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录丨一场淄博企业家和现代农民的数字农

记者樊伟宏沿齐峰路和辛河路交汇处一路向北,由山东科大集团(下称科大)和淄博临淄绿满坡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搭建的数字农业基地徐徐展开。秋收已过,合作社理事长李延强等来了久违的平静,站在他身旁的还有山东科大集团董事长曲明,面对着眼前亩的玉米田,两人就这么默默站着,时不时互递一根香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说一句话。他们二人中一个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另一个是在农技圈远近闻名的行家里手。因为有着相同的农机爱好,两人相识相交了十数年,又因为怀揣着相同的数字农业梦想,一点一滴搭建起了这块数字农田。李延强眼前的这片土地,生长着他和曲明的数字农业梦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发展格局已经被打破,农村的产业结构、治理方式都需要重新规划和探索,其中,用数字技术推进农村现代化无疑是时下焦点。“老曲,你说,接下来咱们该咋干?”李延强目光微动,像是在自言自语。“检测的精确度要再提一提,装备也该继续升级了,至于还有哪些更适合改进的,你常年守在这,比我有经验……”曲明回应。这是他们的数字农业战场,亦是他们的植梦之地。变化热闹的秋收场景依然在李延强记忆中来回浮现。彼时,玉米收割脱粒一体机来回穿梭于田地之中,摘棒、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得益于智能农机的有力加持,为李延强省出了不少“喝茶偷懒”的时间。“收成不错,玉米亩产斤左右,比去年提高了约15%,产量效益提升显著。”李延强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李延强本是建筑行业出身,早年间受国家对农业的利好政策吸引,转型做起了现代农业。据他介绍,目前合作社共流转了周边九个村庄的余亩田地,种植了余亩春播玉米,亩大豆以及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李延强表示,好成绩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步步推进,在科大的助力下,基地实现了智能水肥一体化喷灌、精密农田气象站、土壤氮磷钾元素检测器等设施铺设,能够智能完成随时灌溉、精准施肥、智能化作业等工作,种种举措都有效促进了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就以灌溉为例,同样的土地面积,过去人满灌作业需要半个月的项目,现在只需要两个人、一周时间就可以完成,但从人工成本来看,一年合作社就能节省15—20万的费用。”智慧农业技术在合作社的推广使用,让他们发展自身业务更有底气的同时,也让李延强成为周边农户的“主心骨”。“我也好,科大也好,都希望通过自身经历和走过弯路积累下来的经验以及这些年来收集得到的各种信息和资源,去帮助、带动更多周边农户共同增产增收,共同致富,让智慧农业在乡村的普及面更广。”李延强说。结缘与科大的“结缘”,是让李延强诸多设想变为现实的关键。作为淄博最早并长期致力于智慧农业研究、农业物联网技术建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淄博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的脚步不断提速的大潮下,基于在农业农机监理检测领域深耕20多年的经验沉淀,科大早已走出了带有自身特色的智农之道。资料显示:山东科大集团成立于年,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起草二十多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近二十项实用新型专利近百项,致力于智慧农业、智能农机(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无人驾驶系统、智能终端)等项目的研发、生产。“再好的技术,都要与土地紧密结合。”在曲明看来,帮助李延强的余亩农田实现升级换代,也是集团“了解土地”的最好实践。“以时下热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布置在各个节点的传感器,将实时监测的土壤养分、水分等情况反馈给水肥一体机,根据检测数值变化,实现灌溉施肥的智能化、数据化、科学化管理。”曲明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而要想在这些环节取得技术突破,必须要结合实际,在他们多年的合作摸索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提高检测的精准度,为提质增效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曲明说。下一步怎么走最扎实,曲明(左)和李延强不断地交换意见不仅如此,此前,由淄博市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依托科大研创的智慧农机服务管理平台“找农机”小程序正式上线,自此也开启了淄博“农机”智慧助农的新模式。曲明介绍,目前他们通过管理平台,农事生产中,农户和农机手利用智能手机登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zn/16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