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过后梧桐山伤痕累累,除了足迹,啥都

百公里结束了,

你在深圳留下了什么吗?

市民老柯住在大望梧桐山附近,每天早晨他都要沿着梧桐山绿道跑步,3月20日早晨他再去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疼:垃圾遍地,塑料袋乱飞。

老柯跑步时,正遇到几名驴友在继续百公里的行程。一方面,老柯为坚持的驴友们感到敬佩,另一面,看着伤痕累累的梧桐山,他感慨:“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回忆什么都不带走”的宣言,好像被驴友们忘得一干二净。

官方规则和宣传有待完善

在网上看到批评驴友乱扔垃圾的言论后,资深驴友聂敏说,磨房每年百公里,其实都会强调宣传环保,但是很多朋友可能没注意官方的宣传。

不少人认为,磨房应该在活动一周前发出号召,让大家了解环保理念。只有了解乱扔垃圾是一件很煞风景的事,并有相关的制度来制约,驴友们才会恪守自己的行为。

驴友“花猪”这次走完了百公里全程,对垃圾一事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与今年百公里人数暴涨有关,百公里一直以来形式都比较自由,没有严格要遵守的规定,这时候,一队的队长应该发挥带头作用,最好准备备用垃圾袋,以防垃圾无处可扔。

网友陌儿同样是昨天走完百公里的人之一,她说:“在环保宣传及垃圾回收方面,磨房可能做得并不够,譬如有些人本想扔垃圾桶,人太多,找不到,看别人丢自己就也丢。这些事情完全可以通过让义工举些温馨提示牌来避免。”陌儿还提到,如果路边垃圾桶容量足够多,在遇到很远没有垃圾桶的情况下,义工应指引驴友,前方多远可以堆放垃圾,“今年的百公里,在起点和终点处一直有义工就相关情况作出指引,情况就较好”。

驴友更应提升自身素质

陌儿说,百公里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正常情况下会一直延续下去,磨房封路也是临时性,为了安全,大型活动都需要临时性封路,这个需要相互理解。百公里路上,一些小型的不溶解垃圾陌儿都放进了背包的小包包里。

作为一名资深驴友的聂敏同样以身作则,有一次她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梧桐山收垃圾,每个人下山时拎了好几大袋,连连后悔上山时垃圾袋太少了。

本次百公里人数远远超过以往,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第一次参加的驴友,他们并没有接受培训,环保意识淡薄;而那些已经走了几十公里的驴友,有时想的只是减轻身体负担,却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负担。深圳是一座宽容的城市,因乱扔垃圾而否定整个活动的意义不太可取,驴友们的自身素质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一句话说,你怎样,这个城市就怎样。无论是在百公里途中,还是平时的生活,绿色环保都应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

“呼吁环保和功德,不必持指责的态度。纯民间,做成一件事很难,做到一百分更不容易。要鼓励、提醒,不要挑剔。当然,批评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这个城市公民意识的成熟。”——深圳之窗CEO陆亚明

百公里用了90个1平方米的垃圾袋

手机f4型走团呼吁环保徒步

“如果不控制住自己的手,垃圾永远捡不完。”手机f4型走团(下文简称“型走团”)创始人岳海栋在昨日傍晚抵达百公里终点大鹏广场时,有些沉重地说道。

早在出发前,岳海栋就给近人的“型走团”分发了80个1平方米的黑色方形垃圾袋。在百公里后半段路上,澎湃又在附近的小店买了10个同样的垃圾袋。“我和各小分队的人核实过,这90个垃圾袋都‘物尽其用’”。

手机f4型走团边徒步变捡垃圾。

最后10公里捡了6袋垃圾

“有些人是第一次参加‘型走团’的活动,还陌生,怕给他们增加负担,所以没有给每个人都准备一个垃圾袋”,岳海栋说道。

据了解,“型走团”出发后就按各小分队分散行走。各队在沿途捡到的垃圾,都仍到路上的垃圾桶里了。

和别人不同的是,“型走团”的几名队员最后是提着垃圾袋步履蹒跚走进大鹏广场的。

岳海栋说,“越距离最后反而捡得越多”。最后近10公里,一路走来,队员们捡了6袋垃圾,有两个热心的驴友还帮忙拎走了其中装满的两袋。

记者看到,垃圾袋中装着的是玻璃瓶、矿泉水瓶、易拉罐、废纸盒等,约有20多斤。不过令岳海栋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他在百公里的后半段很少看到有垃圾桶,甚至是没有,他建议主办方应该在路上增加垃圾桶。

以“出彩”的方式宣传环保理念

“爽、酸爽、非常爽”,是另一名粉丝“风哥”行走后的感悟,他呼吁徒步就是纯粹的徒步,不要污染环境。希望主办方能有更明显,更多的环保宣传。

岳海栋说唤醒大众的环保意识,“出彩”吸引眼球的宣传很重要。为此,他们做了很多有《疯狂动物城》卡通人物形象的照相框,在相框的底部写上宣传标语:“百公里是绿色的,每个人是有型的”“绿色好心情,随手你也行”“好环境从你不随便开始”……

果真,一路上,徒步者都争相在相框前合影留念,有人顺带还把宣传标语念了一遍。当然,最受人追捧的是“有型团”“出品”的唐僧。无论白天黑夜,徒步者“师傅,等等徒儿”的呼喊不断,求合影不断,在欢笑之间,环保的理念又被宣传出去。

不过也有人很好奇,为什么还有一些是手机f4的标牌,岳海栋打趣地说,“手机公司马上出的新品f4的口号就是有型生活,和团队理念一致。”

“百公里”舆情值得高度重视

任何社会活动都应统摄在规则和文明框架内,我行我素必定行之不远。只有充分体察和兼顾各方利益诉求,百公里以至所有社会活动才能持久成为“正能量”担当。“十六载,风风雨雨无法阻挡我们用双脚丈量深圳的勇气和坚持……不走百公里的理由很多,要走百公里的理由却只有一个:走吧!”报名人数超过6万人,线路全程.5公里,深圳百公里于3月19日在深圳湾运动公园启动。作为一年一度的大型户外徒步运动,深圳百公里活动早已成为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嘉年华。今年活动尤显盛大,报名人数创下历史之最,从深圳湾公园到大鹏广场,参加百公里徒步的人们群情激荡,用脚步丈量深圳,用行走感悟人生,走出了个人的坚韧与信仰,也走出了这座城市的激情与活力。然而,百公里徒步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舆论反弹,也给活动本身蒙上了一层阴影。事实上,每年都会出现对百公里活动的舆情。一桩带有公益性质的徒步运动,一项体现“健康环保,积极向上”生活理念的城市大众体育活动,为何引发部分市民颇为强烈的反感乃至抵制?显然,活动中所出现的诸多不文明现象必须引起徒步爱好者、活动主办方等相关各方的充分关切和深刻省思。梳理坊间舆论对活动的不满之处,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强行封路,阻碍交通,影响正常生活秩序;乱闯红灯,妨害交通,造成安全隐患;乱扔垃圾,致使所到之处垃圾遍地,干净绿道污秽不堪;严重扰民,周边居民夜不能寐、苦不堪言……尽管我们相信部分人的不文明举动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文明素养,但活动中出现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足以令百公里活动所蕴涵的健康生活理念以及所传扬的正面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和损害。应该承认,部分市民的投诉和不满并非空穴来风。16年来,百公里活动名气日盛,参与人数规模越发壮大,也许正因如此,活动本身的“负外部性”开始以令人不安的方式显现。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徒步者的不文明行为,因为活动本身的盛大性以及人们对活动价值期许的强烈落差,而得到聚焦和放大,并引起舆论的关切和诘责。现代社会,所有群体性的城市公众(公益)活动,都应葆有文明的底色;每一项社会活动中,参与者都应有明确的“群己权界”意识和审慎的行为分寸感。随着城市大众文化的发展,群体性公众活动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倘若没有文明的行事理念、健全的组织能力以及活动参与者对于社会秩序的基本敬畏,那么本来带着美好初衷开展的社会活动就有可能走向自身期许的反面,不经意间成为社会生活的“麻烦制造者”。百公里活动风风雨雨16载,发展至今着实不易。即使存在一些问题,这项活动的正面意义亦不能轻易抹杀。以积极和诚恳态度切实回应舆论关切,坦率正视问题,迅速解决问题,才能让这项活动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我们也相信,互联网条件下的全民健身运动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常态,有更流畅和有效的规则机制保证活动本身的健康性和正面性。只要我们有问题意识,对文明怀有真正的信仰,我们就有能力敏捷地处置相关问题,让活动始终行走在文明轨道上。真诚希望百公里活动的组织越来越成熟,参与者的文明意识更加明确而坚定。任何社会活动都应统摄在规则和文明框架内,我行我素必定行之不远。只有充分体察和兼顾各方利益诉求,百公里以至所有社会活动才能持久成为“正能量”担当。

思考过后,我们再看看路上那些人和事

首先,祝福他们

徒步的江湖

烫金的岁月

流水的人

属于深圳的行走游戏

与出发点兴奋人群不同的是,阿东脸上一直很平静,面对自1年起,每年一次的百公里,阿东已经可以在现场平淡自如了。自年起,阿东每届百公里都以队员身份参加,今年他换了一个身份,变成了多人的大队长,来完成他的第7次百公里。对他而言,新身份让他充满了压力,也感到前所未有的神圣。

一条走了7年才完成的路

6次中,他并没有一次走完全程,每次都是接上去年没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这样循环往复——如果这次走的是白天,那么下一次就计划在黑夜中行走,每次的距离在40公里左右。

阿东似乎永远是百公里狂欢的人群中最理性最温和的那一个,不那么着急追求距离的远近。

百公里是深圳一年一度的风景。深圳晚报通讯员巫小雄摄

他第一次参加百公里是和一个同事一起去的,10公里的时候,同事的朋友走不动了,他们就一路走走等等到天黑,大批的人群走在他们前面,发现身后已经没有人在走的时候,他们就搭车回家了。

还有一次,阿东遇到一个女生,两个人一路走一路聊,很投机,女生走不动了的时候,他把女生送上公交车,又转过头来自己继续走,这个故事与大多数邂逅一样,没有下文。

行走中,能够让阿东感到波澜起伏的是从黑夜走向黎明,洒在脸上的第一缕阳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是熬了很久,终于不再像是背着石头而是浑身通畅。

因为喜欢徒步,阿东放弃了在政府工作了6年的工作,开始创业,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做了一个关于徒步、跑步、交友的APP,组建了人的徒步群。

群中有多人参加了3月19日磨房百公里活动,相对那些能够用不到20个小时走完百公里的大神们,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参加,而阿东则在这三百多人当中扮演了队长的角色。

多人中,大部分人都没有长距离徒步的经验,在过了第二签到点东湖公园后都撤退了。

这一次,阿东则坚持走完了全程,抵达大鹏广场时,已经傍晚,他已经累到没有力气,觉得站在终点的已经不是自己。

深夜痛哭过的人才懂人生

而乐其从来就不是随遇而安的人,他无法像阿东一样,可以选着路段来走。

乐其年第一次百公里把自己给走哭了,那时,他还是一个身高1米65体重却有80多公斤的大胖子。

乐其(右)

在参加第一次百公里之前,乐其在体能上的长距离训练为数不多,为了不拖累队友,他尽可能让自己快走,队友停下休息的时候,他也继续走。

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就是把自己走到绝境,五六十公里的时候,路边到处都是躺下及睡着的人,他告诉自己不能睡,睡着了就没有走下去的可能了。

七十公里的时候,乐其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和体能,大脑告诉他要继续走下去,但身体却不听使唤,这种状态反复折磨着他。

实在受不了了的时候,眼泪就来了,在暗黑的夜中,路上的人发现身边行走着一个哭泣的胖子,不知是什么感受。可是当时,乐其真的是除了哭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乐其想起,自己经历过比这更难的时候。6年,他投资几十万元开了一家家具厂,然后将三层厂房其中一层租给了一家做鞋子的老板,后来,老板亏损跑路了,责任落在了乐其身上,亏欠二十多万,家具厂被迫关门。

乐其这么形容当时的自己:从有产阶级变成了负债阶级,如果不是因为有老婆孩子,真想一了百了。

这时,在夜路上哭泣的乐其,已经不是当年的他了。救援队员跑过来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给出的答案是,太痛了。

那是一种大脑和精神都达到临界点的状态,乐其甚至在恍惚中在盐田的海上看到了海市蜃楼,一座座楼房从海平面升起,消失,消失又升起……

停下来,乐其才发现,他的脚后跟及脚趾头都出现红肿,救援队医生告诉他,你不能再走下去了,否则双腿就废了。

这时,乐其离终点还有22公里,他虽心有不甘,但是抱着“百公里年年都有,但健康却不能被损坏”的心理,安慰了自己,选择下撤。

这次经历不仅是乐其自己的遗憾,更大的遗憾是他没能陪着其他队友走完。百公里回来之后,乐其深知自己需要减肥和练体能,他将自己的运动强度从每周30公里提高到50公里,这对一个超重的人来说,要付出比常人多一倍的努力。

后面几届的百公里,乐其已经能非常轻松地面对了,他没有因为生理上的痛苦而哭过,对乐其而言,百公里是一条成长与蜕变之路。

今年,是乐其的第5次百公里,他成了一匹黑马,花了13个小时就轻松到达终点。他说,反正已经被淋湿了,那就干脆别停。这句有些骄傲的话语背后,是无数辛勤付出的汗水。

放弃是一种美德

与乐其第一次走百公里的经历相似,走完公里,也是八浩未完的一个愿望,为此他等待了一年。

去年他和朋友一起组队,朋友们都抱着只是去玩,而不是走完全程的想法。八浩则想挑战一下,于是,在拿到签到卡后,八浩就与朋友们分开。

当时的八浩对装备、补给完全没有概念。他记得当时自己背了一个包,里面塞了3个苹果,白巧克力,矿泉水,面包,旺旺雪饼,衣服等等,一共20多斤。

走出去没多久,八浩遇到了3个跑步向前的小伙伴。“当时也不知天高地厚,初生牛犊不怕虎”,八浩就跟上他们一起跑。由于5点多钟才出发,整条路上全是人,八浩一边跑一边喊“麻烦,谢谢”,跑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突出人潮。

“当时我感觉特别爽,深圳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一个有爱的城市。”这种油然而生的感觉鼓舞着八浩,他说,这并不是浮夸,而是当你真正身处在汹涌的人群中,大脑会不由自主对这座城市产生感情。

凌晨2点40,八浩到达大梅沙,由于跑龄太短,前面没休息好,又淋了小雨,此时他失温,呕吐,只能退赛。

事后,八浩反思了自己对于徒步的盲点:不要盲目跟随,跟着自己的节奏;前面跑多快都没用,我能用9个小时完成前面的70公里,后面的10多个小时却完不成30公里;完成百公里需要做全身体与心理上的准备;超长距离徒步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不要盲目挑战,有时侯放弃也是一种美德与勇气。

今年八浩和两个朋友约定同进退。经过梧桐山那段石板路时,每一步都是煎熬。因为两个朋友才玩户外不久,到达大梅沙第四签到点时,朋友决定放弃,八浩就一起跟着下撤了。

虽然愿望没有达成,但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这两位朋友,因为户外而结识,在这次百公里的路上,男生向女生求婚成功了。

八浩是两人爱情的见证人,这是他一路上觉得最幸福的事,这让他陷入回忆。

“笑傲江湖”的聚与散

再也没有人比天齐更了解徒步百公里这种运动方式。

年6月,天齐辞掉工作,退掉房子,以便宜的价格处理掉家具,他要去完成一件计划了很久的事:徒步走一次西藏。

天齐在年百公里路上。

6月17日从深圳出发,19日抵达理塘与另外两个朋友会和,徒步的起点就从理塘开始,每天35公里,9月20日,天齐抵达拉萨,徒步里程累计公里。

天齐向记者讲述了徒步途中遇到的山川河流、见到的花草飞鸟、以及愿意拿最干净的床单、最丰盛的饭菜来招待他们的藏民同胞,他从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在风雨和阳光的魔力下变成了胡子拉碴一头长发的大叔。

更重要的是,他每一天都尽量让自己不去想除了接下来要走向哪里之外的问题。这其实是一条修心的路,他在日复一日,不间断地行走中,让自己与自然逐渐亲近。

从西藏回到深圳后,天齐变得平和了很多,一些之前让他觉得气愤的事,他能慢慢接受并释然了,他说,没有徒步以前,自己是脾气很暴躁的人。

去西藏徒步之前,天齐参加过两届百公里,第一次用了17个小时,第二次15小时。

一路上除了自己的脚步声之外,似乎没有什么能追赶他,有很多百公里走在前面的人说,远远把别人甩在后面的感觉其实是孤独的,一个人向前快走的时候,最怕遇上背后有人跟着,你走他走,你停他停。

天齐这样来定义他走过的深圳百公里:这是一个用24小时徒步约公里,以穿越深圳、走进郊野的方式来体验自然、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品味浓缩人生的活动,参加人员在活动中近距离感触深圳城市和郊野,并充分感受到艰苦、磨砺、互助、友爱、奉献等这些现代城市里稀缺的体验和精神,最终铸成一段刻骨铭心不可复制的金色记忆。

从西藏回来之后,天齐干脆加入了磨房,做起了户外活动的执行工作。临近百公里的前两天,他一直在户外踩点,已经有两周没有好好休息了。

百公里的路上,这次,天齐没有跟随大部队一起走,成为了一名工作人员、先后在起点、梧桐山小学、终点做后勤保障,一夜未眠。

天齐与乐其都在一个叫“笑傲江湖”的群里,两人是多年好友,这个群里有七八个人都在20日早上7点之前抵达了终点,对于普通徒步者来说,他们是神一般地存在。

当天齐在终点碰到之前的老朋友时,他以亲切的拥抱回应了他们。

而“笑傲江湖”的群主任我行,则已经离开了深圳,回到家乡东北。拿过好几次百公里第一名的阳光,也回到了老家湖南永州,在那里,他并没有放弃爱好户外的心,而是已经建立了新的户外圈。

看着群里的朋友说着在百公里路上遇到趣事,以及到达终点后的欢呼,他们会冒泡出来,陪着大家一起高兴,说一些鼓励的话,然后又归于沉默。

他们也会有相聚,那是在马拉松跑道上、山地越野的赛道上。

狗狗布丁的首次百公里征程

陪主人孤舟走完百公里全程的泰迪狗布丁。

布丁是一只6岁的泰迪狗。

3月19日下午5点,它陪着主人孤舟从深圳湾出发,于20日上午12点30分抵达终点大鹏广场,完成首次百公里挑战。

在此之前,它已经跟随主人完成了两次全程马拉松,分别是盐田山地马拉松和今年的大鹏马拉松,成绩为4小时20分。

你给予它爱,它回报更多爱。

小布丁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跑长距离的,主人孤舟是一个马拉松及户外爱好者,每次出门的时候如果把布丁留在家里,它都会发飙,对着孤舟汪汪叫,眼神无辜。

几次之后,孤舟不忍心留布丁在家,就带上它一起出门,6年里,布丁陪着孤舟跑过几千公里的距离,爬遍了深圳大大小小的山、梧桐山、凤凰山、羊台山都留下了布丁的足迹,每到一处布丁都会摆下它那标志性的站立pose,供大家拍照,玩得不亦乐乎。

不去锻炼的时候,孤舟有空就带着布丁去兜风,载着它去海边看日出看夕阳看海浪如何锤打岩石,也带着它去找自己的情人和朋友。布丁怕太阳,孤舟就给它买来酷炫的遮阳镜,在孤舟的眼里,一只狗的世界单纯无比,你给予它很多爱,它就会回报你更多爱。

主人和布丁的秘密语言

布丁和孤舟之间有自己的秘密语言,六年的相处,他们已经不仅是宠物与主人的关系,而是亲人和朋友,无论孤舟走向哪里,布丁都会紧紧跟随,谁都带不走它。

每隔十几公里,孤舟都会停下来问布丁还要不要走,如果要走就汪汪汪叫三声,不走的话就满地打滚。

为了让布丁不在人群中被脚踩到,早在带它参加马拉松之前,孤舟就专门带布丁去人多的公园,绿道进行训练,现在,它已经能很自如地从人挤人的缝隙中跳跃前进了。

一路上布丁似乎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刚出发不到十公里就下起了暴雨,平时美美的布丁顿时变成了一只落汤狗。

过第二签到点东湖公园时,孤舟怕他受凉,摸摸它的头,布丁却一溜烟跑到孤舟前面。

后32公里的回望与陪伴

一路上,布丁状态都很好,后32公里,孤舟的脚底起了水泡,左膝盖也开始疼痛,走得很缓慢,布丁发现后,也降低了速度,陪伴着孤舟,边走边回望,边等待。对孤舟而言,布丁的每一次回头都让他几乎落泪,充满感恩。孤独的徒步路上,布丁是他最大的力量来源。

6岁的布丁,换算成人类年纪的话有40岁了,跟孤舟的年龄差不多。孤舟陪着布丁长大,布丁也见证孤舟的成长。

一人,一狗,他们一起穿过出发人潮,走过平坦公路,跑过曲折小路,翻过雾锁的梧桐山,越过黎明破晓的海边,在太阳升起照耀大地之时,抵达期待已久的终点。

橙跑者联盟-orunnerunion的百公里

据说本次百公里,橙跑者有几十个小分队,每个队有队长队医和队副,组成了近0人的徒步大军,统一绿光绿队服。

因场地有限,小分队的热身运动分开进行,其中龙华分队队长张伟雄负责龙华区域队友。

其中龙岗翠枫支队集结完毕整顿出发。

深圳湾公园的自行车道,偶遇到一个小男孩3岁半,也是橙跑的一员,为啥是红色队服了,原来这是唯一的一件红色队服,为小朋友量身定做的。最终他徒步了近10公里。

百公里第二签到点,东湖公园,暴雨过后,让很多人提前下撤,但这对橙跑队伍来说也是一场考验,领队以及团长都要求所有队友提前回家,安全第一。最终雨停了,大部分队友们已经走到了东湖公园,那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半左右,陆续队友到,看到补给的物资,热腾的排骨汤,饺子,方便面,据说是有史以来最香的。

20日的清早,第4签到点,队友们陆续到来,后勤部长-继军,也是我们团长,给我们最大的精神力量,我们都知道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坚持,队友们都在等我们了。

我们安全到达终点了,我们很累真的很累了

真的没有比这个更好吃的啦,谢谢我们的后勤部,在支持着我们,让我们一路前行坚持到终点。

我们明年再一起。

橙跑组委会决定,4月中的某个周日,组织一次人的徒步爱好者,来一次梧桐山的清洁之行,健康运动环保出行,如果你愿意加入我们的义工之行,请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初期白癜风能控制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ys/11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