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瓣膜行业热点
尽在瓣膜晚间新闻
●行业资讯一
《提高心衰风险!TAVR术后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应当如何避免?》
年8月22日,JACC: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分析了来自42项研究的名TAVI患者(平均年龄80岁;46%男性)的数据。总共有名患者需要永久植入起搏器。起搏器组的平均基线LVEF为53%,非起搏器组为52%。该研究结果显示,一些在TAVI后需要放置永久性起搏器治疗传导障碍的患者在手术后或手术后的最初几个月内一般看不到心脏功能下降,但在一年后心衰的风险明显更高。
●行业资讯二
《张戈军:实现能在四个瓣位开展瓣膜介入置换手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背后是严谨和温度的医学》
“医生必须要有人文的色彩,我们面对的不是机器,与其它理工科专业的工作不同,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不能只停留在生物学的层面。”正因如此,张戈军教授用一种极其严谨的态度不断修正着自己的一颗医者仁心,在对心脏的修修补补中感悟医者应有的温度。
从早期的小儿先心介入到球囊扩张介入再到如今的瓣膜置换,张戈军教授经历了结构性心脏病诊疗的一轮又一轮浪潮,身处其中,他学习也融汇着各项先进技术,以严谨的心态积极探索,同时也修炼着自己的内心。
●行业资讯三
《急上加急而迅速决策:医院吴永健教授团队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急诊TAVR一例》
年9月3日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吴永健教授团队在导管室、CT室、麻醉科、超声科、体外循环和心外科的协作下,急诊TAVR抢救一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伴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患者。
术前经牛冠男医师和陈阳博士快速行详细CT评估,吴永健主任、赵杰主任和张洪亮主任详细讨论后,全麻为该患者进行急诊TAVR治疗。团队成员赵振燕医师、周政医师和赵卓医师参与手术,整个团队从麻醉科老师的麻醉、气管插管和深静脉置管,到导尿,消毒、铺单、穿刺、冠脉造影后吴永健主任确定先行急诊TAVR、预扩张主动脉瓣、释放瓣膜、后扩张瓣膜,处理下肢入路,一气呵成,仅用时1个半小时,抢救了患者的生命,术后返回重症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1周恢复良好,为择期PCI创造了条件。
●行业资讯四
《蒋晨阳:房颤消融领域的新变局者》
年,脉冲电场消融领域的热度仍在延续。在此之前,是国内外电生理医生们对安全、高效、心肌细胞选择性消融能量的长久寻觅。
循证医学的积累不断证实着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无论是医生和患者都开始普遍接受消融治疗房颤。与此同时,传统的射频和冷冻消融技术的发展似乎陷入瓶颈,两者从能量作用机制本身而来的非组织选择性的消融缺点令研究者们始终束手无策,一方面过度消融导致毗邻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如心房食管瘘),另一方面消融不足又容易导致复发,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非常不易,催促着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们去找寻新的消融能量。变量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
●行业资讯五
《浙大二院王建安教授团队成功向TCT转播一台高难度二叶瓣TAVR》
今年,恰逢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正式应用于临床20周年。这20年来,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循证医学的不断推动,TAVR已经成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之一,全球范围内累计共有80余万患者因此获益。
相比欧美国家,中国TAVR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和器械研发都在不断进步。与此同时,技术的持续革新也助推了无数介入术者临床诊疗技能的深化和提高,不断有来自中国的术者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与国外同行一道分享来自中国的先进介入手术技巧。年9月17日,美国经导管心血管介入治疗大会(TCT)召开期间,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受邀采用线上转播的形式,于云端向全世界心血管病同道展示了在“杭州方案”指导下,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TAVR手术,并和线上嘉宾一起讨论了手术方案决策和术中操作技巧,彰显中国TAVR术者的智慧经验与国产器械的进步和实力。
●行业资讯六
《抽吸新境界|郭金成:明确血栓抽吸定位及价值,探讨其对急诊PCI治疗策略的影响》
“有效改善心肌灌注水平”
“恢复冠脉血流的有力辅助工具”
如何在明确血栓抽吸定位基础之上,进一步挖掘其临床应用价值?
交流临床疑惑,分享学术新见。“抽吸新境界”系列课程正式上线!将邀请国内有着丰富临床诊疗经验的专家,结合理论与实践,畅谈血栓抽吸导管应用新理念,探索新场景。
首期嘉宾,特邀首都医科医院郭金成教授分享对血栓抽吸定位及价值的思考,解读血栓抽吸对急诊PCI治疗策略的影响。
内容来源于严道医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