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公元十五世纪,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发愿要在雪域湍急的河流上修建桥梁,为众生谋利。为了募筹建桥善款,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县挑选了七个聪明美丽,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戏班子,他以佛教故事内容,编演成戏剧,教给姑娘们,由唐东杰布击鼓敲钹为她们配乐歌舞,此后,这个戏班子开始随处表演,以劝化众生,募集建桥经费。姑娘们明艳动人,歌声婉转悦耳,舞姿妙曼,人们百看不厌,给了他们很多钱财和物品。正是有了这些钱财,唐东杰布一生共修建了58座铁索桥,人们赞誉他为“铁桥活佛”,而这七位姑娘们表演的这种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艺术,被认为是藏戏的雏形,藏戏也由此被称为“阿吉拉姆”-汉语译为扮演仙女的姐姐,在民间流传了下来。
藏戏艺术,古老神奇,韵隽姿秀,其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强烈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中,《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其古朴,神奇,怪诞,瑰丽的藏戏面具,更是吸引了每一个看过藏戏演出的人。
藏戏面具,将古老的面具艺术用稚拙又热烈的表现方式,将人类的善恶忠奸,淋漓尽致的挥洒进戏曲里,生动浪漫地辅助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藏戏中不同的角色绘制的面具色彩各不相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这类面具常用鲜艳的色彩,对比强烈,象征夸张。
藏戏面具
其中,白色或土黄色面具表示人物性格纯洁、善良、温和,老实敦厚,多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所佩戴。
黄色面具表示洁善神圣、功德广大、知识渊博,活佛、仙翁或喇嘛多是黄色带白胡子的面具。
蓝色面具表示正义、勇敢,为勇士相。
绿色面具象征慈爱、美貌端庄,属于度母或空行母化身的女子,王后或男女主角的母亲也多带墨绿色的小面具。
红色面具象征权力、正义,表示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凡扮演国王的多带深红色带黑色胡子的面具,大臣、总管等一类臣子多均戴淡红色带灰色胡子的面具。有时藏戏里宗教跳神中一些男性呈愤怒状也常用红色。
黑色或黑花色表示凶恶、妖邪,妖魔鬼怪多用黑底上红嘴白牙面具或青面獠牙张着血盆大口,狰狞恐怖的立体大面具,一些反派丑角均带黑色面具。
半白半黑面具表示奸诈、伪善,耍武术的快嘴舞女亚玛更迪就是半百半黑的面具。
此外,还有动物面具,或采用早期藏族民间拟兽舞蹈面具,制成动物外皮,模拟动物姿态动作进行表演,或临摹动物的主要形象特征,制成面具,演员戴于头上作虚拟象征性的表演。
记者:左晓萌
编辑:左晓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