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我们的名字叫记者

记者节

11月8号

这是一个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职业,这是一个艰辛与荣誉并存的职业。他们没有特定的上下班时间,他们没有特定的节假日,这个群体无私无畏,一台摄像机,一支笔,就是他们最有力的武器,这个群体敬业奉献,他们就是我们引以为豪,工作在新闻战地最前沿的新闻工作者——记者

自正式设立记者节以来,今年已经是第17个记者节。记者节就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而记者节也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这是一个属于他们的节日,却不是一个属于他们的假日。

      

在这个一年一度属于新闻人自己的节日来临之际,我们不妨回忘一下那些优秀的记者们,他们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他们深入一线,他们不不辞辛劳,不怕牺牲,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记者这个光鲜的职业背后的责任与担当,更懂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的艰辛与不易。

    牢记责任

代表人物: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人民日报社艾丰

艾丰在在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中强调,“年轻的同行常常问我:‘做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社会责任感。’”这是对一般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是艾丰对自己的严格自律。

艾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山区呆过,那里的农民过着非常缺水的生活,一盆水要用几次,先洗脸,洗碗,再做猪食。平时他们不洗脸,干旱的时候甚至用树叶把一滴一滴泉水引进水桶。然而回到城里一看,人们对水的浪费太大,所以艾丰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反复思考,最后写成了《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一文,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除过“水”这个话题人们敏感和沉重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驱使艾丰研究并报道了这个问题。在艾丰的作品中,这种浸透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作品还有很多。

紧扣时代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新华社张严平代表人物: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新华社张严平张严平年到新华社,3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新闻采访一线。她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采访报道了大量中国改革开放中政治领域的新闻,特别是采写了一大批各条战线的时代先锋人物,其作品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为高扬我们时代的理想旗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她不畏艰难、冒着生命危险跟随乡邮员王顺友走进深山马班邮路采写的万余字长篇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荣获年度第1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她主笔的《爱因信仰而璀璨》,写出了以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为代表的有着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网上点击率过百万人次;她主笔的二炮某导弹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的《将军已经出发》,写出了和平年代军人的英雄形象,张严平作为记者光荣地参加了杨业功事迹报告团,她的报告,在首场报告会上受到在场的胡锦涛同志的表扬。

爱岗敬业

第九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福建东南卫视成洋代表人物:第九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福建东南卫视成洋在成洋30年的新闻生涯中,有17年在涉台报道的第一线。年,有着丰富涉台报道经验的成洋调至东南卫视,担任全国省级卫视第一档涉台电视新闻节目《海峡新干线》和涉台时事谈话节目《海峡论坛》的栏目制片人,并兼任《海峡论坛》主持人。年,他获得长江韬奋奖,成为福建省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新闻工作者。成洋是主持人,又是一名出色的记者、制片人,这是他有别于许多电视同仁的地方。正因他在电视主持理论、电视新闻理论、台湾问题研究等方面均拥有较高造诣,使得他成为一名难得的采编播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广播电视人才。他是一位有着强烈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的全天候电视人。他曾为了节目顺利运作,有四年多他没有完整的休息过一天。年5月,他全程参加连战大陆行的报道,八天七夜忙得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累得他说不出话来。同事心疼地说,听他说话,得戴上助听器。

深入一线

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新疆电视台齐正宇代表人物: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新疆电视台齐正宇年,从齐正宇踏进新疆广电的第一天起,这个倔强的西北汉子就认定,要与新闻结缘一辈子!30多年的时间,岁月斑白了他的鬓发、模糊了他的视线,却没有磨灭他的新闻梦想。那副深度近视眼镜的背后,是一个一辈子奋战在祖国大西北新闻战线上当之无愧的“无名英雄”。新闻界前辈邹韬奋曾经说过:“从事新闻职业要乐其业、尽其职、负其责、精其术、竭其力”。从当上记者的第一天起,这也成为齐正宇的座右铭。雪域高原红其拉甫、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楼兰古城罗布泊,工厂矿山、田间地头、农牧团场,哪里艰苦,哪里就有齐正宇的身影。为了深入一线捕捉“活鱼”,不分昼夜的加班工作,敢于犯险的拍摄采访,勇挑重活的身先士卒,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比比皆是。

心系百姓

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贵州日报社赵拴代表人物: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贵州日报社赵拴赵拴到报社的第一天,就在采访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敬业、责任、良知”6个字。他始终把为普通百姓立言作为一以贯之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在喀斯特地貌十分典型的贵州,上世纪90年代还有许多乡村因耕地贫瘠脱贫无门。面对落后贫困的家乡,赵拴主动请缨,提出在贵州日报一版开设《走进贫困山乡》系列报道专栏,并独自承担了全部采访任务,用8个月时间,只身走进全省所有48个国定贫困县的近个外界罕知、外人罕至的极贫村寨采访。他与那里的村民和干部同吃同住、同悲同喜,行程1万8千里,写出64篇有血有肉并在省内外引起极大振动和反响的专栏报道,被誉为贵州“新闻扶贫”的成功范例,获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现场拼抢

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贵州日报社赵拴代表人物: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贵州日报社赵拴赵拴到报社的第一天,就在采访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敬业、责任、良知”6个字。他始终把为普通百姓立言作为一以贯之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在喀斯特地貌十分典型的贵州,上世纪90年代还有许多乡村因耕地贫瘠脱贫无门。面对落后贫困的家乡,赵拴主动请缨,提出在贵州日报一版开设《走进贫困山乡》系列报道专栏,并独自承担了全部采访任务,用8个月时间,只身走进全省所有48个国定贫困县的近个外界罕知、外人罕至的极贫村寨采访。他与那里的村民和干部同吃同住、同悲同喜,行程1万8千里,写出64篇有血有肉并在省内外引起极大振动和反响的专栏报道,被誉为贵州“新闻扶贫”的成功范例,获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吃苦耐劳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普布多吉代表人物: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普布多吉普布多吉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其记者生涯始于年。这一年,他主动要求到那曲记者站工作。在这个地方工作是非常艰苦的,而当一名记者就更难了,何况他在这里连续工作8年之久。那曲平均海拔米以上,一年四季都靠烧牛粪炉取暖做饭。因此,西藏新闻界同仁把那曲记者站叫做“牛粪站”。普布多吉白天外出采访,晚上回来写稿。经常忘记往炉子里添加牛粪,炉火熄灭了,屋内寒气逼人,手脚冰凉。于是,他干脆钻进被窝,整理采访笔记,翻阅材料,写稿至深夜。第二天,他又顶着寒风,踏着积雪,把新闻稿件交当地邮局电传拉萨。在那曲的每一天,他基本都是这样度过的。大家风趣地说,普布多吉的很多稿件是从被窝里飞出来的。

开拓创新

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北京电视台徐滔代表人物: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北京电视台徐滔徐滔五次荣获中国新闻奖,四次荣获北京新闻奖一等奖,三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好新闻评比的一等奖,并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2年,在她34岁时获得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徐滔不仅在新闻的采访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视角,她在新闻的报道思路和新闻的制作手法上,也积极自觉的思考电视节目的制作规律,不断探索新闻节目新的“做法”。当运用特技手法来加强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在全国还是盲点时,徐滔是最早将特技手法运用于新闻节目的人。她年制作的长消息——《跨世纪之路》中,首次用特技手法来体现北京经济建设的成就,后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以头条播出,这也是北京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第一个头条。这种在当时充满争议的多种画面语言的风格,为后来的同行犁开了一条创作的坦途,在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得到了运用。

勇于监督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国安全生产报黄雄代表人物: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国安全生产报黄雄黄雄凭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爱、对底层百姓的感情,以笔为矛,为正义呐喊,为人民立言。他认为,一张安全生产领域的报纸,只有敢于揭露重大隐患和官商勾结等丑恶现象,才会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一个记者,只有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正义说话,积极参与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才算是尽到党的新闻工作者之责。作为中国安全生产报的记者,黄雄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在威胁面前无所畏惧,在金钱利诱面前毫不动摇,并多次拒绝高额金钱的贿赂。他的事迹引起政府部门、新闻同行和社会的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有口碑
宝宝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jj/8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