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期
童年系列精短散文(一)虹
文/晓橹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乡下孩子最喜爱夏天。夏天不仅游乐项目多,譬如放牛、牧鹅、洗澡(游泳)、偷瓜、爬树、钓鱼摸虾,小孩儿皆乐此不疲;且各种昆虫纷至沓来,诸如蜻蜒、天牛、螳螂、蚂蚱、蝉、蚂蚁,都是小孩儿快乐的天使。喜爱夏天还有一个原因,——夏日天空之奇妙变幻,既有“东边日出西边雨”的诡异,又有七月看巧云的奇观,更有雨后妖娆扎眼的虹!
赤日炎炎,南风剪剪,一帮孩子一会儿在树上掏鸟蛋、摘桑椹,一会儿在地上抓母儿、捏泥巴,一会儿在河里打水仗、捉迷藏。黄梅天,十八变。天上忽然飘过一朵乌云。轰隆隆,雷声炸响。瓢泼大雨如倾如倒冲天而下。戏嬉的小儿四散而去,双手箍住头顶,慌慌地往家逃。我则像受惊的小鸡雏钻到妈妈的怀里,哆哆嗦嗦,大气不敢出。儿时最惧怕天打雷。吃饭时不小心掉下一粒饭米虫,妈妈就板着脸,“响雷打头,快捡起来!”与小孩吵架骂人时,妈妈立即虎着脸,“响雷打头,不许骂人!”偶尔跟妈妈犟嘴抬杠,她亦如是说,“不孝,响雷打头!”“响雷打头”成了紧箍咒,只要妈妈一念,猴头的我便乖乖地举手投了降。
蓦的,雨住天晴,云山里蹦出太阳来,像一面铜锣,金光闪闪。我从恐惧里抽身而出,飞奔到湿漉漉的天井里。不经意间,在“铜锣”对面淡蓝的天幕上,“刷”地闪出一道五彩缤纷的长虹,犹如天桥般横跨于乡村上空。我见了立时兴奋起来,一边奔跑,一边锐叫,呼朋引伴,招来许多玩童。倏忽间,一群光屁股,赤着脚丫子的黑黝黝的孩子,集合似的拥挤在高高的长长的河坝上,全都伸长脖子看。呵,桃花红,柳叶绿,菜花黄,竹叶青,茄子紫……还有叫不出名的颜色,次第排列,就像陡然打开的调色板,撩人心子呢。女孩子小脸儿兴奋得通红通红的,恨不能扛了竹竿子把虹挑下来!男孩子咧开豁了牙的嘴巴笑,弯弯的嘴巴翘上了天!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我们蹦着跳着,大声欢呼,扬着小手,好奇地指着各种色块,争先恐后地发挥想象力。或说虹是王母娘娘的腰带,或说虹是织女的水袖,或说虹是七彩跑道,或说虹是五彩河流……我们争执不休,虹来自哪里?又为何而来?虹是我们猜不透的谜语!
那一刻,乡村所有的生灵都为之心动,为之雀跃!
小牛犊为鲜润虹霓所感染,撒开四蹄,身子扭成一张弓,昂着脖子无比纵情地叫起来,“哞——”调皮的小猫抱住一株树干,噌噌噌,蹿上了房顶,自己玩耍,自己陶醉。快嘴的花喜鹊落在老榆树的高枝上叽叽喳喳地传递喜气。眼尖的灰鸭子看到倒映在水底的虹,一个个亮开了嗓子,兴奋地贴水竞飞。
一阵风袭来,虹飞动起来,越飞越远,一眨眼便不见了。河坝上,天使般快乐的孩子们又“轰”地一下四散开去,寻找新的乐子。“东杠热,西杠雨,南杠北杠卖儿女。”(苏北兴化,都把虹说成杠,不知为什么。)家乡的歌谣,就像遍地的野花,数也数不完。惟有一只小黄狗还翘着大尾巴,仄着脑袋,迟疑地立在那儿张望着。
虽是写虹,但却是一幅关于童年夏天的素描,简单勾勒,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是偷瓜、爬树、钓鱼摸虾等等的乐此不疲,也是闲看各种昆虫飞来飞去的快乐大军,还是妈妈摸头时温柔的时光。
一弯虹,与心灵交接,构架出了故乡浓厚的气息,晕染着童年,缤纷璀璨。
蝉
夏天到了,蝉儿鸣叫起来,乡下孩子的心也随着变得躁热不安。
乡间每有卖糖的光顾,小孩儿总是拿些鸡冠皮、牙膏壳换糖吃。东西换光仍眼馋着糖饼,卖糖的便提醒找些蝉壳来。
拣蝉壳,须得赶早,手持长长的竹竿,顺着宅前屋后的树上找;蝉壳常挂在树干上,有伸手可得的,但大都在高处,惟竹竿可及,竹竿不及的,就猴似的沿树干窜将上去,将它摘下来。若睡懒觉,拣了别人的屁股,蝉壳一个没有,白跑了一趟。这时便去找蝉虫,通常蹲在树根下,叉开五指,如工兵探雷般细细搜寻,遇酥松浮尘,轻轻刮去,露出一个铜钱大的洞,探手进去,就有一只肥肥的、通身发亮的蝉虫缘手爬上来。别看它长得呆头呆脑,走路蜗牛般斯斯文文,若置于空盒中,次日便会脱出壳来,铜质般透明金亮。而脱了桎梏的蝉,在你揭开盒盖时,蓦地腾空飞去。这就是金蝉脱壳的故事啊!后来因病吃中药时,每看到失去光泽的蝉壳,我就想:这是不是我幼时拣的呢?
乡间多植杂树,高低偃仰,婀娜多姿,蝉儿随遇而安,无木不栖。不知为什么,蝉儿终日在阳光下临风高唱,暑气越旺,歌子越亮。有时夜间溽热难耐,蝉儿依然一个劲拼命地唱。这时枕在母亲臂弯里的我就问母亲,母亲总是爱怜地说:“它是找妈妈。”我屏息侧耳,一听大惊,蝉儿正在一个劲喊着:“妈妈,妈妈。”后来读法布尔的《蝉》时知道,蝉在地下忍受了4年暗无天日的苦工,卧薪尝胆,才换来了一朝破土而出,在阳光月下的享受。蝉是为生命而歌唱啊!
里下河的孩子捉蝉很有趣。汪曾祺先生祖籍高邮,小时候捉蝉用蜘蛛网,他在《夏天的昆虫》里说:“选一个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粘。”兴化毗邻高邮,捉蝉的方法却迥异,——我们小时候捉蝉喜欢用粘竿,取面粉加水拌和,洗去淀粉,留下面筋,夹在腋下捂,绕在竹竿头上,很粘。瞅准了一只蝉,猛一触,就粘住了蝉的翅膀,粘住了亮亮的歌子。蝉的眼睛很尖,有时在树下你伸竿前去,它会撒你一脸的尿,“叽”的一声飞了。
蝉儿是一种很好的玩具,雄蝉的尾部有发音器,用手按之,就会“叽溜叽溜”地叫。剪去翅膀,携在身上,我们就成了蝉,有了一身的歌子。作家徐鲁在《乡村的游戏》里写道:“夏天里,马齿苋开花了,我们有时捉到了知了,就会用两个小小的马齿苋花瓣扣在它的眼睛上——马齿苋花瓣套知了眼睛上正合适——然后一撒手,知了就拼命往天空里飞,一直飞到看不见……”这种快乐的游戏我们小时候没玩过,现在想来实在可惜!有天乡下来了几个山东人,捉蝉吃,那法子也真绝——夜间雾重刚努出壳的蝉不能飞,只要摇动树干,蝉便像熟透的桑椹落下来。剪去头爪翅,氽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即可食,往往拾豆般吃一气,才灌一口酒。我们伸长脖子看,垂涎欲滴,却一个不敢吃。后来,我们就将捉的蝉儿送给山东人,换来一分或二分的硬币。
糖担子来了,我们飞奔过去,像小狗一般活蹦乱跳,一眨眼,还未捂热的硬币就变成了月牙般大的糖……
看到题目,就忍不住想起自己小时候摸蝉的情景,晚上七八点,一个手电筒,一个小桶,就是全部的工具。那时候居住的学校里有成片的果园,树木茂盛,所以蝉也特别多,一摸半桶,然后淘洗干净,放到煤火台上,一只陶瓷碗扣上,第二天蝉就焙的焦香酥脆。
但作者却又不是简单的写如何捉蝉,更多的通过多个小的场景,来写蝉给童年带来的乐趣。如作者所写:剪去翅膀,携在身上,我们就成了蝉,有了一身的歌子。这歌子是童年的咏叹调,在明月的肩头,是一枚甜甜的糖。
作者简介
晓橹,苏北兴化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雨花》《青春》《诗选刊》《翠苑》《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四川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余篇,并多次为《读者》《青年博览》等杂志转载。散文多次获江苏省副刊文学奖。主编出版乡村文化散文集《遥远的双溪》,出版个人散文集《乡村肖像》《淘不走的村庄》。散文《水做的汪曾祺》入选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诸多散文入选《里下河文学流派散文卷》,及扬子晚报《繁星散文精品选》。
晓橹
奔跑的油菜花朗诵:宋维东
晓橹
春天呐喊朗诵:杨柳
晓橹
父亲的格言朗诵:王颖
即将截稿
???
《精短散文佳篇选萃》
隆重征稿
投稿邮箱:julichuanmei
yeah.net订阅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fz/1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