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调皮的拉萨

初次入藏,我尚年少无知,一颗年轻的心满是欢喜——那时的拉萨于我陌生而又神秘。七年前,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我从家乡——那个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坐上了前往高原的飞机奔赴拉萨,当我走出贡嘎机场,炙热的太阳光扑面而来,火辣辣地映照在我的印堂上,一瞬间竟有些头晕目眩。后来,那富足、狠毒的阳光便久久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历历在目。七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蓦然回首,竟恍若隔世。随着岁月的蹉跎,我慢慢习惯并爱上了这里。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暮去朝来光阴荏苒,年龄在不知不觉中徒增七岁,我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少年。私下也会托腮暗想:流年似水,我何曾留下过游丝一样的痕迹?斗转星移,好多事都已物是人非了吧?但好在长年累月积攒的生活经验,使我逐渐掌握了拉萨的脾气。如今的拉萨于我而言,亲切而真实。初中地理课本里用一句“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新疆早晚温差之大,但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拉萨也不失妥当。拉萨像极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拉萨素有日光城之称。每个清晨当太阳穿过云层、掠过山顶的一刹那间,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披上了一件五彩霞衣,璀璨夺目。夜宿在拉萨城区的游客,早早地爬出被窝,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迈着欢快矫健的步伐,穿梭在人流不息的转经道上。在冬日的暖阳里,你大可暂时抛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苦恼,体味一番书画琴棋诗酒花的悠然。春寒料峭。刚爬上山顶的太阳在初春的早晨还未蓄足热量但金灿灿的光芒早已一泻而下,洒在布达拉宫的屋顶上,熠熠生辉,沉寂的布达拉宫广场从睡梦中瞬间惊醒。穿着棉袄,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游客,竟也雀跃地伸出藏在袖子里的双手,拿起相机记录一天美好旅程的开始。铺满河道碎石的林荫小道,被川流不息的人群磨得油光锃亮,无一不在诉说着离人的悲欢、曾经的惆怅以及拉萨人民日常生活的变迁。夜幕初垂,华灯初上,布达拉宫广场上人潮退去,白天一片喧嚷的城市归于沉寂,能歌善舞的藏家儿女把活动阵营转移到了大大小小的朗玛厅,在拉萨啤酒和民族音乐声中尽情地狂欢,抖落一天的疲惫和风尘苦旅。有的约上三五好友,在自家的藏式火炉旁围炉取暖,相互间诉说着发生在这座城市角落里鲜为人知的故事。调皮的男孩儿也有善解人意的时候,拉萨的夏季成为人们最为期盼的日子之一。当初夏的第一缕清风掠过拉萨河畔,沉睡中的万物便被惊雷吵醒,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点绿了平日里光秃的荒滩、荒芜的草地、土黄的山峦。高原的仲夏,鸟鸣婉转,蔚蓝色的天空下漂浮着棉花糖似的云朵,姹紫嫣红的花朵争先恐后地怒放,黄昏时的晚霞好似被打破的颜料罐,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这热烈奔放的夏日、这热情喧闹的街头,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相继奔赴圣城,来来往往的游人簇拥在布达拉宫广场上,用不绝如缕的快门声,定格下每一张幸福的笑脸。每到夜幕降临,布达拉宫广场上的音乐喷泉总是会准时响起,伴随着《坐上火车去拉萨》美妙的音乐声,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开始与热情好客的藏家儿女手拉着手围成一圈,跳起了热情奔放的锅庄舞,幸福的欢声笑语在这座高原城市的上空久久盘旋,消除了游人一天的舟车劳顿。高原的夜晚和白天一片欢腾。八廓古城作为西藏的历史文化名街,游客更是摩肩接踵。本地的特色牦牛肉、奶渣、酥油、青稞衍生产品等琳琅满目,来自异域尼泊尔和印度的商品异彩纷呈,国内外的商贾在这里云集,古色古香的巷子里,独具藏家风韵的商品叫人目不暇接,叫卖的吆喝声混杂着行人的讨价还价声,萦绕在每条溢满酥油馨香的巷子里。当第一缕秋风吻过高原的寸寸土地,一夜之间,整个拉萨河畔的藏柳就披上了红装。夕阳西下,碎绸般的夕阳荡漾在微波粼粼的河面,配上天边的火烧云,竟好似一幅中国写意画。大人小孩赶趟似的走出家门,一边到河道间的林地里过林卡,一边用镜头定格下拉萨河畔的百里画廊和丰收后的好心情。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慵懒地躺在沙发上沉思:拉萨调皮的天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他们坦然地接纳、包容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就如坦然地接纳多变诡谲的天气。正是这样特殊的地域环境,孕育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迥然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奇特的风貌。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她独具特色的藏家风韵,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如潮水般涌来驻足观赏,探索的目光和身影让拉萨这座城市更显深邃和神秘;诸多文艺青年更是一茬接着一茬奔赴圣城拉萨,好似每个怀揣文学梦想的人都有一个拉萨梦,使得这座高原上的城市共同构筑起了本地人、异乡人和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

各位读者朋友们:

《读西藏·晚安》栏目邀你读西藏啦!如果你喜欢阅读,那就给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zn/13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