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将马屁进行到底

总第期

将马屁进行到底

徐林

国人习惯将谄媚奉承的言语或行为,称之为“马屁”或“拍马屁”。据说,“马屁”一词源于元代。游牧民族以养骏马为荣,人们牵马相遇,总喜欢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随口夸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起初人们实事求是,是好马才说好,后来不管好坏,都一味只说奉承话,即使劣马也说成好马。

拍马屁,多为取悦或有所求被拍之人,是一件悦人利己的事儿,故深为国人喜好且擅长。

淮扬名医陈君佐,是明太祖朱元璋御用医师。陈君佐不仅医道高明,且能言善辩,颇似汉代东方朔,很受朱元璋赏识与喜爱。一日,朱元璋心血来潮,说要考验陈君佐是否忠心,让人将他押到江边,要他投江自尽。朱元璋也不是真要他投江,就是想看看他如何应变。陈君佐来到江边,将衣服弄湿后回来了。朱元璋故意拉下脸说:“我让你投江,你如何回来了?”陈君佐不慌不忙地说:“我在江边看见了屈原,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所以我就不想死了。”朱元璋好奇地问:“屈原跟你说什么了?”陈君佐一本正经地说:“屈原跟我说:‘我因为没有遇到明君,才投江。你如今遇到了明君,不用再投江。’”朱元璋听后,开怀大笑。

马屁偶尔拍拍,也无妨。假若经常拍,且以此为生计,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据《扬州府志》载,永乐年间,陈君佐离开朝廷。不知是厌倦了宫廷生活,还是不受永乐皇帝待见。但能全身而退,也是幸事。

文人拍马屁,自然比常人高明,他们不仅能口吐珠玑,更能妙笔生辉。大诗人李白在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呐喊之前,就曾写过不少马屁诗文。

李白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两进长安,四处交结,就想谋个一官半职,“报效国家”。可惜,达官贵人都很忙,没功夫答理他。后来通过朋友关系,巴结上出家为道的玄宗皇帝妹妹玉真公主,不失时机地为她写了一首《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把玉真公主吹得跟九天玄女似的,自然讨得公主欢心。天宝元年(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在秘书外监贺知章和玉真公主强烈推荐下,终于收到玄宗皇帝聘书,屁颠颠进京做了一个六品翰林供奉,专职写马屁文章。

清代文学家袁枚(-),二十三岁中进士,三十三岁即辞官归隐,颇有南朝诗人陶渊明遗风。归隐后的袁枚,写写诗文,品品美食,教教学生,快意人生,一直活到82岁。除诗文外,还给我们留下一本《随园食单》美食谱。袁枚这人,特别好女色。四十岁时,已纳妾十余人。六十岁时,还喜得一子。食色,性也。可谓袁枚一生写照。

袁枚也是一位马屁高手。袁枚二十七岁那年,外放沭阳县令。上任前,他跟恩师尹继善辞行。尹继善关切地问:“贤契此去赴任,都作了怎样准备?”袁枚笑道:“学生没什么准备,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听后,很不满意地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呢!”袁枚连忙说道:“老师您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老师您这样不好戴高帽子的人,已是凤毛麟角。”尹文端听后,非常受用。

袁枚心中窃喜:一百顶高帽子,还剩九十九顶。

马屁拍得再好,终究不是正经作为。马屁文章写得再好,终究不是学术成就。不过,最近网络披露的一篇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彻底颠覆我的认知。这篇论文发表在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杂志上,洋洋洒洒数万言,以自己导师和师娘为例论,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勾勒了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和谐统一的天人之际图”。如此马屁宏文,即使李白在世,恐怕也自叹不如。这篇奇葩论文何能发表?原来期刊主编,正是作者导师。

将马屁演绎成学术理论,成为一项科研成果,实在是国人了不起的创举。

作者简介

徐林,笔名广陵渔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文艺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雨花》《读者》等报刊。

即将截稿

???

《精短散文佳篇选萃》

隆重征稿

投稿邮箱:julichuanmei

yeah.net

订阅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fz/12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