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拉萨域内分布着众多文物,光是有国家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就达处。然而这里文保工作基础一直薄弱,资金和专业人才短缺。
年,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原副馆长李国作为本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来到拉萨,担任拉萨市文物局副局长一职。援藏的三年中,他带队跑遍了拉萨市八县区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总行程近公里,与同事一起做了大量的文物保护工作。
在他的推动和支持下,拉萨的数字文保工作也继续展开。截至目前,已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全国重点及自治区文保单位相关信息采集输入数据库。
文物保护 博物馆副馆长援藏文保工作一干就是三年
几天前,《法制晚报》记者在西藏拉萨见到了李国,镜头前的他,儒雅而健谈。
李国初到拉萨时是年7月,这里的高原反应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头疼、恶心、呼吸困难,“每天晚上都要醒来好几次。”
还没完全克服这些不适,担任拉萨市文物局副局长职务的李国就开始对拉萨的文物情况进行摸底。他了解到,拉萨市域面积2.9万平方公里,下辖8县区,分布有大量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野外文物保护点,其中国家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处。
在这里,保护好寺庙及寺藏文物,对于西藏地区的文化传承、维护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以及维护团结等,都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经济、自然及历史等原因,造成拉萨市文物保护工作水平相对落后,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但资金缺乏,专业人才短缺。改变文物保护工作基础薄弱,打开文物保护工作新局面,成为李国援藏三年的工作任务和方向。这一干,就是三年。
带队跑遍八县区文物安全隐患一一找出
三年来,李国带队跑遍了拉萨市八县区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总行程近公里,完成了对传统村落文物安全督察工作,并提交了详细的《拉萨市传统村落文物安全督察报告》和《拉萨市文物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报告》。
报告里把检查出来的各县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安全隐患都一一作了说明,并统计了急需修缮寺庙的情况,为今后争取文物保护经费等打下基础。
让李国记忆深刻的是,年4月在当雄县检查时,当地还是冰天雪地。他来到康玛寺发现,寺内厨房存放有10多个煤气罐,并且离明火很近,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李国马上向寺管会主任指出这个隐患,寺庙管理方也立即做出了整改。
“文物安全无小事,这毕竟关乎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寺庙和十几个僧人的生命,千万不能心存侥幸”,李国说。
还有一次,在城关区曲贡遗址现场,李国带队检查发现野外文物点看护人员看护不到位,已经脱岗,而且在遗址保护范围内存在私搭乱放现象。他马上同城关区领导协调,要求看护人员切实负起责任,清理私搭乱放的杂物,设置围栏,标注保护范围说明。
在城关区相关单位的协调下,通过两天的监督整改,完成了对曲贡遗址保护范围内的清理工作,看护人员也表示今后一定加强管理尽职尽责。
推动数字化文保已有50处重点文物入数据库
拉萨市文物资源丰富,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拉萨市共调查文物点处,包括古遗址处,古墓葬处,古建筑处,石窟和石刻处,其他文物73处。
据拉萨市文物局负责人介绍,拉萨市文物部门一直希望建设一个可移动的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珍贵文物的共享利用能力。在此之前,拉萨市的文保单位资料和数据一直停留在纸质信息载体和手工作业的方式,难以满足政府和其他部门对文物信息的要求。
得到批准后,拉萨市准备用10年时间,建立完善的文物调查、信息采集以及电子化管理系统,实现拉萨数字文保全覆盖。
李国介绍,拉萨市数字文保工程分为三期,核定总投资.23万元,全部来自北京援藏资金。一期工程(已经按期完成)是在年前,以拉萨市的两个国家级文保单位为试点,开展文物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已经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50处全国重点及自治区文保单位信息输入数据库。
二期是从年至年,推进拉萨市85家自治区级文保单位的数字化工作,实现文物保护信息的政府管理和对外交流的初步应用。三期是从年至年,推进处拉萨市文保单位的数字化进程。
李国向法制晚报(涓鐧界櫆椋庡井淇¤处鍙?鍎跨鐧界櫆椋庣殑鐥囩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jj/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