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民画作
“如果我闭上眼,脑海里会闪现出不下张不同的牦牛面孔,它们或低眉沉思、或抬头仰天,抑或就那么定定地看着你,似要与你交流,似要让你倾听。”“我是牦牛、牦牛是我,凝固在同一时空,自然仿佛在我耳边絮语……”
以上这些文字,是潜藏在汪世民情感深处的自语,是他和牦牛之间不舍的情缘。
8月27日下午,《第三极·表情》汪世民作品展在慈觉林文化街天堂时光艺术空间拉开帷幕,这是画家继、年的第三次个展。展出作品80余幅,极具艺术和收藏价值。
每个观赏汪世民画作的人,在第一时间都会赞叹,画得真像啊!而这样的表情,似乎在哪里见过。对了,它们和人的表情原来如此相像。有忠诚、悲悯、有喜怒哀乐、有脉脉温情……
多幅“表情”折射人性优雅的音乐、高雅的格调,红酒、水果,让《第三极·表情》展览少了几分正式,多了几分轻松,仿佛是一场艺术沙龙,是志同道合朋友们的相聚,大家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欣赏、品评画作。
这是一场以牦牛为主要题材的油画展。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相比南极、北极,它是唯一有着人类丰富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在这片土地上,牦牛很早就先于人类开始生活在这片广袤无垠之地,并和人类一道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净土。这就是高原人类世世代代敬重牦牛,并结伴积淀高原文明的缘由所在。
画家汪世民以“牦牛”这一文化符号作为自己创作的载体,在他的笔下,牦牛既有温顺善良的柔情,更有野性张扬的个性。用牦牛的各形态来展现人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缩影,用简单纯粹的绘画语言,体现人性的复杂;通过牦牛各种看似憨钝情感,展现了人性在当今信息时代的丰富生活……
展厅巧妙运用了横折的形式,进门处的装置、摆设如同餐前开胃甜点,而正餐却还在后面。转角处,正对着的一幅画夺人眼球,一头牦牛一回眸,那定定地纯澈的眼神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心——它需要你怜惜!走近,作品名为《回眸》,展现的是那曲藏北草原风景。寒冬腊月,草木枯黄、冰河封冻,这头牦牛是和同伴走失了吗?还是暴风雨迷蒙了它的双眼?回眸的刹那间,它就那么定定地、柔柔地看着你!直看得你心触动、柔软!这幅画作让雪堆白艺术学校的孩子们欣喜不已,来自那曲的工布说看到这幅画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极寒三月》《牦牛密语》《母与子》等表情展现了牦牛在自然界的严酷中不畏严寒风霜的姿态、也有母子相处时的温情。
牦牛还有野性、强悍、张扬的一面。
《高原魂》作品,一头硕大的牦牛正奔腾而来,那扬起的前蹄,那飞扬的鬃毛,都充分说明了它所具有的野性。野牦牛,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四肢强壮,身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可遮风挡雨。在这片高原上,它们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高寒草原,潇洒、自在活跃在天地间,成为高原上可遇而不可求的一道灵动风景。
《斗角士》则很活泼俏皮,一黑一白两头牦牛正在角力。它们真的是“君子”,只是用头互顶,低下头的瞬间还不忘吃着地上的草。谁输谁赢重要吗?说不定转头它们就耳鬓厮磨,依旧是好兄弟。
展出的多幅作品都是近景,注重细节。而少量的几幅远景则展现了西藏独特的风光,《高峰》高高的雪峰上金光闪耀,《狂奔》天空明暗色彩对比强烈,展现大自然的风起云涌和牦牛的跳跃奔腾,这是力量的完美结合。
辛勤耕耘终结硕果
西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格桑次仁参观了展览,同是油画家,他从专业的视角为我们解读了作品的内涵,“油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汪世民选择用油画画牦牛,恰好体现了油画的质感、厚重、情境。在画牦牛这个题材上,汪世民用笔、用色、立意都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还原了自己对牦牛的理解和感悟,用牦牛作载体表现西藏,把他对高原人、动物、自然的感情都融入进去。这些年他也在不断探索、其作品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精炼。”末了,格桑次仁还强调,“他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画家。”这一点,在业界是公认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更准确地捕捉牦牛的神韵、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真性情,汪世民多次深入生活,在羌塘草原腹地、在暴风雪中,他和牦牛共同感受了自然的严酷。那是在那曲丁青的一个小村庄里,他跟踪一群牦牛,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一片空旷的山间草地,那里溪水清澈,野花烂漫。寂静的天地间,只有他和牦牛做伴,顿时兴奋地举起相机狂拍。正当尽兴的顷刻间,天空转眼云腾浪翻,乌云布满天空;瞬间,风雪交加。在空旷的草原上,完全无处躲避,他索性就和牛群一起,站立在风雪中……天地、草原、牦牛、人,甚至万物瞬间都融为一体。“自然仿佛在我耳边絮语,我是牦牛,牦牛是我。”汪世民动情地讲述往事,“大约半小时后,暴风雪停了,我衣服上的雪、牦牛身上的雪慢慢消失,感觉就像是一场梦境,可却又是真实的发生。那一刻,我有莫名的感动,大自然的神奇,让两类生命瞬间融合,让渺小的我有幸置于无垠的自然中,感谢上苍赐予我的一切……”这样的经历,丰富了汪世民的人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也让他顿悟了牦牛和人性的相通之处,而赋予它们更多的真性情!
“经常因为作品的创作需求,从早晨开始就画到第二天的凌晨两三点。”“没有灵感,就出门采风,所以没有瓶颈期,也几乎无雷同,一说起牦牛,脑海里就会闪现很多不同的画面、表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历时七年以牦牛为题材的创作得到了业内以及收藏界的认可。同样画牦牛的画家、根敦群佩艺术空间十三位画家之一的昂桑这样评价:“他的牦牛比较生活,有很多来自平时细致的观察。他的画更偏于‘写生’,这一点对一个画家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条绘画道路上,他非常勤奋,执着。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非常不错的。”
“绘画也是一种信仰,在创作历程中,希望和激情伴着孤独与寂寞偕行。我在创作过程中发现真实赤裸的自己——我是自然而然的一粒产物,源于斯、归于斯,能以绘画承载信仰,表达我此时此境的所见、所感、所思,是天赐缘分。愿淋漓尽致,通透无碍之境如愿以偿。”用汪世民的这段话作为结尾。
记者:缪英
编辑:何军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