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孙雯
古典文学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16日公映了,虽然排片不算密集,但是看看朋友圈,很多人都在看这部电影,说这部电影。
《掬水月在手》海报年6月,我和同事章咪佳一起到天津,在南开大学采访过叶先生。其实说来有点惭愧,那次采访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聆听。因为面对叶先生难得抽出时间面对公众的一面,我们害怕自己太过浅显的问题,浪费先生的一秒时间。
不过,我们动身之前,看了些先生的著作以及传记,隐隐明白了一些她思想的来处。
《掬水月在手》截图那是我们第一次走进南开大学的校园,不知道叶先生在校园的迦陵学舍在哪个位置——但是,心里想着,寻着有荷花的地方走,总没有错。
果然,迦陵学舍就在马蹄湖的不远处,与大片的荷花遥遥相望。
叶先生的一段吟诵年6月24日
和大多数人,我们知闻先生大名,是因为在此之前——也就是年6月,94岁的中华古典文化专家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当时,她捐赠万元。
到了年,这个数字在继续扩大。
这一年的5月12日,叶先生再次捐赠万元,累计捐赠万元。
叶先生一生颠沛流离,将身心献给古诗词,捐献全部财产,她的力量来自哪里?
在《掬水月在手》上映之时,我们想再回顾一次两年前在南开大学探访叶先生的细节。
在南开大学的荷花节上,总有机会见到叶嘉莹先生。
所以,年6月24日这天,以叶先生的号命名的迦陵学舍不足30平米的会客厅里,挤满了人。除了南开大学的师生,还是来自各地的“粉丝”与记者。
事实上,这是叶先生一次极为低调的公开露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fz/1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