嗦。”
年5月11日,《保定晚报》在重要版面以《大学生自谋职业吆喝卖“良心油条”》为题,首先报道了刘洪安的事迹。也正是这篇报道,改变了刘洪安的生活轨迹,也让刘洪安与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唐县大山里的孩子,祖祖辈辈都没上过报纸。拿到报纸真是特别兴奋,我还把那张报纸贴在了橱窗上,想着好好显摆显摆,让来来往往的顾客都能看见。”刘洪安说。
当他还沉浸在“上报纸了”的欢喜中,更多的采访和荣誉正在悄然而来。
经过晚报的推荐,5月13日,多家驻保媒体对其进行采访。
5月14日,省级媒体赶来。
5月15日,正在炸油条的刘洪安听到顾客议论,才知道自己的事上了央视的“东方时空”。
6月11日,“焦点访谈”也对其进行了报道。
刘洪安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并多次登上央视接受采访,还应邀参加了春晚的录制。
“油条哥”连锁店的LOGO。
故事继续
从事业到生活,晚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ys/1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