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德州速度

点击查看原图

  自古以来,德州既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美誉,与京师无限接近,亦无限远离。而如今,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这座鲁西南边城有望在首都资源外移中,承接更多产业项目加速自身发展。同时,在重新审视区域定位后,德州也有了新的憧憬——京津冀一体化“微中心”。 本版撰稿记者张冠超   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微中心”   7月16日,在德州历史上值得大书一笔。   当日,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恳谈会在京举办。山东省委常委、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刚履新的代市长陈飞一同率队赴京筹备本次会议,并拜会国家发改委、北京市政府官员,就融入“京津冀”议题深入交流。   会上,德州市完成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的30个项目的集中签约,总投资高达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项目来自京津地区。此次恳谈会德州可谓收获颇丰,也为其未来打造“微中心”打下了基础。   去年此时,媒体曾曝出国家发改委将德州、大同、赤峰、乌兰察布等4城被列为京津冀一体化城市。而德州市政府官员还对该市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犹抱琵琶半遮面”。   不过,本月6日,《德州日报》在头版头条掷出一颗“重磅炸弹”。该报称,在国务院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将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德州作为全省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正式确立。”此后,《德州日报》对融入京津冀议题开足火力,各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高调接受采访。其中,20日对德州市发改委主任邵清泽的访谈中更是透露了一条重要信息。“国家拟沿铁路沿线选择若干中小城市,高标准建设若干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职住合一、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微中心”,重点承接北京市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单位,以及不符合北京市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二三产业。”   邵清泽在这次采访中,首次透露出国家对京津冀一体化中“微中心”的建设构想。他还表示,下一步将尽快着手研究论证该市建设“微中心”的可行性,争取纳入“微中心”建设名单。   首都产业“疏解”或已启动   对于16日举办的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恳谈会,北京市政府官员给予了高度评价。“德州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首个就协同发展到北京市政府拜访的地级市,希望今后双方能够就这一工作达成战略合作,形成长效推进机制。”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表示。   这次恳谈会上,德州实现了总投资高达亿元的30个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产业,绝大部分来自京津地区,其中半数项目投资在10亿元以上。   记者注意到,签约项目名单中不乏华为、富士康、中电投、中化工等知名企业,而在恳谈会上,还出现了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汇源集团等企业的名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德州日报》在对本次项目签约报道中,使用了“疏解”二字。在报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民、中关村光电产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斌等两人的发言时,该报使用了“代表已疏解到德州的企业和客商发言”的说法。   据了解,按照“一区四基地”的定位,德州作为产业承接基地,要重点承接京津冀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产业。德州的目标,是每年引进京津区域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亿元,每个县(市、区)至少有2个央企强企项目落户开工。   邵清泽透露,下一步,国家还将围绕产业协同、创新协同、生态联防联治等方面,选取一批具备较好条件的区域开展先行先试,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试验区)。   他还表示,德州正在争取纳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而天津—庆云红云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齐河科技园则将成为主要载体。   据了解,早在年,齐河县就与北京海淀区政府、中关村海淀园共同成立中关村产业园,借助中关村科技企业协会吸纳高科技企业,在当地发展“飞地经济”。   “带着海风到德州”   说起德州,不能不提及山东政坛新星——青岛市委常委、红岛经济区(青岛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陈飞。   陈飞年1月出生于济南,具有法学博士学位,今年4月30日,他被任命为德州市副市长、代市长,是目前山东15个地级市党政“一把手”中最年轻的一位。   公开资料显示,陈飞仕途起步于青岛,长期在青岛团市委工作,其中年-年主要负责青岛高新区工作,这3年青岛高新区也迎来了高速发展,形成了科技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工装备研发产业、高端装备智造产业、节能技术与新材料产业等6大板块。   目前,青岛高新区已成为青岛市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的桥头堡,在年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高居第九位,而从区内企业构成来看,其也是山东各地市高新区中国际一线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   离开工作15年之久的青岛,首次出任地级市政府“一把手”,陈飞可谓“带着海风来到德州”,其能否将在青岛高新区主政时的能量释放到德州融入京津冀一体化中值得期待。   16日,陈飞在北京的恳谈会上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新时期国家区域经济更好协同发展的试验,通过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北京大量的优质资源将向外疏散,这对德州的快速发展是难得的战略机遇。“要积极争取省里出台新的政策,特别是在平台建设、载体建设和既有政策方面加大向德州倾斜力度,充分利用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要争取更多政策空间,允许我们在产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出政策、搞试点、做创新。”对于融入京津冀一体化,陈飞近期向德州地方官员们强调。   权威声音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国家主席习近平   “要仿照支持西海岸新区的做法,以省委省政府或省政府的名义出台指导性意见,支持德州推进一区四基地建设”——山东省省委书记姜异康   “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对接京津,用改革开放的办法促进各项工作。”——山东省省长郭树清   “我们将按照规划的功能定位,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全力加快‘四基地一功能区’建设,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省委常委、德州市市委书记吴翠云   “要抓住机遇,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支持,把德州市更多地项目列入国家盘子,争取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红利。”——德州市代市长陈飞   “我们计划疏解的一般制造业中像化工、汽车配件、电子等产业,有很多项目都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和上升空间,相信北京、德州两地今后会有很多合作机会。”——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   时间轴

 年8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年9月 德州市与国家发改委地区司进行前期衔接   年4月 国家发改委提出将德州、大同、赤峰、乌兰察布等4城列为京津冀一体化城市   年5月,德州市选派工作人员到国家发改委,参与规划纲要编制   年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德州“一区四基地”定位正式纳入并上报国务院   年7月,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恳谈会在京召开

(消息来源:山东商报)









































白癜风治的好吗
白癜风是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xinjia.com/lswbls/11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