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晚”,发现更多精彩。青年画家马雅茹以水彩画+中国画的形式,精心刻画《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中十三个感人的画面。
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亮相年央视春晚后,迅速传唱大江南北。人们在沉醉于旋律之美的同时,也对雄壮豪迈的新疆北疆风光,尤其是可可托海和那拉提充满了神往。
喜爱这首歌的人,有的在心中为这个故事勾画了场景,有的创作了沙画在网上传播,也有的经巧思挥笔作画。4月9日下午,在“新疆春季文化旅游资源对接会”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系列组画正式发布,13幅作品色调绚烂,人物俊逸,风景怡人,画意酣畅,极具新疆韵味,将这个故事首次以画面的形式娓娓道来。
音乐故事,丹青呈现现场展示的5幅画作中,以自然风光为铺垫,循序渐进地叙述人物和故事情节。第一幅描绘了额尔齐斯河畔的神钟山和三号矿坑,第二幅画面展示年轻的牧羊人在水草丰美的草原悠然放牧,第三幅则为山花烂漫时节,勤劳美丽的养蜂女带着两个可爱的孩子来到可可托海……观者欣赏画作的同时,耳畔仿若响起了“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的熟悉旋律。
本系列组画由新疆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魏宝山创意策划,新疆国画院特聘画家马雅茹创作。去年12月初,魏宝山到阿勒泰出差,晚上与朋友聚会时,有人提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第二天返程途中,他从手机上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作品中富有画面感的歌词和凄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
“回到乌鲁木齐后,这首歌依旧在我脑海中盘旋。几天后的一个午夜,当我在画室再次聆听这首歌时,产生了使其‘变成’画面的冲动。让可可托海和那拉提神奇的人文美景,让牧羊人和养蜂女凄美的爱情故事,通过丹青晕染和艺术再造,创作成美丽的画卷,永远流传下去。”
27岁的马雅茹,今年夏天即将取得硕士学位从新疆艺术学院毕业。她出生在甘肃天水,自幼喜爱绘画,一直品学兼优,年考入新疆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年和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学业奖学金一等。在水彩画的学习、研究和创作上,她已小有成就,作品多次参加新疆及全国展览并获奖或被收藏。
年,马雅茹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国画院特聘画家。同年,她牵头组建新疆国画院“桑皮纸上的水彩画”研究小组,与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们一起,探索研究非遗桑皮纸与水彩画融合创新之路。她牵头创意的“丝路水韵――桑皮纸水彩系列文创产品”,先后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新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疆赛区铜奖。
关于此番创作,“来到新疆求学的9年时间里,我采风的足迹几乎遍及天山南北,并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今年春节前,魏老师想找画家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创作成一组系列作品,我有幸接受创作任务。央视春晚播出时,我再次被王琪演唱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打动,创作激情被点燃。”马雅茹说。
在对系列作品构思、起稿、创作的数月时间里,为力求达到理想的创作效果,魏宝山和马雅茹一边大量搜集这首歌的绘画素材,一边琢磨绘画形式、绘画内容和绘画者的选择,广泛征求美术界、音乐界和文化旅游界专家学者的意见,还得到了新疆知名画家李保存、尤山、何孝清等人的关心和指导。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决定以“水彩画+中国画”的形式,刻画歌曲中13个感人画面。
雪山、松林、花海、草原、河流、羊群、驼队、蜂房、毡房……歌曲中透露出的新疆风光元素,如何与人物故事和谐相融,于马雅茹来说,作品构思的过程颇有几分困难。她微笑着回顾,“我是第一次尝试画系列组画,13幅连环画面要布局好、绘制好,对我是个不小的挑战。魏老师和其他老师们不断地鼓励我、帮助我,使我坚定了信心。这期间,我去了可可托海和那拉提,追寻牧羊人和养蜂女的足迹,不断寻找创作灵感,每次回来立即起笔构图,再跟魏老师交流探讨。如此反复,构图小稿打了十几回,最终定稿后才落笔进行创作。”
在画室静心创作时,马雅茹沉浸在《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动情旋律之中。脑海中反复琢磨,以怎样的笔意将这个故事“讲好”――失去丈夫的养蜂女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可可托海放蜂,年轻的牧羊人守护着母子三人,两人擦出爱情火花。为了不拖累牧羊人,养蜂女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悄无声息地离开,还托人告诉牧羊人她已远嫁到那拉提。转眼深秋,可可托海草黄水枯,已不适合牧羊,牧羊人却不愿离开,在那里等待爱人……
描绘新疆,歌咏新疆每一幅作品,从画面构图到着色晕染,从人物特写到背景布局,马雅茹反复斟酌、不断完善,力求完美,虚心向多位老师请教。为增加画面表现力,她还运用了撒盐等特殊的水彩技法。
“其实,对于这次创作我的内心有点忐忑。此前,我描绘的主题多为军垦题材,色调比较凝重。而这个故事打动了我,很想在风格上有所突破,用色绚丽表现主人公浪漫的爱情故事。同时,将中国传统书画的线条、印章等元素加入水彩画之中,展现中国水彩的魅力。”
埋头于创作之中,亦是马雅茹对新疆再一次加深认知的过程。以故事发生地为背景,画面之中巧妙地融合一些地标式景点。譬如可可托海的三号矿坑,可谓是我国的“功勋矿”,曾为“两弹一星”事业提供了重要稀有矿产元素,功不可没。如今,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已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透过这一系列画作,除了生动呈现出原歌曲中的故事,展现优美的北疆风光之余,这些载入史册的红色遗迹也是非常值得宣传了解的,可以作为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参观景点供游人参观。”魏宝山说。
第九幅画作,驼铃声声,养蜂女不辞而别,悄悄地离开了可可托海,去了美丽的伊犁那拉提。继而,马雅茹又在第十幅画作中描绘了空中草原,这里百花争艳,风吹草低见牛羊。之后的两幅画作,“剧情”有了波澜,养蜂女难忘牧羊人,但又不想拖累他,故而在信中说自己已经嫁人,牧羊人收到信后坐在草地上掩面而泣,痛不欲生。
对照原曲,最后几句歌词为“毡房外又有驼铃声声响起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再没人能唱出像你那样动人的歌曲再没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让我难忘记”。
“如若这样收尾,似乎过于哀伤了,我们和许多听众一样,在内心还怀有美好希冀。”4月6日,马雅茹完成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系列组画的最后一个画面,牧羊人骑着马迎着火红的夕阳而去,留下一个温暖的剪影……她想传达出“爱就要相守相依,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的意境,赋予了故事更多的遐想空间。
在国内,一首歌唱火一个地方,甚至带动当地旅游并不鲜见。新中国成立后,《小白杨》《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们新疆好地方》等广为传唱的歌曲,让青海、新疆成为向往之地。近些年,诸如《成都》《去大理》《回到拉萨》《我们的时光》等流行歌曲,带火了相关城市成为热门旅游地。知名画作也有类似情况,年,《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后,使得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黄公望村名气越来越大,如织游人为当地带去了经济效益。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系列组画发布后,将陆续在乌鲁木齐、阿勒泰、伊犁、北京等地巡回展出。而得知消息的自治区邮政公司、新疆纸传文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已经着手联系策划推出同一主题的邮政明信片、邮册、手机壳、T恤衫、旅游包等文创产品。
阿勒泰和伊犁两地的媒体很快转发系列组画,富蕴县文旅局、阿勒泰泰旅集团沟通联系,希望与新疆国画院携手,共同挖掘策划“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文旅融合的特色文化活动,研发“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特色衍生文创产品。此外,克拉玛依市文旅局、独山子文旅局,也希望在系列组画中加入独库公路、油田景色的作品,因为“养蜂女前往伊犁的路上,一定还有动人的美景、感人的故事”。
这几年,魏宝山曾策划出版过《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名家书画作品邮册》,研发推出“新疆礼物――桑皮纸上的大美新疆”系列组画,“楼兰记忆·桑皮纸书画残片”,“手绘新疆·非遗桑皮造纸制作技艺长卷”等。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传播度广,无疑为新疆,尤其是可可托海和那拉提做了最好的宣传,相信同主题画作也是一样,这次创作是一次文旅融合的有益尝试。我希望通过《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系列组画,让更多人铭记这个爱情故事的同时,被大美新疆所吸引,前来旅游,实地走一走、看一看。”魏宝山说。
而青年画家马雅茹通过此番创作,内心感触良多,也坚定地选择了毕业后留在新疆,继续为描绘这片美丽的热土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融媒体
文/图王素芬
编辑:王璐
小晚文苑你未必出类拔萃
但一定与众不同
我们,用文字治愈心情
投稿邮箱:wlmqwb_fuk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