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诈骗微信诈骗电话诈骗大家都有免疫

“这是我的新号码,请惠存,老号不用了。”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亲朋发来的这种换号短信。你有没有想过,发来短信的人可能并不是亲朋其人?一种新型诈骗开始露头,骗子弄到一个人的通讯录数据后,以其身份给通讯录好友发“换号码”短信,过段时间再短信要求转款,芜湖一男子就被“妹妹”骗去2万元。这种新型诈骗到底多灵?记者试着给20人发去短信,无一人质疑记者身份,一周后记者找他们紧急打款元,6人顺利上钩,即使漏洞百出,都有人被骗。记者调查得知,有不少可获取手机通讯录权限的APP,成了通讯录泄露的重要隐患,买卖通讯录数据的交易已形成产业链。 

1

[案例]“这是我的新手机号码”男子被“妹妹”骗走2万元

李先生是芜湖人,从事互联网工作。因为工作原因,对于网络诈骗的常识较一般人更多,也更警觉。11月初,他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各位领导亲朋,我是李××,这是我的新手机号码,以前的号明天作废,请惠存。”李××是李先生的亲妹妹,在外地工作。李先生就把“妹妹”的新号替换了下来。

两天后,李先生收到“妹妹”的短信,“哥,转2万块钱给我,我在4S店看车,钱没带够。”李先生没多想就把钱转了。当晚李先生打电话问妹妹买车的情况,结果对方始终关机。李先生凭记忆拨打了妹妹的旧号码,才发现受骗。目前,李先生已报警。这种规避了很多人已本能警觉的网络借款手法,改用短信借款手法的新套路,真能取得受害人信任吗?记者进行了两组实验。

2

[实验]支付宝姓名尾字相同20个朋友中6人受骗

第一组实验中,记者找到一姓名为两字、尾字和记者姓名尾字相同的朋友,让其办理了一张手机副卡,记者拿到副卡后,给身边20个朋友群发了一条短信,“各位亲朋,这是我的新号码,因更换套餐,原号码明天起作废,请惠存。”记者在短信末尾还标注了自己的姓名。很快,记者收到其中17人回复,内容都是“已存”“好的”等等,无一人质疑记者的身份真实性。

11月14日,也就是短信发送之后第8天,记者给其中10个人发去一条短信,“我在××电器城买一款一体机,卡里钱差,麻烦给我转下支付宝,过两天给你,支付宝就是手机号。”记者报的支付宝账户,是用这张新办手机卡注册的。

支付宝转账时会显示账户户主的名,姓不会显示。朋友转账时看到尾字与记者姓名尾字相符,戒备心又降低了,这次实验的结果非常惊人,6个人很快将元打到了记者指定的支付宝账户,另有2人因故没能借款,还向记者发短信致歉。只有两人看出了疑点,记者姓名是3个字,支付宝转账界面尾字前应有2个“*”,但记者提供的支付宝账户尾字前只有一个“*”号,这两位“精明”朋友给记者打来电话核实身份。

3

姓名迥异仍有人无视10个熟人中3个上钩

识别汇款对象身份,是最起码的防骗常识。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支付宝、







































北京哪家医院皮肤科治白癜风好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xinjia.com/lswbls/11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