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匡亚明
诞辰周年
匡亚明
前言
今年是匡亚明同志诞辰周年。匡亚明同志是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南京大学的发展,甚至为新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中华民族正在和平崛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今天,南京大学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正朝着“创建世界 大学”的远大目标稳步前进。教学科研硕果累累,人才培养蒸蒸日上,师生员工团结协作,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这样催人奋进的形势下,我们缅怀和纪念匡亚明老校长,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匡亚明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追求真理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在七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匡亚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为党的宣传、教育和理论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坚定探索者,匡亚明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规律,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一套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大力践行的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
为此,南京大学档案馆根据馆藏史料举办《匡亚明诞辰周年纪念展》,以寄缅怀、追思之情。
年,江泽民在北京接见匡亚明
年,江泽民来南京大学视察时与匡亚明亲切交谈
年11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时看望匡亚明
年11月,胡锦涛(左三)与匡亚明(左四)及其夫人丁莹如(左二)等合影
匡亚明生平简介
匡亚明(--),江苏省丹阳人。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曾先后就读于苏州 师范学校和上海大学并参加革命活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以江苏团省委特派员名义参与领导宜兴秋收起义。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徐海蚌特委宣传部长、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先后四次被捕,受尽酷刑而始终坚贞不屈。年被营救出狱后历任《大众日报》首任总编辑、社长,中共中央社会部(延安)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大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匡亚明同志历任华东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年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文革”中备受迫害。年复出,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年起担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年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晚年主持编写《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著有《孔子评传》、《求索集》、《匡亚明教育文选》等。
匡亚明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一家。高瞻远瞩、追求卓越,实事求是、与日俱新,倚重教师、人才强校,创建良好校风、培育红专人才,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等等,都是他教育思想的精髓。而创建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建议中央“建设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 大学”,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主张打通文史哲、开办大文科,倡导开设“大学语文”等,更是其教育思想的精彩体现。
百代事业一片心,千古文章万般情。匡亚明的集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于一身的世纪人生,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年,匡亚明在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执教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匡亚明热切地追求真理,勇敢地投身革命。17岁时去苏州 师范学校学习并参加革命活动。由恽代英同志推荐,考入当时以红色堡垒著称的上海大学。年8月加入共青团,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年秋,以团江苏省委特派员名义参加领导震动一时的宜兴秋收起义。
曾先后任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区委书记及党的区委委员、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
年春,匡亚明(左一)与学生在无锡。
年6月,匡亚明(前排左三)在河南潢川“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执教时,与部分学员、职工合影。
中青年时期的匡亚明
年,匡亚明同志和邓中夏同志一道任中共沪东区《前线报》编辑,年任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合办的公开报纸上海《日日新报》主笔。年任中共徐海蚌特委宣传部长时在铜山县西北乡热心组织农民学习文化,在铜山师范学生中广泛组织读书会,年春任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
年,匡亚明在太行山时将《列宁选集》(莫斯科外国工作出版社年英文版)第八卷第二部分的《军事共产主义时期党对农民的政策》(共13篇)译成中文,以《农村工作论文集》为名在华北《新华日报》馆出版。年重印时书名改为《列宁论农村工作》。
匡亚明早年撰写的部分著作
年9月,匡亚明(前排右四)参加孔子诞辰纪念大会。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认为坚持抗日战争不但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还需要有强大的思想武器,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为此山东分局拟办一份报纸。
为了办好这份报纸,山东分局决定由刘导生、匡亚明两同志筹办,刘导生同志任社长,匡亚明同志任总编辑。刘导生同志调离后,匡亚明同志接任社长兼总编辑。在筹办过程中,首先办起了印刷厂,其次是根据“立足于大众,大众办,大众看”的办报宗旨,为报纸取名为“大众日报”。《大众日报》于年1月1日在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山东沂水问世。匡亚明同志撰写的《发刊词》阐明了抗战任务和办报宗旨。从此山东抗日根据地有了自己的报纸,这个报纸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八路军、人民群众抗击日寇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年6月,日寇大举“扫荡”,《大众日报》社被迫转移。《大众日报》现系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是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
匡亚明(左一)在《大众日报》社时期
匡亚明(右二)专程赴沂濛老区看望当年老房东(右一)
匡亚明与当年老房东在《大众日报》创刊地纪念馆合影
乾坤初定:开拓宣传、教育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都面临着重新学习的任务。长期生活在敌占区、国统区的知识分子,包括高级知识分子,自然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决定筹建政治研究院。为此,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创建于年5月的华东革命大学(简称革大)内设立政治研究院。政治研究院采取院长负责制,正副院长是革大党委常务委员,院长兼革大副校长。各处、科、股及班主任均由县团级以上干部担任,学员包括华东区各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
年匡亚明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华东革命大学副校长兼政治研究院院长,为开创建国初期党的宣传、理论工作的新局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为了致力于培养新中国的建设人才,年后,匡亚明主动要求转入教育战线工作,先后担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等职。
年,匡亚明(左一)在华东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
年,匡亚明(左一)在华东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
匡亚明教育工作年谱(年至年)
吉大时期:八载黉宫勤建树(--)
年6月,匡亚明在办公室
年8月,匡亚明(左一)陪同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恒斯悟德(右一)参观学校物理实验室
年,匡亚明在学校科技大会上讲话
年4月,匡亚明(左一)向抗美援朝 代表赠送纪念品
年3月,匡亚明在学校校务会上讲话
匡亚明在办公室
年11月,匡亚明视察学生食堂
年11月,匡亚明(左三)与社教干部在田间
年11月,匡亚明看望社教干部并参加劳动
年4月,匡亚明(左二)与师生在理化楼建设工地一起劳动
年5月,匡亚明(右二)在物理系检查工作
年4月,匡亚明在教育学术研讨会上讲话
年4月,匡亚明在学校干部会上讲话
年8月,匡亚明(左二)陪同宋任穷、周扬等同志参观校园
年,匡亚明(中)在吉林大学校门前与副校长唐敖庆(左)、历史系教授金景芳合影
年,匡亚明(中)在即将离校时与副校长刘静(右)、副校长佟东合影
年7月匡亚明被授予吉林大学名誉教授,年10月匡亚明参加吉林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大会。
匡亚明名誉教授授予大会会场
吉林大学唐敖庆校长向匡亚明(左一)颁发名誉教授证书
在吉林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大会上学校向匡亚明(中)名誉教授赠送“功昭校史”牌匾
在吉林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大会上匡亚明(右一)与唐敖庆校长在一起
匡亚明与夫人丁莹如在吉林大学
南大时期:两度出任掌舵人(-)
年匡亚明调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直至“文革”爆发。年匡亚明复出,再度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年以后改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他高度重视学术研究工作;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狠抓校风、学风建设;坚持勤俭办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倡导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高瞻远瞩,追求卓越,立志创建世界 大学;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发愤忘食,奋斗不止。苏步青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匡老对于吉大和南大的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吉大建成国内外有影响的全国重点大学;南京大学在既有基础上,学科更加齐备,学术水平更加提高,名列我国高校前茅”。匡老的治学精神、工作作风、领导风范永存,并激励后来人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匡亚明
匡亚明(第二排左四)与部份职工在办公室前合影
年12月,匡亚明在江苏省海安县参加四清时,与住户贫农王长海(右)同劳动。
匡亚明校长与丁莹如教授
匡亚明(左一)与教师亲切交谈
春风化雨重视学风和校风建设
早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匡亚明就提出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和形成“四种空气”;年复出后他再次强调:“一个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有四种空气:一是强烈的政治空气,二是浓厚的学术空气,三是严肃的文明空气,四是活泼的文娱体育空气”。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能够把“浓厚的学术空气”当做一种学风和校风提出来,既体现出匡亚明作为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又体现出他具有战略家的勇气和魄力。今天,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无论在校生还是毕业生,大家都能够深切地体会并且深深地眷恋于南京大学校园学术氛围的浓厚。
匡亚明手书“四种空气”
年匡亚明提出,为了办好南大,我们必须做好五件事:
(一)从政治上、思想上和资产阶级划清界限,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正确解决红专问题。
(二)坚持勤俭办校精神。一方面提倡艰苦朴素,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必要和可能,逐步改善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条件,尤其要逐步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
(三)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团结。“双百问题”工作中主动性、创造性问题都与发扬民主问题密切相关。只有怕真理的人才怕民主。发扬民主就要允许发表一些错误意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错误才会有正确。
(四)学风、作风和校风问题
学风——革命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雄心大志与埋头苦干结合;三敢与三严。
作风——1、密切联系群众,有事与群众商量,对上级和对群众负责相统一,走出办公室,主动解决问题,反对官僚主义。2、发扬批评自我批评,从善如流,反对高傲自大。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3、注意工作效率,爱惜时间,反对拖拉,反对会议迷。
校风——风者,空气之动也。我们要形成这样的四种风气:高度的政治空气(不是多开会),高度的学术空气,高度的团结友爱空气,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空气。
(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教学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毕业生
学术水平——多出又新又尖的科学成果
倚重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年,匡亚明到南大的 件事就是登门拜访老教师,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征求他们对办学的意见。他不仅关怀、信任和放手发挥老一代人的才华,同时也极为注意发现、提拔和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接班人。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依靠教师和教授办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作为根本的办学之道。匡亚明认为, 的大学,首先需要 的教师队伍,“标志一所大学水平的,是教授的数量和水平”。在他看来,知识和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依靠什么人办学的问题是学校建设的根本问题。“学校教学主要依靠老教师,依靠的问题很重要。刘备依靠诸葛亮不惜三顾茅庐,我们也要真正诚心诚意地依靠”。匡亚明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一系列举措,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工作大踏步前进。在匡亚明的大力倡导下,南京大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绵延相传。
年,学校提升冯端等12人为副教授,12月提升程开甲等4人为教授,年5月提升了曲钦岳、闵乃本等人为讲师。年,制定了《南京大学培养提高师资暂行办法》。
重视科研催开科学研究金花
成立 届校学术委员会
年7月20日第三届校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南京大学自然、人文科学学术委员会人选名单。
南京大学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高济宇
委员:么枕生、王希成、叶南薰、孙光远、任美锷、李学清、李景晟、施士元、郑集、陈旭、陈纳逊、耿以礼、徐克勤、徐尔灏、高鸿、高济宇、黄士松、曾远荣、杨怀仁、鲍家善、戴文赛、戴安邦、魏荣爵
南京大学人文科学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范存忠
委员:方光焘、王绳祖、戈平、何如、范存忠、商承祖、陈中凡、陈瘦竹、陈嘉、陆丰、郭斌龢、蒋孟引、韩儒林
匡亚明在大会上讲话
匡亚明作大会发言
党代会通过关于办好《南京大学学报》决议
“五朵金花”是南京大学这一时期科研工作的代表成果,这些科研项目始于50年代末,在年北京高教部直属高校科研成果展览会上展出,令人瞩目。
年,邓小平参观高教部直属高校科研成果展览会。
金属缺陷研究
年,朱德参观高校科研成果展览会时观看南京大学的展出内容。
大米草引种和利用
华南花岗岩研究
分子筛研究
内蒙古草原综合考察
Thankyouforreading
结语
《纪念匡亚明诞辰周年第二辑》将向大家进一步介绍匡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年再掌校印后的业绩。下周四推送敬请期待。
END
南京大学档案馆
历史
交流
分享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广州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