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治疗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34.html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又变幻莫测,牵动所有人的心。病毒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也让我们的情绪面临巨大挑战。目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为全民共同目标,抗击“心理”疫情同样不容忽视。
和普通人民相比,公职人员除了疫情防范工作压力之外,还有舆论压力、职务压力和家庭生活压力,在疫情面前他们往往承受着多重压力还得坚持工作,为守好疫情防控每一道关口,公职人员每天接收着各种各样的疫情信息,承担着各种部署、防控和疫情排查的任务,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在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指导下,网家家APP推出大型疫情防控心理知识系列主题直播暨专家在线答疑指导活动“爱心战疫”,全力狙击“新冠肺炎”!百名心理专家免费在线指导答疑,从心理学的视角为大家,科普新冠肺炎的心理学防疫知识,更有爱心特群24小时鼎力加持,靶向瞄准、精准阻击新冠肺炎!本期邀请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委员、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刘鹤群教授专门聊一聊公职人员疫情期间应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内心的焦虑。
(点击图片观看完整直播回放)
干货整理如下公职人员疫情期间自我心理照顾刘教授有话说
公职人员是社会管理的核心力量,群体庞大,是社会有序运行的根本保障。和普通人民相比,公职人员除了疫情防范工作压力之外,还有舆论压力、职务压力和家庭生活压力,在疫情面前他们往往承受着多重压力还得坚持工作,为守好疫情防控每一道关口,公职人员每天接收着各种各样的疫情信息,承担着各种部署、防控和疫情排查的任务。
所以,公职人员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疫情和抗疫工作公职人员的心理影响
(一)现实影响。如工作压力、工作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以及风险和困难等,会对公职人员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老百姓是隔离对象,而公职人员确实隔离工作的执行者,风险较普通民众高,存在较多的、直接的现实影响。
(二)社会预期压力。公众对公职人员本身有过高期待,特别是在社会焦虑情绪氛围中,对政府或公共事务部门的期待和不满也会给这个群体带来心理压力。
(三)个人心理压力。这是指公职人员作为普通人面对疫情的心理压力,以及由疫情诱发的个人心理困扰。个人的成长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心里困扰,也会叠加在外部现实事件的压力之下。
公职人员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应激相关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或愤怒、内疚等情绪,也有相应的行为失当与生理不良反应等。比如连续不能回家时会出现急性应激相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缓解和处理,就会出现连锁的长期反应。
(二)职业倦怠。主要是持续的工作压力造的情绪枯竭、效能感低下、人际关系淡漠等。疫情已经持续两个多月,一线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长期暴露在疫情工作压力下,会出现情感枯竭、工作无效、人际关系及人情淡漠等情况。
(三)心理症状。呈现个人疑病、强迫、焦虑或抑郁等症状化的问题,由疫情诱发,往往有个人心理问题的历史基础。去世的亲人、相似的症状等等引发了内心原本隐藏的心理问题。
(四)躯体化症状。突出的如失眠、过度兴奋、厌食或暴饮暴食等症状。
公职人员在疫情期间如何自我照顾
(一)认知调整
1、面对与接受。从职责既定上理解,与自己的压力源和解。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面对与承认。面对过后就是接受,接受社会的期待、职责的要求已经内心的焦虑和压力,这都是与这份职责在一起的,是不可单独剥离的。
2、自我辩论。换位思考,主要是换个立场、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有不一样的发现,随之会有不一样的情绪体验。群众的情绪在这个阶段是不稳定的,他的情绪宣泄其实并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某个现象、某个群体,进行换位思考,理性对待,体谅群众在此时出现的负能量,多加疏导。
3、自我赋义。在人生意义、职业精神和生活态度上,朝向积极的面向,为自己的职务行为重新赋义。人生如果欲求很低,对生命的意义界定很低,那在面对困难时,就很难正确的、理性的对待与处理。提升自己人生意义的定位,将会受益终身。
"
(二)行为调整
1、减少信息。除工作部署信息、官方信息外,避免频繁浏览与疫情相关信息,防止信息过载造成的替代创伤。少刷手机!
2、适当活动。比如立足现有条件,适当运动等。在工作间隙一定要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效果非常好。
3、技术放松。学习肌肉放松、呼吸放松的方法。比如:可以把肌肉绷得非常紧,持续10秒,然后慢慢的放松;或者进行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冥想等等。
4、其他放松。如听音乐、观景、看剧等等,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放松情绪。
(三)生活调整
1、保障睡眠。这是至关重要一点,如果条件不允许,工作量太大,很多工作内容是繁重的、不为公众所知的。那么也要创造条件让自己尽量休息好。睡眠直接关乎免疫力和工作效能,更与心理状态有关。
2、营养均衡。注重饮食调节,一定要吃好睡好。新冠肺炎与人的免疫力与精神力非常相关,注意营养均衡是很有必要的。
3、发现乐趣。从生活中、工作中、履行职务过程中、同事合作中发现小乐趣,保持开放的心态。可以在某一时刻沉浸在乐趣之中,享受乐趣带来的放松。
4、感受当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与外界的每个接触点,都可以训练自己感受当下。反之,负性情绪往往是沉浸于彼处的体验中。心理学的正念理论中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觉察——细心体会生活中的所有感觉,全然生活在当下,这个方法将受益终生。
(四)支持系统
1、家人关系。家人关系尤其重要,有情绪可以跟家人交流,寻求支持。负面情绪家人是可以感知的,与其不交流,不如与家人敞开心扉,获得安慰。
2、朋友联结。还可以跟那些有积极心态的朋友保持联结,向他们倾诉,也是很重要的支持。
3、团队支持。主要是同事之间的相互激励与支持。
公职人员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更关系到整个社会,愿每一个公职人员都能照顾好自己的“心理情绪”,关爱自己,幸福大家。
直播结束后,刘教授在网家家“爱心特群”中耐心回答群友的困惑与疑虑,为大家排忧解难,对群友呼声较高的问题进行答疑。如果大家在疫情期间有任何心理方面的咨询和问题可以随时给我们留言哦~~网友提问1、老师您好,大街上的行人渐渐增多,有时会遇见不口罩的行人,很担心他们咳嗽或者打喷嚏会传染其他人,有点害怕,这种情绪应该怎么办?
专家解答好的,这个确实。我会觉得在在大街上看见行人不带口罩,这个的确是一件很容易让人担忧不安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是靠个人去阻止也很困难,也没有办法的,我想我们可以努力的做好自我的防护,比如说我们带口罩,和人际交流的时候,我们保持适当的距离,安全的距离,然后就是心态很重要,我们自己有一个淡定的心理状态,其实呢,对自己的健康本身就非常有促进作用。
网友提问2、老师您好,现在很多公司开始复工了,但是针对路途遥远,需要多次换乘地铁,很多公务员特别焦虑怕被传染怎么办?
专家解答这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我觉得我们首要的是做好自我防护。这就象上一个在大街上的担心一样,我们必须得乘车,那只能加强自我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尽可能跟人有些距离,特别是呼吸时的距离。当然,如果总是焦虑,那一种原因是我们的心理应激反应,这个可以通过认识层面上来调整,比如相信公共卫生措施等,另一种原因可能与我们内心的某种冲突、纠结有关,这个就有必要向专业心理咨询求助。主要看焦虑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如果焦虑只是乘车时一过性的,那可以自我调整就行了,不用太在意;如果持续焦虑很严重,而且恐惧出行,甚至带出其他比如强迫症状,那就需要专业求助了。
网友提问3、有朋友是公务员,经过了长时间不间断的抗疫工作,确实感到了身心的疲惫,且不知道疫情期间的措施会持续多久。想问一下老师,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缓解他们的焦虑呢?
专家解答关于这个公务员的焦虑缓解的问题,的的确确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首先要向提问题的这位朋友,向你的朋友,通过你向你的朋友致敬,他们的确很辛苦,我的建议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呢,我们注意调节一下自己的生活,包括下班后保证睡眠的时间,休息的时间,然后呢,调节一下饮食,与同事朋友家人多做一些情感的交流,在思想上呢,不要把工作与对人的评价联系起来,也就是说,用生活的语言说我们要多做一些就事论事,就是对工作的评价多就事论事,而不要以这个牵连到对人的评价上,工作就是工作,人就是人,矛盾也好,不愉快也好,放在因为工作而起的背景之下来理解,就容易释然,还有一些其他一些自我放松的办法也可以缓解一下,我们也可以从网上找一些自我放松的办法,比如的一些冥想的引导音乐,自我催眠的引导语,其实都挺好的。
网友提问4、老师好,最近就是感觉特别的精神,哪怕很困的时候,脑子里还是不停的转,我想知道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失眠了,怎么能让自己得到一些缓解?
专家解答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特别的精神,的确是要引起的注意,如果特别精神,跟睡眠是否有关系?我们判断起来并不难,主要看你的睡眠时间与质量。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是自己可以体验到的,每个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睡眠时间有差异,体验到就是你睡醒之后觉得有精神,不是觉得睡不好,很疲惫,那就表明你的睡眠时间与质量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兴奋了,或许呢是有一些焦虑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呢,可能与疫情的应激有关,当然也可能是有其他的原因,我们可以尝试放松冥想,调节生活规律,通过这些方式来缓解,思想上也不要太紧张,如果能够找到我们引起我们引发我们兴奋的源头问题,那么可能就又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的调整,找到兴奋源头做针对性的调整非常的关键,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
网友提问5、老师您好,小朋友在家里呆不住,老是吵着要外出,怎么办?
专家解答关于小朋友在家里呆不住,我建议家长可以跟孩子多做一些游戏,有玩具的游戏,没玩具游戏都可以,也可以创造一些游戏,在游戏中,我们不仅可以增进亲子的交流,还可以帮助孩子去探索自己,游戏有的时候能够反映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内心状态,总之我们要跟孩子保持连接,孩子就可以稳定下来。
网友提问6、老师您好,现在部分公司已经复工,但是大部分公司还是在家办公,这两部分人难免在交流期间产生心里影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这种想法对于复工企业的领导者如何应该如何去引导呢?
专家解答针对这个问题就是关于复工之后,复工的单位和没有复工的人员交流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可能用一句生活的语言说,多做一些换位的理解,努力的做一些同情共感,什么是同情共感?就是努力的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她的感受。多做一些这样的一个工作,这样的一些功课,也许呢,对于我们这个比较好。用生活的语言来说呢,就是加强沟通,注重沟通的方式方法,比如说,我们已经上班的、已经开工的,要理解那些居家办公的,这些居家办公的人员,他们可能因为与外部联结比较少
因为联结比较少,以及工作条件不便利会引发焦虑。同时呢,我们在家办公的人员呢,也要理解开工的人员,他们因为工作资源受限制,还可能因为疫情的顾虑甚至恐惧,也会因为工作量太大、人手太紧啦,等等,这也可能出现的烦躁情绪。我们多些彼此理解,理解双方这样的一个情绪,大家就会多些体谅。如果能够把双方因工作产生的联系不仅当做工作,也作为人际之间的一个联结,在这样的一个联结中,注重情感的理解和支持,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了,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
下期预告!
3月8日,我们将会邀请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常委季益富教授,请他为各位家长提供五大行之有效的实操方法。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ls/1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