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需要一次ldquo深度游r

除了李白、杜甫,还有课本上背诵过的那些名篇,关于唐诗,你还知道什么?

今天的中国人说起唐诗,通常说的是《唐诗三百首》,而不是《全唐诗》。这部由康熙皇帝主持编修的大书,收录唐诗多首,作者约人,共计卷,全面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最高峰——唐诗的璀璨成就。

由于《全唐诗》卷帙浩繁,迄今为止真正读完的人屈指可数,市面上各种解读唐诗的图书,多半也是基于《唐诗三百首》。资深媒体人张清花费了四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通读《全唐诗》、仿照诗话体例而写成的笔记汇编《清读全唐诗》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与启真馆联合推出,书中收录了条诗话,以现代人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唐诗中蕴藏的宇宙哲思、志向情感。

3月12日,张清携《清读全唐诗》做客“亚洲铜文化大家私聊会”,与读者分享了他为何要通读《全唐诗》、从《全唐诗》中读出了什么、《全唐诗》究竟该怎么读等话题。讲座由知名设计师、学者韩湛宁主持。

▲张清做客“亚洲铜文化大家私聊会”

(黄伟钊摄)

读完《全唐诗》的人寥寥无几

张清半生从事报纸副刊工作,是深圳的一位老新闻人,曾任《深圳晚报》周末版主编、深圳商报文艺部主任、《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主编,著有《百年百日》《吹皱集》,合编有《私人阅读史》《向阅读致敬》等。

《全唐诗》是部什么样的书?讲座伊始,张清介绍道,清朝平定天下后,为了偃武修文,康熙皇帝发起了编修《全唐诗》的出版工程,将这个任务交给当时的江宁织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曹寅及其团队在扬州开局修书,花了一年多时间编出了《全唐诗》,收录唐诗多首,作者约人,共计卷,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到了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在《全唐诗》的基础上编选了《唐诗三百首》。为何叫这个书名?张清说,“三百”不是一个简单数字,它是从《诗经》来的,《诗经》古称“诗三百”,“唐诗三百首”暗示了一个价值判断,即唐诗承接《诗经》,是中华诗歌经典,可以与《诗经》比肩,实际上这部书里收录了首诗。

《全唐诗》是皇皇巨著,仅诗歌数量就将近5万首,让人望而生畏。自它诞生至今,后人出过不少解读唐诗的书,如清人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民国闻一多的《唐诗杂论》、施蛰存的《唐诗百话》、钱锺书的《钱锺书选唐诗》,最近这些年,也有学者欧丽娟的《唐诗可以这样读》、诗人西川的《唐诗的读法》、自媒体人六神磊磊的《六神磊磊读唐诗》……其中多数都是选读,通读并解读《全唐诗》的寥寥无几。

是“微博体”,更是“诗话体”

早在大学期间,张清就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对唐诗以及它诞生的那个伟大时代充满向往,继而萌生了要通读一遍《全唐诗》的愿望。然而工作繁忙,一直没能抽出时间,直到年他离开工作岗位,才终于系统性地完成这一梦想。

在研读《全唐诗》的过程中,他把自己的心得做了笔记,有点评,有漫话,有读后感,有考究,有戏笔,长刚百言,短则几十个字,陆续发布在微博上,不知不觉积累了几千条。年初,他将这些读《全唐诗》的笔记辑录整理出来,重新做了修改和遴选,选出条,结集出版了《清读全唐诗》一书。

张清表示,《清读全唐诗》看起来是“微博体”,随意、简短、零碎,但追根溯源,其实更接近中国古代传统的“诗话体”“笔记体”“札记体”,如钟嵘《诗品》、欧阳修《六一诗话》、陈师道《后山诗话》、金圣叹选批唐诗等。

因是“闲人闲笔”,反而更能从中一窥张清极为私人的审美趣味,他谈李白心中的纠结、杜甫去后的旧宅、柳宗元的文字游戏乃至唐代人对时空的发想等,足见读书之细、用心之深。读者自可跟随他歌哭笑骂、玲珑恣肆的妙笔,一览《全唐诗》的精华。

读唐诗,需要一次“深度游”

曾有人说,《全唐诗》中收录的诗作良莠不齐,有许多平庸之作,还不如读精华版的《唐诗三百首》。那么,张清为什么要花大力气通读《全唐诗》?

“因为我不满足于只看那些标志性的景点,跟着别人都追捧那些网红打卡地跑,而想来一次深度游。”张清说,他有意避开了那些大家熟悉的名诗,即使那些众所周知的诗人,他选的也是大多数读者颇为生疏的诗作,“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用这样‘深度游’的方式,领略一遍这座高峰上上下下的风光,就会看到只跑网红打卡地看不到的东西。”

尤其在读《全唐诗》的过程中,张清发现了很多历史史料,与历史、文学史勾连起来,找到了一条“以诗证史”的新路径。比如对照李白和贾至的诗歌酬答《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江南送李卿》,他发现李白被流放去夜郎,确曾过洞庭湖沿湘江南行,这是中国文学史和李白研究的一桩争论不休的“公案”。比如发现吕温公元-年出使吐蕃国,长期住在拉萨,并写诗记录了在拉萨的行旅《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这是唐代外交史上一个罕见的史料。比如,他惊喜地发现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孟郊,其诗作极具思想性和批判性,《择友》对人性的批判深入骨髓,《寒溪》对“反战”的思考超越时代,“孟郊的思想闪着一道寒光,这是我们在一般的唐诗选本和课本上看不到的。”张清说。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高峰

当天的讲座上,张清围绕“为什么说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做了详细阐述。在他看来,唐诗有五个成就,是其他时代的诗歌不可匹敌的。

第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自诗经始,历经演变发展,至唐代臻于完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局面,在唐代形成的这种格局,后来历朝历代再也没有超越。第二,唐代诗歌题材得到空前拓展,极大地扩张了诗歌反映书写时代风貌、记叙社会人生的广度和深度。第三,整个有唐一代,诗歌天才代不乏人,呈持续井喷之势,是真正的万马奔腾、群星璀璨的时代。第四,唐诗创造了大量堪称千古绝唱的诗篇,它们精神雄健、气概豪迈、充满自信、张扬人格,汇集在一起,共同呈现出一个伟大时代的耀眼光辉。第五,唐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以后历代的诗歌流派、诗歌主张、诗歌活动,屡屡也证明了唐诗的巨大影响力。

谈到唐诗的兴盛,张清分析,主要有几个时代因素。首先,进士科举考试要考唐诗;其次,上流社会推崇,从皇帝到贵族、妃嫔无不作诗;再次,中唐以后诗歌唱和成为文人中的一种风气,《全唐诗》中百分之七十的诗都是应酬之作。写诗是唐朝文化人的生活方式。最后,写诗就像今天的写歌词,在唐朝是一种娱乐需要,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著名文化人魏甫华、知名编剧萧璟、纪实摄影家吴忠平、知名书评人瘦竹等嘉宾也莅临了当天的讲座。

韩湛宁认为,作为一个都市人,张清这些年一直住在“城市边缘处”——深圳龙华的观澜,与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这也是他能让心灵游走在古典与现代两个世界之间,并始终保持纯粹和专注的原因之一。在韩湛宁看来,唐诗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清读全唐诗》的价值之一就在于让现代人重新爱上唐诗。“一颗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绝不是种子本身的养分有多少,而是它基于外部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在一个设计师的成长历程中,文学是最重要的因素,唐诗可以代表中国文学给予我们那份营养。”韩湛宁说。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张清与现场读者就“如何读唐诗”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读《全唐诗》之后,张清自己最爱的一首诗是有“孤篇压全唐”之称的《春江花月夜》,如果想从哲学层面、价值观层面读唐诗,他建议读柳宗元的诗,“关于生命、时间的思考,诗能带给你很多种答案。”

来源

读创APP

编辑整理

深圳全民阅读

运营服务

晶报社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往期推荐

1

●深圳这些特色书店,你去过几家?

?点击阅读

2

●最爱书籍榜单!这些地区的学生最爱看这些书......

?点击阅读

3

●吐槽大会出圈的许知远,四十年来最看重这本书

?点击阅读

4

●真的,别再给你家孩子看盗版书了!

?点击阅读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bbfz/14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