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光阴,老月饼齐鲁晚报网

卿闲

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能勾动我味蕾的月饼只有两种:一种是过去传统的散装月饼,另一种是独属于学生时代的廉价月饼。

小时候,每每盼中秋,和弟妹们在初秋的碎阳下扳着指头算日子,快了快了,还有九天、八天……指缝间流淌着的,不过是一块圆圆的大月饼的希望,却哗哗有声。

那月饼与现在的精致相比,应该称得上“巨无霸”,比烧饼还大,足有半斤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踏实感顿生。一副憨面目,掰开来,却是内涵丰富:五彩丝缠绕,芝麻、花生、冰糖镶嵌其中。忍不住咬一口,倘若幸运的话,嘎嘣一下,一块冰糖入了口,心亦是嘎嘣一下掉进了甜蜜里。

记得中秋节到来的前几天,父亲到镇上买月饼时,我们总央他把我们带上,凑凑热闹,饱饱眼福。

一条长街上,挤挤挨挨的,除了人,就剩下月饼了,小山似的,摆在油亮的长条桌上。桌旁还放着厚厚的土黄纸,是用来包月饼的。我们在一位笑眯眯的大爷的摊子前站定,父亲说,来十斤!声音里满是响亮的豪气,我们听得都笑了。

卖月饼的大爷麻利地过秤,再用纸细心地包好。我们这些孩子馋得口水往外涌,父亲这时总会让大爷再单独称几块给我们。大家举着大圆月饼高兴坏了,觉得全世界的幸福都跑到自己手里来了。回去的路上,我们都吃得好慢好慢,生怕把这快乐吃尽了。

长大后离家读书,年年中秋,都是在学校里度过。那时候的月饼已是名目繁多,小巧精美。学校旁边的市场里,中秋前夕总会摆出很多耀眼的月饼,我们这些穷学生只看不买。太贵了,一个拳头大的月饼要四五块钱,够吃一顿饭了。心里也不悲伤,反而暗笑那些花高价买月饼的人。我们有我们的小打算。

八月十五一过,那些月饼就成了过气的妃嫔,不招待见了。市场里堆满了月饼,“狂甩”的宣传横幅在晚风里荡漾着。我们整个宿舍的人都出动了,一元一个,物超所值呀。每个人都拎一大包,“春风得意马蹄疾”,欢声笑语,一路高歌。在那一刻,贫穷寒酸的学生生活也让人觉得好快乐。

夜里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后,饥肠辘辘,大家纷纷拿出月饼来吃,别提有多开心了。跑到阳台上,挤在窗边,对着天上的一轮皓月,边吃边叽叽喳喳,时不时爆发出一阵笑声。独居广寒宫的嫦娥仙子会不会羡慕我们呢?那些年,纵使远离父母,因为有了这些廉价月饼,也备感温暖。

许多年过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味觉锈住了,如今任是遍尝千奇百怪的月饼,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味道和那种简单的快乐。旧岁月里的月饼如同时光一样不再重现,只在记忆里酝酿,成为生命里最美味的食物。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rc/17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