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新闻报道中华锦绣寸锦寸金

活动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更是全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增加城市魅力的重要方法。

活动目的:

走进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认识南京云锦,学习云锦各种图案的寓意,了解创新技术在云锦保护与发展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雏鹰

拉萨路小学二(3)班晓拉雏鹰假日小队:

单清妍、周嘉音、周嘉禾、俞知乐、李郑皓、庄诚予、吕唯伊、于奕湉、雷悦灵、袁鑫玮、张馨竹、杨佑泽

晓庄一实小四(1)班展翅飞翔雏鹰假日小队:

胥文宇、李磊、韩辰翊、苏彦博、许嫣然、郑家浩、张菁珂、芮程、陆铭晟

晓庄一实小二(2)班七彩梦想雏鹰假日小队:

李熠、夏昊冉、陈肖然、邓屹峰、姚宸熙

拉萨路小学二(3)班晓拉雏鹰假日小队:

单清妍、周嘉音、周嘉禾、俞知乐、李郑皓、庄诚予、吕唯伊、于奕湉、雷悦灵、袁鑫玮、张馨竹、杨佑泽

晓庄一实小四(1)班展翅飞翔雏鹰假日小队:

胥文宇、李磊、韩辰翊、苏彦博、许嫣然、郑家浩、张菁珂、芮程、陆铭晟

晓庄一实小二(2)班七彩梦想雏鹰假日小队:

李熠、夏昊冉、陈肖然、邓屹峰、姚宸熙

1月19日下午扬子晚报的小雏鹰们来到位于南京市建邺区茶亭东街号的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这里是中国唯一的云锦专业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今天,我们的小雏鹰们将实地寻访,找出云锦历史以来所取得的创新成就,并通过“云锦”这一城市名片感受古都南京的迷人魅力。

小雏鹰们跟随着大白老师走进展厅,了解了南京丝织业发展的历史,见到了南京丝织业发展的源头——斗场锦署。云锦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全城织机曾多达3万多台,“城南城北,门东门西,处处设机杼,家家有机房”。大家通过《南都繁会图》得以一窥当时南京丝织业的繁荣景象。通过讲解,大家还知道了南京云锦与《红楼梦》的之间不解之缘。

展厅内立着12台云锦传统木织机,每台机长5.6米,宽1.4米,高4米,沿用明代丝织工艺技术,由两名织手共同操作,1人坐在花楼架木上,负责拽花,下面1人负责织造,根据上面织工提起的花纹经线进行挖花盘织,妆金敷彩。由于工艺精湛复杂,每天只能织出5~6厘米,古有“寸锦寸金”之说。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了解到,云锦博物馆展示着云锦织造工艺、明清云锦精品实物以及中国古代丝织文物复制品等,有着多年手工织造历史的南京云锦,以特殊的浮雕、镶嵌技艺,表达出特殊的审美境界和文化艺术魅力,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不由感叹云锦真不愧是中华瑰宝。

南京云锦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我们的小雏鹰们在珍惜爱护云锦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起弘扬云锦文化的责任,将南京云锦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云锦。

文/大白

欢迎参加扬子小记者

享受我们的小记者福利!

订阅号:扬子小记者(yzwb-xjz)

服务号:扬子晚报小记者(yzwbxjz-xhby)

最终解释权归扬子晚报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bbfz/12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