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晟章然盛锐
今天(3月10日)下午4点,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二次新闻发布会以网络直播形式举行。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的有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仁,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应旭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屠国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来波平,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委委员、副主任邓兴顺,西湖区副区长柴闻乐。
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德清主持。
首先由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应旭旻介绍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情况——
一、全市疫情基本情况
年3月9日0-24时,全市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截至3月9日24时,全市已连续19天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全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例。其中:余杭区37例,桐庐县24例,江干区19例,萧山区18例(其中机场检疫1例),西湖区16例,拱墅区12例,上城区10例,钱塘新区8例,下城区7例,滨江区、富阳区、临安区各5例,建德市3例。累计出院例(其中划归外省病例12例)。目前无重症病例,现有病例病情均稳定。截至3月9日24时,全市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已解除隔离医学观察人,尚有人在隔离医学观察期内(含外地确诊的输入性病例在杭的密切接触者)。
二、境外输入防控情况
3月2日,浙江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从原来的一级调整为二级。但是,虽然等级降低,风险意识不能降低,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始终不能松。当前国内防控形势向好,但境外疫情日趋严重,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成为重中之重。截至3月9日24时,我省公布境外输入病例共10例,均为意大利回国人员,其中就有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涉及到我市,另外每天还有从高风险、较高风险国家回杭、来杭的人员。3月7日,我市从一名法国回杭人员的鼻咽拭子样品里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该人员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无发热、咳嗽,也无肺炎影像学改变,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
接下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仁介绍我市疫情防控期间春茶生产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杭州茶产业兴旺、茶文化繁荣、茶科技发达、茶品牌响亮。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春茶生产和西湖龙井品牌保护工作,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做好春茶生产准备工作。
一、今年春茶生产形势
据统计,全市现有茶园面积56万亩,其中春茶采摘面积49.6万亩。去冬以来,气象条件有利于茶树安全越冬,预计3月气温总体偏高,利于茶芽萌动生长。今年,全市春茶产量预计1.3万吨,其中名优茶占比60%以上,西湖龙井茶产量约吨。根据专家团队综合研判,西湖龙井茶龙井43品种将于3月15日左右进入开采期、群体种将于3月底开采。今年我市春茶生产保持正常年份水平,茶叶自然品质优于上年。
二、全面保障春茶生产
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已取得明显成效,春茶生产也将即将进入大规模开采期,各级各有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开展工作,有效保障我市春茶生产。
一是着力实施“用工五法”。前期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及时摸清全市春茶用工需求,并采取了五条措施着力缓解用工短缺问题。措施一:本地挖潜招工。广泛发动本地闲置劳动力参与春茶采摘。措施二:专车接人招工。到疫情稳定地区组织定向招工,安排免费“直通车”上门接人,并统筹安排解决分散住宿问题。措施三:错峰互助用工。引导茶农有序分时上山、包片采收,开展互助互换用工、错时错峰作业。措施四:共享合作用工。将农家乐、民宿、餐饮业等员工与农业企业用工进行余缺调剂使用。措施五:机器换人减工。鼓励采用机械化采收、自动智能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减少采制茶用工。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实采制茶用工24万人,占需求数的92%。全市家茶企已全部做好开工准备。
二是强化防疫安全保障。积极巩固前期防疫成果,制订应急管理预案,细化采茶工招募、信息审核、到达保障等举措,严防疫情反弹。加强采茶工管理,通过建立员工健康档案、采取分区块包干和错峰采摘、分散收购原料茶等方式,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提前做好防疫物资保障,确保采茶工口罩、洗手液等防护消杀用品的足量配备。
三是积极助力茶叶销售。按照“疫情管得住,茶商进得来,茶叶出得去”的原则,有序开放茶叶市场,并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进一步整合现有农产品交易平台资源,积极拓展茶叶交易模式,实行直播、电商等线上销售,全面打开销售市场。在积极鼓励茶农采收茶叶的同时,动员支持茶企加大杭产茶叶收购力度,综合考虑收购量和收购金额等因素,对茶企收购西湖龙井春茶给予相应的补助,从而加快毛茶出货速度,稳定茶农心理预期。
四是合力加强政策扶持。为减少春茶生产期间异常天气对茶农的影响,从2月21日到4月20日,全市实施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目前已有家主体投保,保额1.25亿元。各级政府还采取各项补助措施,帮助茶农茶企共渡难关,现已落实万元财政资金对采茶用工、防疫物资、春茶销售等进行补助,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三、西湖龙井茶启用数字化管理和新的产地证明标识
西湖龙井茶是杭州的金名片,获得了国家质监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和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西湖龙井茶的生产和品牌保护,要求相关部门要服务和监督好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最近,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联合下发了《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管理办法》,自3月1日起,正式启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新的产地证明标识,通过统一核定面积、建立电子账户、购销实时划转、实物证明标换领、统一编号管理、销售必须贴标等数字化管理手段,做到源头管控、实时透明、刚性执法,实现西湖龙井茶从茶地到茶杯的全程闭环监管。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抓好春茶生产管理与监测工作,加强对企业与茶农的指导服务,加强对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使用的服务与监管,落实好各项对企业的帮扶措施,确保春茶生产稳产保收。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屠国兴介绍服务春茶生产工作有关情况——
为切实加强西湖龙井茶品牌保护,进一步规范西湖龙井茶产销行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制订了《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管理办法》,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市平方公里西湖龙井茶保护基地内的所有茶农和授权茶企统一纳入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进行管理。现我对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通报。
一、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分总则、管理平台、标识申领、职责分工、流程管控、奖励惩处和附则7个部分28条。其主要内容概括为六点:
1、数据核定精准化。由区、镇、村三级根据测绘数据,对每家茶农、茶企的茶地面积、地块、产量等基础数据进行核定,全部统一填报到数字化管理系统。数据实行一年一核,由西湖区人民政府和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基础数据库管理维护。
2、茶农账户电子化。在管理系统中为每家茶农、茶企建立独立的电子帐户,每个帐户生成一个独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zn/1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